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与日本神话
——以巡绕合婚为中心

2014-03-20 13:01占才成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伏羲女娲兄妹

占才成

(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1)

当代日本杰出的比较神话学者吉田敦彦在《日本神话的考古学》*《日本神话的考古学》是叶舒宪主编,唐卉、况铭翻译的日本比较神话学者吉田敦彦的两部著作《日本神话的源流》(1976)和《神话的考古学》(1984)合并而成的。的中文版序中指出,“日本神话特别是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因写本辨认的问题,此二神也作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根据笔者对《古事记》日本现存最早的写本国宝真福寺本的辨认,本文采用后者,但引用部分为保持原译作的原貌而不做更改。另,《日本书纪》中此二神名为伊奘诺尊、伊奘冉尊。本文为叙述方便,提及二神时,一般均以《古事记》中伊耶那岐、伊耶那美称呼为主,需特别指明《日本书纪》名称时,用伊奘诺尊、伊奘冉尊。出场部分以及山幸彦同海幸彦之间争斗等故事,的的确确受到了与之情节相近的中国南部传说的强烈影响。”[1]这其中提及的伊耶那岐、伊耶那美二神的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关系,已有日本学者进行过探讨,中西进、松村武雄、伊藤清司、大林太良等一批杰出的学者对此有所涉猎。但在中国,除严绍璗、冯良珍等少数学者对此有过较为详尽的探索之外,涉足其中的学者并不多,有提及的多数也只是一带而过,并未做深入探讨。而日本的神话研究学者一般多从人类学、民俗学的方面进行比较,涉及中国古代文献直接影响证据的,也只是聚焦于唐李冗的《独异志》。但其实部分中国学者已经注意到敦煌残卷的重要性,而本文在吸取先学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资料,着重对中日偶身神巡绕合婚中左右环绕方式和敦煌写本对日本神话的影响做出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雄左行,雌右行”的巡绕形式

在讨论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与日本神话中伊耶那岐、伊耶那美合婚神话的关系之前,先来看看日本的伊耶那岐、伊耶那美的合婚神话。

《古事记》*本文所用《古事记》底本为山口佳纪、神野志隆光校注译的小学馆新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本,在部分句读及用字方面还对照了写本国宝真福寺本和岩波书店仓野宪司校注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本,特此说明。上卷:

于其岛天降坐而,见立天之御柱,见立八寻殿。于是,问其妹伊耶那美命曰,汝身者,如何成,答白,吾身者,成成不成合处一处在。尔,伊耶那岐命诏,我身者,成成而成余处一处在。故以此吾身成余处,刺塞汝身不成合处而以为生成国土生奈何。(训生云宇牟。下効此。)伊耶那美命答曰,然,善。尔,伊耶那岐命诏,然者,吾与汝行回逢是天之御柱而,为美斗能麻具波比。(此七字以音。)如此之期,乃诏,汝者自右回逢,我者自左回逢。约竟以回时,伊耶那美命先言,阿那迩夜志爱袁登古袁,(此十字以音。下効此。)后伊耶那岐命言,阿那迩夜志爱袁登卖袁。各言竟之后,告其妹曰,女人先言,不良。虽然久美度迩(此四字以音。)兴而生子,水蛭子。此子者,入苇船而流去。次生淡岛。是亦不入子之例[2]。

《日本书纪》本文:

二神于是降居彼岛,因欲共为夫妇,产生洲国。便以磤驭虑岛为国中之柱,(柱,此云美簸旨逻。)而阳神左旋,阴神右旋。分巡国柱,同会一面。时阴神先唱曰,憙哉,遇可美少男焉。(少男,此云乌等孤。)阳神不悦曰,吾是男子,理当先唱,如何妇人反先言乎。事既不祥,宜以改旋。于是二神却更相遇。是行也阳神先唱曰,憙哉,遇可美少女焉。(少女,此云乌等咩。)因问阴神曰,汝身有何成耶。对曰,吾身有一雌元之处。阳神曰,吾身亦有雄元之处。思欲以吾身元处,合汝身之元处。于是阴阳始遘合为夫妇[3]。

