从宝玉挨打看贾政其人

2014-03-20 22:52董学勤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严父贾政孝子

摘 要:不少评论者把“宝玉挨打”中的贾政看做是封建卫道者,通过解读文本,从宝玉挨打中贾政的“三气”“三打”“三哭”“三求”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贾政只是一个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父亲,是一个孝子。本文探讨贾政的形象以期引起人们客观全面的重新审视这一文学形象。

关键词:宝玉挨打 贾政 严父 孝子

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应当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把它放到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和社会,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大学语文教材节选的《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的“宝玉挨打”是《红楼梦》前半部书的高潮。“老子打儿子”,这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曲折有致,令人叹为观止。“宝玉挨打”一节在一般评论者眼中贾宝玉常被看做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贾政是封建势力的维护者,宝玉挨打反映出正统思想对叛逆意识的极端仇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作品的真实。本文试从宝玉挨打中贾政的“三气”“三打”“三哭”“三求”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贾政的形象,还贾政一个公道。

一、贾政的“三气”

一“气”。贾雨村来访,要见宝玉,宝玉半天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蒇葳蕤蕤”。[1]平时待人接物应对自如的宝玉,今天在雨村面前却一脸的思欲愁闷之色,怠慢了客人,而贾政训斥宝玉时,宝玉的反应却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对他父亲的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贾政想让宝玉多历练一些仕途经济上的经验,凡有与官僚接待应酬的机会,多半让宝玉参与。宝玉今天的表现让贾政大失所望,他生气也在所难免,生气也仅仅是一般做父亲的正常心理反映。将父亲生儿子的气,硬提到封建与反封建的高度,实在是有悖曹雪芹的原意。可是不少红学评论者总是强调宝玉怠慢贾雨村之流,反映宝玉不屑走封建仕途的思想,这是“反封建”的表现,而贾政对此积怒已久,宝玉挨打是封建与反封建冲突的必然结果。

二“气”。忠顺亲王府长史官来贾府向宝玉讨要王爷宠幸的戏子琪官(即蒋玉菡)。宝玉与琪官相交甚厚,因而得罪了与贾家素不亲善的忠顺王府,这会给贾家带来麻烦,甚至足以给整个家族埋下祸根。且看贾政面临的形势:一方面是忠顺王府长史有备而来,软中带硬,咄咄逼人,逼得贾政毫无退路。另一方面是当面百般抵赖不成只好如实招供的宝玉。试想面对此等情景深知其中利害的贾政,怎能不“又惊又气”,直至气得“目瞪口歪”?而从封建正统观念来看,宝玉身为贵族公子,竟与不入流的戏子结成好友。好男儿应以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为己任,以文章道德、仕途经济为重,以立身扬名为终身奋斗目标。眼看着家境一年不如一年,三代世袭即将成为过眼云烟,而自己的儿子依然不务正业,贾政怎能不心焦,情急之中怎不暴怒。就算是如今,再不封建的家长们,难道会支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出去招惹祸事?

三“气”。贾政正要审问宝玉之时,贾环趁机添油加醋诬告宝玉淫辱母婢金钏儿致其投井自尽。听了贾环的火上浇油,贾政忍无可忍,直气得“面如金纸”,终于由“气”发展到“打”,并发狠要将宝玉打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有几个家长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强奸未遂,害人致死”的恶行?又有几个家长能做到在这种“火冒三丈”的时候还冷静地分析、明察秋毫?贾政打宝玉是在暴怒的情况下管教孩子的正常反应,没必要“上纲上线”。

曹雪芹写贾政之“气”,不是一下子就大发雷霆之怒,而是用逐层递进法,层层铺垫、层层渲染,步步升级,在这个升级的过程中,不仅揭示了宝玉挨打的原因,而且完成了对贾政这个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形象的刻画。

二、贾政的“三打”

直接写打宝玉的文字,在原著里虽着墨不多,却写得跌宕起伏,打的程度也是逐步升级。一“打”,先由小厮们“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小厮不过是奴才,奴才打主子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虽有老爷发话,谁敢真打?可是失去了理智的贾政早已是急怒攻心,哪容小厮应付。于是发展到二“打”,“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咬着牙”“狠命”“盖”突出了贾政在暴怒下的下手之重。三“打”,贾政见王夫人来,“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这时,板子里含着对王夫人的怨,怨王夫人、贾母平时对宝玉的溺爱。宝玉是在內帷长大的,负有直接教育责任的王夫人没有尽好责任,以致宝玉“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如今自己来行使做父亲的管教权利,见王夫人又来护持,由怨生恨,因此板子才会下得又狠又快。这时的贾政打宝玉依然没有超出正常父子亲情的范畴,只不过希望“棍棒底下出孝子”罢了。任何一个父亲,都不愿意看到儿子走向“弑君杀父”的下场。在那样的形势下,他痛下死手,是逼不得已,恰恰是父爱的表现。贾政望子成龙却不想儿子竟做出如此“败坏门风”之事,这时候贾政的心情是又羞、又恼、又恨、又痛,他的愤怒到达了理智难以克制的极限,唯一发泄的办法便是将宝玉痛打一顿。不管贾政打得有多重,下手有多狠,贾政所承受的痛苦决不轻于宝玉,这种痛是刻骨铭心的。

