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相互渗透的探索与实践

2014-03-20 14:54胡献林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美育政治思想

胡献林

(梧州学院党委办公室,广西梧州 5430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相互渗透的探索与实践

胡献林

(梧州学院党委办公室,广西梧州 5430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而艺术美育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和渗透,发挥各自的作用和功能,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美育;相互渗透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指出:“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艺术性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艺术美育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艺术美育又可以让人们在愉悦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升华。因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相互渗透的特点和路径选择,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相互渗透的主要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培养、塑造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情趣,倡导求真做人理念,树立公平、正义、宽容的做人原则,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不断地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而艺术美育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审美导向、审美凝聚、审美陶冶、审美创造的作用。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相互渗透包含如下3大功能。

(一)导向功能

艺术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水平,确保艺术美育的方向,为艺术美育进行有力的思想引领,从而有效的缓解了艺术美育教师不注重教育思想性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了艺术美育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二)陶冶教育功能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艺术美育的形式和功能,尤其是发挥艺术美育的吸引和感化效应,能够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影响。通过创作艺术作品的形式,可以激起大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到艺术作品的美育功能,又能使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心灵受到陶冶和洗礼。

(三)启迪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相互渗透更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教育和启发,使大学生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让欣赏者做出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正与邪、美与丑、真与假的判断,这些判断与欣赏者已有的认识加以比较,或予以认同、或进行批判,从而开阔了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及品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相互渗透的主要特点

(一)形式上二者相互补充

艺术是指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其包括造型艺术(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及摄影)、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曲艺)、综合艺术(电影、电视、戏剧、戏曲)和语言艺术等。”[2]艺术美育就是通过借助艺术的载体和形式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行为而让受教育者产生美感的教育门类。可见,艺术美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并且极富感染力的,从形式上讲艺术美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载体和形式,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艺术美育在开展的形式上提供更多的规范和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让艺术美育的形式更加有序和规范外,甚至可以在形式上成为艺术美育的“点睛”之笔,让大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形式中,获得精神的升华和思想上的提升。

(二)内容上二者相互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内容上二者可以互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学和艺术双重品格。科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严谨,更寓于理性;艺术使思想政治教育美化、生动,更富于激情,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美育纳入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可以专门开设美育专题,目前学术界已经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美学研究方向。在艺术美育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对艺术美育的指导,重点在艺术美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还用看到?这事,瞒不了人的。开始我也不信,你说,一个不好吃不好穿的娘们儿,咋会好这口?那人第一次来,妮儿她娘介绍说,人家是来感谢她的,大水时她救过他的命。我心里还纳闷,怎么之前就没听她说过呢?纳闷归纳闷,人家找上门了,还大包小包的,带着给妮儿吃的东西,咱脸上还不得表现热情点?我让妮儿她娘去邻居家借了几个鸡蛋,留他喝酒。他是东营大队的,陶庄,离这儿不远。吃完饭我更纳闷,妮儿她娘既然救了他的命,饭桌上两个人咋就不提救命的事呢?

(三)功能上二者形成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相互渗透无疑可以形成合力。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人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提炼,彰显了其独特的价值,可以说艺术美育具有其独特的吸引价值、感化价值、载体价值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形态。而其独特的艺术美育功能,不仅能指导大学生区分善恶美丑,而且发挥其感化功能,使学生在参与艺术作品创作、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吸收艺术作品的精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要发挥艺术美育的德育功能,必须充分调动艺术美育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不仅做学生第一课堂的“教书匠”,还要发挥其在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精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认真钻研艺术美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彰显艺术美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用社会艺术核心价值体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又在适宜的时机借助艺术美育的功能和作用,借助其吸引价值、感化价值和载体价值,使其更好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相互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在高校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其思想性、政治性和科学性,忽视了其趣味性、生动性和艺术性,遗留下来的弊端一时难以消除,一些问题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各自的课程体系不适应相互渗透的开展

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按教学课程规定开设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和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这类课程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作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第二课堂,缺乏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在大学生喜欢的艺术美育的教育活动中,艺术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等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对大学生的美育、德育及教育功能没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和艺术美育之间,各自自成学科及内容体系,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融合。而当前对这两者的融合和渗透,也只是停留在形式和技术层面上,对两者在内容及实质上的合作,还有待我们不断地进行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和艺术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整合,使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发挥两者在教育、美育及德育上的作用,实现两者教育实效的最大化。