日本伊耶那岐、伊耶那美创造了第一座岛淤能碁吕岛之后,降至该岛,立天之御柱,并以男神自左、女神自右的方式绕柱旋转,由此产生日本国土。这则神话中包含了众多中国元素。我国著名学者严绍璗先生曾指出,“构成日本二神合婚神话表现形态的基本因子是三个。一是天之御柱——实行合婚的道具;二是分巡环绕——实行合婚的形式;三是男左女右——实行合婚的方向。……这三个基本因子,几乎都来自中国多民族关于伏羲和女娲组成的‘偶生神神话’形态之中”[4]25-26。合婚道具的柱子问题,我们另外撰文探讨,而对于“分巡环绕”和“男左女右”的环绕方式,清原贞雄主张这则神话中男神自左边、女神自右边的绕柱方式是来自中国,并指出其受到《白虎通》中“天道左旋,地道右周”思想的影响。《艺文类聚》引《白虎通》曰“天左旋,地右周,犹君臣阴阳相对向也。”[5]“天道左旋,地道右周”的思想其实早在东汉张衡《灵宪》中已有阐释,《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阳道左回,故天运左行。”[6]中山太郎认为日本二神环绕合婚的方式来自《淮南子》,《淮南子》天文训有云“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于子,月从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谋德。”[7]这里的“雄左行,雌右行”的观点更接近于“男左女右”的环绕模式。日本伊耶那岐、伊耶那美阴阳二神的环绕方式极有可能受到了这类中国思想的影响,但是否直接来源于以上文献,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不过,日本神话学者松村武雄对此持有异议。松村武雄在其四卷本的大著《日本神话研究》第二卷中认为左右尊卑观日本自古就有,而且认为至少有两点,日本的左右尊卑观与中国不同。第一,日本的左右尊卑观几乎没有地域或者民族的差异,但中国有“南人尚左、北人尚右”的差异。关于“南人尚左,北人尚右”的差异,松村还举出我国宋末元初学者周密的《齐东野语》,该书对此有详细说明。第二,日本的左右尊卑观不像中国一样有时代的差异。这一点,松村也引用了我国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一的内容。根据赵翼的研究周代尚左,战国尚右,秦汉承前,六朝复尚左,唐宋承继,元代尊右,明清又尚左。日本考古学家后藤守一在考察圣德太子的墓地时发现,墓内有三个棺木,中间是太子母后间人穴太部皇女的棺木,左边为太子棺木,右边为太子妃的棺木,这正合男左女右的观念。松村由此更相信“在我国,纵观历史,主流上古往今来始终是尊左的。”[8]

然而,松村的这一说法未免过于绝对,论证方法也存在问题。首先,日本也有学者考察过日本的左右尊卑观,大声子就曾在《左右尊卑考》一文中提到“按我国亦自古贵右者”[9],并举出《内里式》的例子加以说明。“尊左”与“贵右”究竟孰是孰非,暂且不论,但松村观点已有破绽。其次,“尊左”这一现象本身其实无论是直接论证,或是直接驳斥上述环绕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即便伏羲女娲神话所产生的时代尚右,但在伏羲女娲合婚的环绕方式上,也不是不可能采取男左女右的形式的。不能因为某个时代的主流观点或者说在某些仪式和行为上尚右,就断定这一时代就一定不会出现男左女右或者说个别尚左的案例,将环绕形式无限扩大到尚左尚右的问题上来,论证方式就已经失之偏颇。我认为环绕形式是否受中国的影响,不能简单罗列中日的尚左尚右的材料,还是要回到关于“男左女右环绕形式”的文献挖掘上来。因此,松村所谓日本自古就有尊左的观点,一则没有充分根据,再则也不能证明“男左女右环绕方式”就产自日本。反倒是上述多数学者找出的左右环绕的文献应该更能说明问题,这些环绕本身更具体,与合婚方式联系更为紧密。

