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焄 陈 英
(1韩国信韩大学 国际语系,韩国 东豆川 437777;2培花女子大学 汉语通翻译系,韩国 首尔 110735)
孔子教育思想与韩国现当代教育思潮的冲突与统一
朱刚焄1陈 英2
(1韩国信韩大学 国际语系,韩国 东豆川 437777;2培花女子大学 汉语通翻译系,韩国 首尔 110735)
文章分析了孔子教育思想与韩国现当代教育思潮的冲突与统一,以将中国古代的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代韩国教育模式改革融合。
孔子教育思想 韩国现当代教育思潮 冲突 统一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一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几千年来,他的教育思想理论不仅在中国一直得到继承与发扬,对世界各地的教育模式改革与教育思想发展也有很深远的借鉴作用。
韩国是一个受儒家影响颇深的国家,不管在教育理论还是课程设计上,都受到了儒家思想很深的影响。现今,韩国正处于一个教育改革期,我们更需要儒家思想中的精髓教育思想给予理论指导。孔子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正符合韩国教育模式改革的需求。因此,如何更好地把中国古代的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代韩国教育模式改革融合,以孔子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对韩国教育模式进行更科学有效的改革,是一个很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韩国是一个受儒家影响非常深的国家,儒家的发源地是在中国。在古代时期,韩国和中国关系密切,当时的中国无论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都远远强于韩国,韩国一直向中国借鉴各方面先进经验,包括执政理念和教育思想等方面都受到中国影响至深。儒家思想长期以来,在中国得到广泛的继承和发展,随着韩国和中国的密切来往,儒家思想慢慢深入到韩国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对韩国教育起到了根深蒂固的作用,逐渐成了韩国教育的理论基石。这种儒家思想何时开始传入韩国,现在很难有准确的说法。
很多韩国学者认为,卫满朝鲜,汉四郡时代,古代中国的学术思想已经开始悄悄进入了古代韩国,而到了三国时期,儒家思想在古代韩国都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影响。譬如,高句丽在小林兽王二年时正式建立“太学”,以教授儒教经典的“五经”为主,同时以《周礼》为理论依据,制订各种律令与社会统治体制。
儒家思想在韩国迅速发展时期是在伴随着程、朱性理学传入韩国后开始的,从高丽末期到整个朝鲜朝,韩国国内出现了很多派别各异的儒学大师,他们有着独特的理论观点,对儒学有不同的见解,不仅仅是一味继承前人的儒家思想,还有一些自己的独创心得,一些创新的理论,儒家思想在国内百花争放,发展尤其迅速,这个时期的发展,巩固了儒家传统思想在韩国的坚实地位。
现如今的韩国,儒家思想在我们生活中、学习教育、工作中如影随形。在生活中,家庭长幼尊卑,男尊女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无不一夹带很浓的儒家思想。在韩国社会阶级关系中,对长辈的尊敬,对国家、家庭、对公司的忠诚,都在无时无刻地受到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儒家思想同样深入到韩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尤为明显的是,韩国至今还保留着一所以“儒家教育”为办学理念的学府,这个学府就是“成均馆大学”。这是一所明确提出是以“儒家思想”作为办学理念,以儒家精神作为学校发展宗旨,爱本学校的深奥理论和具体教学实践中,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结合民主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国家栋梁的教育方针。“儒学”被作为成均馆大学里必修的一门学科。儒学之所以在该大学的教育过程中这么重要,是因为通过儒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东方人的人生观及思维结构,而且可以让他们领会到中国古代圣贤的生活态度,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能够在学习过程不断寻找本国民族主体发展及教育改革的契机。成均馆大学的儒学教育仅仅是韩国最明显的儒学教育,在整个韩国教育体系中,无不夹带儒家思想的影响,如一些地方乡校,承担部分中小学学生中的“儒学教育”。此外,一些民间组织,如“儒道会”等组织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或培训课以宣传儒教思想。
现代韩国的儒学研究者追求的仅仅是想通过儒学教育,达到代表大韩民族传统文化的儒教复兴,却从未在思想上真正理解儒学教育对韩国现代教育体系的价值和意义,如韩国学者梁承武所提出的现代儒学的发展方向:一是儒家的体系化;二是寻求方法论上的现代化;三是儒家的大众化;四是儒家的组织化。这些理论上只是强调片面研究儒家思想,仅仅是想通过寻求现代化宣传方式,使得儒家思想在韩国社会大众化、普遍化,通过重新组织的方式,让儒学重新成为现代韩国社会的儒教,仅仅让儒家思想学派成为韩国复古的儒教而已。正因为大家如此片面地理解,使得儒家思想在韩国教育中变得过于枯燥,太过形式,没有内容精髓,使得在韩国主要大学中,儒学由于其枯燥的内容、单一形式而变成一个冷门的学科,逐渐成为一种历史的象征,在现代商业化社会里艰难挣扎着。即使有一部分韩国学者为了儒家思想能在韩国复兴,呼吁寻求新的现代化宣传方式,然而这种单一的换汤不换药的模式在大众中很难起到任何效果,这些现象已经开始引起了不少儒学研究者的注意与反思。
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实现韩国儒学现代化才能真正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才能够引起韩国社会整体的共鸣,才能使得儒家在韩国蓬勃发展。所谓的韩国儒学现代化是指利用曾经代表大韩民族精神的儒学的精髓能够为今天的大韩民族重新塑造新的代表现代化的大韩民族精神,并以之为精神支柱和价值观解决现代韩国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政治、社会问题。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儒家极力提倡的“为国尽忠,为亲尽孝”的忠孝思想,对当代韩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价值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更重要的是,儒家的教育理念对现今韩国教育模式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如何利用儒家的教育精髓为指导基础,实现韩国教育模式改革,反之使得该教育模式不仅变成更符合儒学教育发展的模式,更符合和现代国际化发展需求,这将是很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1.孔子与现代韩国在教育目的上存在一定冲突。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上层社会精英、管理者,以后的任务是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培养政府官员;韩国当代社会,从政只不过是多种行业中的一种选择而已,相对于孔子提出的 “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韩国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各种技术类、管理类人才,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经济社会的需求。