(二)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局限

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在学校不仅要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会适应社会的技能,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思政类教师和辅导员,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引导较多地表现在自身的专业技能上,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学会利用本专业的知识来进行教学,还要学会利用艺术美育的各项内容和形式,使其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中,发挥其吸引和感化功能。与此同时,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各种艺术活动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要有一定的辨别,加强对大学生第二课堂艺术活动的指导,确保其正确的主导方向,发挥艺术活动的艺术美育德育功能。

(三)理论水平和实践探索的不协调不适应相互渗透地开展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相结合活动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实践摸索层面,在理论上的探索与创新可谓凤毛麟角。两者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更多地表现在两者教学之间作为一种手段的相互利用,可以说作为彼此间的一种辅助手段或者是工具,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如: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借用一些艺术方法和艺术手段;如何运用艺术典型和艺术形象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如果没有理论上的指导,那么在实践上的创新也只能是盲目的或空谈式的”[3]。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相互渗透的路径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的相互渗透,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正确认知两者融合和渗透的途径,才能发挥两者优势互补的作用,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中发挥效能。

(一)加强对两者相互渗透的正确认识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传统思想及教学方式的束缚,高校的思想政治课还较多地停留在“四重四轻”上面: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互动;重智育、轻美育;重理论教育、轻思想教育。各高校更多的只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作用的第二课堂及艺术美育的功能,很少关注,更别说重视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的相互渗透,面临着认知不足、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对两者的正确认识,是对两者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前提。

(二)深化两者相互渗透的管理体制改革

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中,管理层面的重视程度对两者相互渗透活动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教育都已列入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都是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的,几乎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教育相结合的制度安排,它们分别由不同的教学部门来对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进行安排和执行,而这两类教育的实践环节又是由各个学院或者学校团委、院系团委来完成和操作的。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环节呈现出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格局,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要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教育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就要求各高校要从学校的管理体制入手,深化对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从管理中要成效。首先,要在学校层面建立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学部门的领导、学工工作部门及团委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其次,要在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手段。最后,要调整现有师资结构,重点打造高素质,综合性、复合型的师资队伍。可以说,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是两者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关键。

(三)充分合理地利用和挖掘文化资源

不论是全国性的学术型高校还是地方性的应用型大学,其所在的地域都具有历史的、传统的、完整的文化资源,要充分地利用和挖掘这些资源,发挥这些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教育中的先进作用,合理地将它们利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教育的过程中,使之成为两者相互渗透的有效手段。这些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山水生态文化资源、民俗与工艺文化资源、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文化资源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等等。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不论是在大学生的第一课堂还是在第二课堂,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乃至大学生的为人处事,都发挥着深刻的、针对性的作用。而主题活动的开展,更能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各高校也逐步认识到了主题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的重要性,不断地加深对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的投入和提炼,鼓励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主题活动地开展中。例如每三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是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其设置的项目涉及到艺术层面的各个领域,大学生在参与艺术展演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表演中,在接受艺术作品美的教育的同时,更接受到了艺术作品的思想性,从而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的双重体验。这是国家层面上的主题活动。而高校里的主题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了,例如艺术文化节、科技节、宿舍文化节等等,都能够很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美育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可以说,这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04-12-13].

[2]杨兵初,朱开成.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促进[J].现代大学教育,2012(4):35-36.

[3]屈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探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2.

Analysis and Practice of Inter-infiltra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rtistic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Hu Xianlin
(The Party Comm ittee of W uzhou University,W uzhou 543002,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plays an enormously usefu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build up correct view ofworld,view of life and values.Meanwhile,artistic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lso very useful for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ir aesthetic taste and moral sentiment.To promote the inter-infiltr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education and take advantages of the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rtistic and aesthetic education;Inter-infiltration

G642

A

1673-8535(2014)02-0101-05

胡献林(1973-),男,广东梅州人,梧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和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高坚)

2014-01-26

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12SZ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美育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