松村的论证虽然存在缺陷,但是也让我们知道,在对绕柱合婚中男左女右问题的论证上,上述众多中国文献,可作为有力的旁证来佐证中国思想对日本神话的影响,但如果没有更为直接的证据,很多假设恐有遭人质疑之嫌。没有直接的证据这也成为历来运用比较神话学研究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一大软肋。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不少学者也进行了努力。松前健在《日本神话与古代生活》中指出日本神话与中国南方的苗、瑶族神话有类似之处。“特别是广西融县罗城瑶民的伏羲传说,在兄妹二人绕一棵大树合婚这一点上,与二尊(伊邪那岐、伊耶那美)的环绕天之御柱类似。”[10]伊藤清司也注意到了广西融县罗城瑶民的这一传说,另外还提及了瑶族另一则神话和云南省彜族的兄妹合婚的传说,并认为“以上三例之中,前者是绕物型,后者是占卜型,后者虽然没有绕物的元素,但都与伊耶那岐、伊耶那美的生国神话类似。”[11]并引用了闻一多《伏羲考》中关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伏羲女娲兄妹婚生肉球传说的实例。严绍璗先生在《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里也提及了广西瑶族的始祖创世神话[4]27。那么,我国少数民族的这些传说能否成为力证伏羲女娲与日本神话关联的铁证呢?

二、我国各民族伏羲女娲传说与日本神话

上述学者提到的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伏羲女娲传说,现将其内容大概介绍如下:

其一,广西融县罗城的瑶族传说:

洪水之中,人类灭亡,只剩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伏羲欲娶女娲为妻,女娲拒之。伏羲再三请求,女娲无奈,便说“你来追我,若将我抓住,我们便成婚。”二人绕一大树旋转,伏羲追不上,心生一计,返身逆向追逐,将妹抓住,于是二人结婚,不久生一子,是为肉球。

其二,瑶族另一则兄妹婚神话:

躲过洪水的伏羲女娲兄妹为了人类的繁衍决定结婚。但羞于为夫妇的女娲有所犹豫,后对其兄说“我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追,如果能追上,我们就结为夫妇。”女娲绕一大山奔跑,伏羲追逐其后,追了七圈,仍未追上。这时,一只龟教伏羲逆向追逐,于是,女娲迎面撞上伏羲。但女娲怪龟多管闲事,因此不能按约定结婚。俩人又相约用其他方法占卜是否能结婚。二人从山上滚石磨臼,约定如石磨臼重合,即结婚。石磨臼果然重合,俩人成婚,先生一肉块,伏羲不快,将肉块切碎,切碎的肉片化为人。

其三,云南彝族传说:

洪水中一对兄妹乘坐木箱存活了下来,兄妹决定结婚,但开始妹妹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后来两次占卜后结婚。婚后生一肉球,肉球切碎后化为人。

前两则传说有环绕行为,但并未交代环绕的方向,后一则传说只有占卜元素。根据闻一多的调查,西南少数民族这类传说很多,占卜结婚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滚石磨占卜的,也有抛针线、扔刀、扔树、扔竹片、焚烟占卜的,还有金龟、金鱼、老妇人等撮合的*参照闻一多:《伏羲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61-75页。。但总之这类兄妹合婚神话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很广,异说很多。这成为常任侠、闻一多、吕思勉等人主张“南方说”的主要依据。另据杨利慧的调查,中国北方也有不少伏羲女娲的传说,她甚至认为“女娲信仰可能发生于今天我国西北地区的渭河流域一带。”[12]因此杨利慧支持茅盾、王孝廉等人主张的所谓的“北方说”。本文不欲对南北方说做出评价,但“北方说”也或许能为研究伏羲女娲与日本神话的关联性提供一些新的材料和证据。本文暂列两例中国北方、中部的伏羲女娲传说例子。

其一,河北涉县传说:

开辟初,世上只有伏羲女娲二人,后议为夫妇。女娲要求问问天意,于是二人上山各滚一扇石磨,两石磨合,兄妹二人成婚。成亲时为遮羞将扇子遮脸[13]22。

其二,湖北江陵县传说:

古时候,洪水灭绝了人类,只剩伏羲女娲二人,伏羲与女娲议为夫妻。女娲不答应。二人各点一根檀香,烟升至空中,初未合拢,一只老龟对烟吹气,烟合拢。后女娲又提出滚磨、追赶等,皆在龟的帮助下办到了。女娲因此恼火,将龟砸死,伏羲在龟身上小便,龟又复活,自此龟身上便有了骚味,龟壳正好斗成八卦形。伏羲女娲成亲后,女娲怀孕三年生下肉球,被伏羲砍碎,化为五十男孩,五十女孩[13]22。

以上两则传说中湖北江陵县传说也有追赶因素,虽然其中没有具体的环绕记述,但这应该是环绕合婚的基本因子影响的产物。而河北涉县的传说则是伊藤清司所说的占卜型神话。依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洪水中兄妹存活后婚配的神话几乎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和众多少数民族之中,而其中兄妹明确为伏羲女娲的也不在少数*具体情况可参见王宪昭:《中国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母题概览》(民族出版社,2009年)一书。。那么这些伏羲女娲环绕合婚的传说能否成为力证伏羲女娲神话影响日本伊耶那岐、伊耶那美神话的铁证呢?这恐怕还要慎重对待。

吕微*本文所引《文学遗产》发表的原文作者名为“吕威”,周天游、王子今主编《女娲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2005年)一书33页至65页也收录此文,文中作者名为“吕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网站介绍为“吕微”,故文中做更正。在《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中曾指出,“使用现代采录的口传文本构拟古典神话阙失部分时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因为口传文本不一定就是该文本原始形态的忠实‘遗留物’。”[14]29陈泳超赞成这一说法,并发文声援,认为“只有找到更多更直接的证据,才有可能将假说落实为论断”[15]22。笔者在此对两位学者的观点深表赞同,并且也引用吕微的一段话,借此对以上中国各民族传说能否用于论证伏羲女娲对日本二神神话的影响关系做一个回答。

笔者认为,人类学的神话理论和田野材料为构拟中国古典神话的阙失部分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旁证,但是重构神话史时包括考古学在内的、广义的历史学“历时”方法同样具有等值的重要性,运用人类学(包括神话学)“共时”方法提出的假说,若能得到古代文献叙事材料的确认,就能成为无可置疑的事实判断[14]80。

三、《独异志》及敦煌写本中的伏羲女娲神话与日本神话

人类学的神话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田野材料和研究思路,但是正如上文所说,如果没有得到古代文学叙述材料的确认,很多假设就难以落实为论断。关于伊耶那岐、伊耶那美二神绕柱合婚的神话与我国伏羲女娲合婚神话存在影响关系,中西进在《创生神话试论——女娲传说断片》一文中,提到日本二神绕柱合婚神话与《独异志》有关联。《独异志》曰: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16]。

根据中西进的考察,这则神话中有三个要点,第一是昆仑山,第二是“议以为夫妇”,第三是“咒曰”,即念咒语的情节。第一个要点昆仑山意味着天柱,与日本绕天之御柱的神话情节类似。第二个要点“议为夫妇”,《古事记》中也有“以为生成国土生奈何”的相议情节,《日本书纪》中更是有“欲共为夫妻”一句,这与“议为夫妇”在句式上几乎一样。第三个要点“咒曰”的咒语情节,《古事记》中有“言”,《日本书纪》中有“唱曰”部分,这些可视为咒语因素。并且中西进还认为伏羲女娲神话中“烟悉合”的情节与伊耶那岐、伊耶那美绕柱相逢而合,以及日本二神生理上的合体情节相同。