三、贾政的“三哭”

贾政总是不苟言笑,表现出一副“严父”的面孔,显得威严冷酷,不近情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宝玉挨打的过程中,“不苟言笑”的贾政随着事态的发展而三次痛哭。贾政一“哭”是在“三气”之后,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这次哭是伤心绝望的哭。因为宝玉是贾府光宗耀祖的唯一希望和寄托,但宝玉的种种“不肖”行为令贾政忍无可忍。按照宗法社会的习惯,父亲希望儿子读书上进,光宗耀祖,应该说是天经地义,人情常理,是不同时代、不同等级、不同身份、不同文化教养、不同生存状态的家长们对晚辈共同的期盼。[2]不能因为贾政管教宝玉,就给其父子关系冠以封建与反封建的关系。贾政的二“哭”是在听了王夫人哭诉之后。“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贾政的辛酸、压抑和痛苦失望都化作了泪水。他的哭既有对妻子心情的理解,也有对妻子袒护孩子的怨愤,还有自己欲管教儿子而不能的委屈。贾政的三“哭”是听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儿媳李纨禁不住放声哭了后,“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这时的贾政更是一个念及亡子,心疼宝玉的父亲,他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能触动他内心最柔软最敏感处的还是珍贵的亲情。从这点来看,贾政还是一个重亲情,负责任的父亲,对于这样一位流泪的父亲,不能不体谅他身为人父的一片苦心。endprint

从贾政的哭声我们能领悟到,曹雪芹写贾政是丰满的、感性的、真实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而决不是用干巴巴的封建二字就能概括的。在痛打儿子的时候,贾政的内心是痛苦不堪的,他的直挺挺的端坐、他的泪流满面、他的声嘶力竭都是爱的表现。贾政的做法似乎很不通情达理,其实是“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表现,恨宝玉不能遵循自己所指定的读书——科举——做官这一“三部曲”式的人生道路前进[3]。爱之深,责之切,贾政对宝玉的责骂管教,饱含着深层意识中父爱的真实感情,他的许多看似矛盾实则在情理之中的言行举止都是父爱的体现。

四、贾政的“三求”

“宝玉挨打”的风波以贾母的到来才最终平息,贾政见母亲来了是“又急又痛”,看母亲生气就躬身陪笑道:“大热暑天,母亲又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一“求”母亲千万不要生气。遭母亲训斥后见母亲伤心,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二“求”母亲不必伤感,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余怒未息,仍以离家出走相要挟,这时贾政三“求”母亲千万恕罪,内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在贾母的“逼”迫下,这次教子事件以贾政的失败告终。儒家讲究“百善孝为先”,贾政虽是一家之长,但对于自己的母亲,也不得不“躬身陪笑”“叩头谢罪”。身为人子的他全然又是一个标准的孝子。在这一回里他是一个严父又是一个孝子,承担痛苦和压力最多的也是他。

从贾府上上下下,贾政看到了“一代不如一代”的事实,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孝子严父,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极力维护着家族的长远利益。贾政把继承祖业、振兴门庭的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然而,事与愿违,宝玉种种离经叛道的言行举止令贾政难以容忍。儿女的前途决定着家族的前途,而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不惜用“笞挞”的方式使宝玉改邪归正,其中有多少恨铁不成钢的切肤之痛,有多少后继乏人、回天乏力的绝望之感,又有多少严父的殷切期望啊![4]

作为封建社会主流文化的典型代表,贾政这一文学史上的“严父”“孝子”形象,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家长?怎样面对晚辈,面对家庭,面对社会?

注释:

[1]本文所引小说原文均出自柴瑜,牛振编著:《大学语文》,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3]戴建民:《从<宝玉挨打>看贾府的矛盾冲突》,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4]宋明茜:《<红楼梦>人物论》,文学界,2009年,第6期。

(董学勤 河南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466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严父贾政孝子
班级教育
孝顺的定义
孝顺的定义
敦煌典籍中的“严父教”
中职班主任“严父慈母”角色的扮演探究
红楼梦后四十回贾政形象的转变
贾政也有温情时
也说贾政
久病床前无“孝子”
贾政缘何被奴才拉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