2.孔子与现代韩国在教育内容的部分环节存在分歧。
孔子认为作为一名学生,首要任务是遵守和做好传统的道德原则,课余时间若是还有时间和精力,再学习文化课程。孔子重视德育的教育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那个时代,他提出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把教学重点放在社会管理事务上,相反的,却不重视对基层劳动,如何提高生产速度,如何改变生产工具,增加农作物产量等农学科目的教育课程。与之不同的是,当今的韩国教育不仅要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要将涉及生产技术,生产活动的农学、工学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另外,现代韩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仅在教学内容中积极引入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技术学科门类,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育体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些都反映出现韩国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与孔子时期的教育内容存在较大分歧。
3.孔子与现代韩国在教育方法的部分环节上存在一定冲突。
不可否认的是孔子确实提出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甚至有些方法还在被教育所采用,但是孔子在教导学生的方法上却是过于强调尊卑关系,认为老师的地位要高于学生,在传授知识的教育方式上,也是过于简单,过于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只是简单地训诫,没有对知识点深入地讲解和解释内在含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明白时,他更多地希望学生能记住和接受这个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理解它。孔子对师生关系是崇尚教师的绝对权威和教学方法上的单向教学,现代韩国教育不仅是提倡师生关系的平等,而且鼓励学生对有疑问的知识点提出见解,师生是互动关系,对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详细、深入,让学生在理解中记住知识点,提倡的是互动教学、民主教学的理念,提倡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这些环节上都与孔子的教学方法有较大差异。
儒教对韩国影响由古至今从未断过,现代韩国也是不例外,在生产、生活、教育中,随处可见儒教思想的影子。就如现代韩国政府为了社会的稳定繁荣就积极鼓励儒教思想教育,强调儒教思想在韩国的重要性,当今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是中国提出来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在社会和谐人际关系中仍然继承、发扬和转化“五伦”思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现阶段,重点建设“八德”中的“三德”:忠、孝、礼,特别是“忠孝”思想。对韩国来说,孔子的精神是一直在伴随着人们生活、学习、社会活动中,比如和别人见面时应该鞠躬,在长辈面前喝酒时应略微侧身,结婚时新郎新妇应跪拜父母,奉茶……作为长辈,如果晚辈不听话,和长辈顶嘴,就可以打晚辈。老师可以因为学生不鞠躬、不认真上课用尺打学生的手掌。这些种种行为的教育思想基础都是与孔子的教育思想相统一的。
在韩国儒家思想已成为维持个人与家庭、与社会,乃至与国家关系的黏合剂,以此为基础更多地融入先进的民主思想和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儒教俨然成为大韩民族精神的动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服务于某个时期的社会制度或伦理规范的制定,而且更大的作用是通过夹带着传统社会形成于大韩民族的意识,能够体现出本族文化的创造性源泉。在韩国民族的教育领域里,儒教一直作为韩国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石,在引导韩国教育,社会关系向现代化社会发展。因此,儒家思想在韩国社会、教育界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是任何其他思想都无法替代的,这说明现在的韩国教育思想是与孔子的教育思想相统一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代表神秘而充满智慧的东方教育文化思想,带有国际性的、时代性的鲜明特点,但是我们不应一味地囫囵吞枣地接受,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客观地吸收孔子的教育思想,使之更加符合韩国当地文化背景和时代需求,能使之对韩国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设计有重要积极的作用。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察觉到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人类有着许多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变化程度微乎其微。无论社会进步,还是落后,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商业化的社会里,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仍然适用于当今社会,这些价值观念是无国界性、跨时代的,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的,不仅适合于过去,而且可给今天和未来给予重要的指导与启示。
(一)专著类
[1]程昌明译注.论语.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2]匡亚明.孔子评传.齐鲁书社出版,1985.
[3]王兴.论语·仁者的教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务组编.孔子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二)论文类
[1]冯增铨.对中国大陆40年来研究孔子情况的回想.孔子研究,1991.4.
[2]柯虎.近十年福建学者孔子研究略述.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3.
[3]杨柱.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孔子研究,2007.123.
[4]钱淼华,门薇薇.孔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5]王炳照.试论孔子教学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2.
[6]林有祥.孔子教育思想微探.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0.3.
[7]巩春婷.从儒教伦理的观点看韩国的前辈.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
[8]日培培.韩国的儒家道德及其对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