中西先生的考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明了日本二神巡绕合婚与伏羲女娲神话影响关系的重要证据,而通过他对两则神话的证据比照,让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存在的亲缘关系。但是这一论证也有瑕疵,主要体现在关于《独异志》与《古事记》、《日本书纪》的成书年代的问题方面。《独异志》撰者为唐李冗*《四库全书》作李冘,《唐·艺文志》作李元,后文引中西进引文中,中西进用的是李元。,有认为是晚唐时期作品的[15]18,《古事记》、《日本书纪》分别成书于712年、720年,是为唐中期,两者在传播时间上有一定出入。中西先生也看到了这一点,不过,他认为“当然,《独异志》虽然是唐李元撰,但一般认为不是到了唐朝才突然出现的,可以认为以女娲神话为代表的这一类神话与日本神话有类似性”[17]。诚然,伏羲女娲巡绕合婚的神话肯定不是突然就出现的,它必定先出于《独异志》,但是同理伊耶那岐、伊耶那美二神环绕神话也不能断定就是《古事记》、《日本书纪》成书时期就立刻出现的,要判断中国伏羲女娲神话对日本神话的影响,还是应该找出在影响时间上更为合理的例子,才能做一个比较确切的论断。

以往日本比较神话学者在考察伏羲女娲神话与日本神话的关系时,几乎都没有能跳出《独异志》与中国少数民族传说范畴,但其实随着敦煌学的研究的深入,中国伏羲女娲神话研究学界已经发现不少新材料,而借助这些新的材料对中日神话进行比较研究,或许能给中日比较神话研究打开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现今我们知道记载伏羲女娲兄妹巡绕合婚神话的最早文献并不是中西进等日本学者引用的《独异志》,而是敦煌写本中的《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虽然敦煌写本抄写于五代时期,但根据郭峰的研究,“我们认为本书*指敦煌写本《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原书的成书年代,上限不超过西晋(265-317),下限不超过隋(581-618),可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作品。”[18]104记载伏羲女娲巡绕合婚神话的敦煌文献《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成书于隋以前,这比《古事记》的成书年代712年至少早了约一百年。诚如中西先生推理所言,我们也同样可以说虽然《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至晚成书于隋,但绝不是在隋朝就一蹴而就的,这一神话形成的时间肯定比该书成立的时间更早。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日本派遣了多次遣隋、遣唐使,他们将大量的中国典籍文献带回日本,而在他们入隋、唐时就早已诞生的伏羲女娲巡绕合婚神话及其典籍文献,在时间上已经具备传播的可能性。

敦煌残卷《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在敦煌写本中共可见四个不同版本,其编号分别为斯5505、斯5785、伯2652、伯4016,四个写本皆为残卷,其中伯4016最完整。伯4016《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中记载伏羲女娲巡绕合婚神话如下:

问曰:三皇五帝夏殷周秦汉晋,治政所成,□月多少祚蒙开误未审伏羲因何续人位?答曰:伏羲、女娲因为父母而生,为遭水灾,人民尽死,兄妹二人,依龙上天,得存其命。见天下荒乱,惟金岗(刚)天神教言可行阴阳,遂相羞恥,即入昆仑山藏身,伏羲在左巡行,女娲在右巡行,契许相逢则为夫妇,天遣和合,亦尔相知。伏羲用树叶覆面,女娲用芦花遮面,共为夫妻[18]104。

《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中的记载跟《独异志》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神话有诸多契合之处,可见现今我国少数民族流传的神话应是自古传承而来的,并且《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中伏羲女娲环绕合婚神话也与日本伊耶那岐、伊耶那美神话在情节和结构上极其相似。总结《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与日本神话相似的要点如下:第一,“伏羲在左巡行,女娲在右巡行”与“汝者自右回逢,我者自左回逢。”(《记》)、“阳神左旋,阴神右旋”(《纪》)的情节别无二致,结合上述诸多学者的考察,可知这一思维方式应与“雄左行,雌右行”的阴阳左右思想有关,这些“古代文献叙事材料的确认”为上述诸多中国古代左右巡绕思维方式在神话中的运用提供了最直接的论据支撑。第二,巡绕的昆仑山与天之御柱的要点,中西进先生已经指出,此处不再赘述。第三,“契许相逢则为夫妇”中有二神相互约定的“契许”情节,《古事记》有“约竟以回时”,两者皆有事前相约的情节设置。第四,伏羲女娲合婚是“天遣和合”与日本二神奉命造岛也颇有类似,均包含奉天命合婚的成分。第五,《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中“惟金岗(刚)天神教言可行阴阳”包含了天神为伏羲女娲巡绕合婚出谋划策的部分,日本二神第一次产子失败,生畸形儿后,也曾询问天神,天神也为其指点一二。

综上,日本伊耶那岐、伊耶那美二神巡绕合婚的神话无疑受到了我国《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独异志》等文献中伏羲女娲巡绕合婚神话的影响,特别是敦煌残卷《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神话的情节、结构上,都具备了影响的可能性,成为中日巡绕合婚神话影响关系的有力证据,为探索中日巡绕合婚神话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四、结 语

日本神话中伊耶那岐、伊耶那美二神绕天之御柱巡绕合婚的神话与我国伏羲女娲巡绕合婚神话有诸多类似之处,两者存在着影响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第一,通过对包含“天道左旋,地道右周”、“雄左行,雌右行”等思想的中国古典文献的挖掘,也可以为中日两则巡绕合婚神话的影响关系提供旁证。但是,作为严密的影响关系的论证,还是应该找出更为直接的影响材料才能将假设落实为论断,中日学者在这方面做过不少努力,很多学者从《独异志》找出了两则神话的影响证据,但是这些证据依然存在一些瑕疵。

第二,利用人类学的方法,将我国伏羲女娲兄妹合婚再殖人类神话的田野调查材料与日本二神巡绕合婚相比,能发现很多相似点。这其中中国北方和中部的伏羲女娲合婚传说也可以作为比较研究的参照。

第三,本文在吸收我国伏羲女娲以及敦煌学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利用敦煌写本的材料对日本二神巡绕神话与中国伏羲女娲巡绕神话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作为支撑,进一步探讨了两则神话的影响关系。

[参考文献]

[1] [日]吉田敦彦.日本神话的考古学[M].唐卉,况铭,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

[2] [日]山口佳紀·神野志隆光(校注譯).古事記[M].小学館,2004:30-34.

[3] [日]小島憲之·他(校注·訳).日本書紀[M].小学館,2006:24-26.

[4] 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25-26.

[5] 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

[6] 司马彪撰.刘昭注.后汉书(第十一册)[M].中华书局,1965:3216.

[7] 刘安,等编.高诱注.淮南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7.

[8] [日]松村武雄.日本神話の研究(第二巻)[M].培風館,1955:261.

[9] [日]大聲子.左右尊卑考[J].龍南雑誌,1900(77):2.

[10] [日]松前健.日本神話と古代生活[M].有精堂,1965:143.

[11] [日]伊藤清司.日本神話と中国[C]//松前健·他.日本神話の可能性.伝統と現代社,1973:187.

[12] 杨利慧.女娲溯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0.

[13] 杨利慧.伏羲女娲号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6).

[14] 吕微.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J].文学遗产,1996(4).

[15] 陈泳超.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以伏羲女娲与“洪水后兄妹配偶再殖人类”神话为例[J].民俗研究,2002(3).

[16] 张永钦,侯志明,点校.独异志·宣室志[M].中华书局,1983:79.

[17] [日]中西進.創生神話試論——女媧伝説断片——[C]//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刊行会.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叢書日本神話Ⅰ.有精堂,1980:91.

[18] 郭峰.敦煌写本《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成书年代诸问题[J].敦煌学辑刊,1988(1/2).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inking modes about “left rotation for Tiandao, right rotation for Didao”, “left rotation for male, right rotation for female” in Chinese classics, combines with the data which collected by field research method in anthropology and comparatives getting married around the pillar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myth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Japanese myth of Izanagi-Izanami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myth of Fuxi-Nüwa.

Keywords: Fuxi-Nüwa myth; Japanese myth; get married around the pillar

猜你喜欢
伏羲女娲兄妹
谈伏羲文化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女娲
伏羲创八卦
猴兄妹分桃子
慢热兄妹
伏羲画卦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二十一载的异族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