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明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学校体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或看法[1]。我国体育课程开设自1903年颁布实施《癸卯学制》,到今天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发展历程。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进入了新的一轮改革。系统梳理和研究我国近现代一百多年来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轨迹,展现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历程和我国近现代史发展并行前进,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一是从1903年开设体操科到“五四”运动(1919年)推行的德、日等资本主义的军国主义体育思想。二是从“五四”运动到30年代,推行的是欧美的自然主义和爱国主义体育思想。三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推行的是一种民主主义体育思想(战时体育思想,主要为抗战服务性质的)。1926年颁发了军训大纲,体育中的军国主义色彩愈发浓烈。1935年学校实施强制进行军事训练,学校体育完全成为军事服务的体育训练。四是五十年代以运动技能教学思想为主体。五是70年代至80年代初,体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上占上风。六是80年代至现在,出现了终身体育、竞技体育、快乐体育、体育多功能思想等多种指导思想并存的局面。
军国主义教育思想是在鸦片战争后,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一些改良派提出教育强国救国的思想。这时在一些教会学校和新式的学校中设置了体操科,教学内容以体操和兵式体操为主。军国主义体育思想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2]。军国主义的体育思想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时至今日,军国主义体育教育思想仍然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有所残留。
自然体育思想源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顺从自然”,采用“自然法则”,“注重儿童的自然发展,必须保持儿童自然本性。给孩子真正自由,只要他想做什么就应该让他做什么。”
这种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历史上延续了数百年,影响极为深远,体育正是受其影响,出现了自然体育思想。主张体育“自然化”“生活化”,推崇自然的身体活动,否定非自然的身体活动。这种思想重视学生的需要,注重个性发展,将体育与自然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对于克服军国民体育思想的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它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作用[3]。跳远、跳高、爬树、翻墙、日光浴、野外性实践、游泳等都属于自然方式,现代所谓“放羊式教学”的方式实质就是自然体育思想的一种具体表现。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放羊式教学其消极方面就是放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一定程度否定体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施行全面教育的本质。教师不是履行主导与指导的角色,而充当旁观者的角色,难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难以完成全面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因此,我们应该吸取自然体育其积极的一面,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需要和个性发展,同时也要克服消极的一面,体育教学不能放任自流,放羊式教育。
运动技能教学思想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其理论核心是运动技术的“要素化”“规格化”,十分强调动作规范化和运动技术精细化,过分强调技术教育,忽略发展本能,忽略教学中的教育性,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个性的发展。
技术教学思想把体育课程看作和其他课程一样以传授运动技术这一特殊知识为课程内容,学生利用学习到的运动技术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这种体育教育思想指导下,一味地追求运动技术练习,忽视了体育教育中更多内在的教育元素,也忽视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引导,忽视了学生兴趣与个性,机械练习导致学生厌学、厌练、身心背离,既不利于育体,又不利于育心。
体质教育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身体发展方面的教育,以增强学生体质、完善学生身体为目的的教育,以生物体育观为其理论依据。因此,有人认为体育教育的代名词就是身体教育、肉体教育、体质教育。
这种体育教育心态积极性在于充分认识体育教育的特殊效能,重视体质功能,在摆脱“单纯追求技术”思想方面,身体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4]。但这种观点未重视发挥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功能和心理功能,忽略了体育教育的教养性和教育性,把单纯追求学生体质发展为唯一目标是不可取的,与当代体育是全面发展的动态教育本质也是不相容的。
终身体育的思想是把人的一生的身体锻炼问题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把学校体育看成人生身体发展的子系统,它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的体育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追求的目标是学校体育能与社会体育接轨,愿望是改变当今学生学校毕业,体育终结的现状。
这种思想的提出源于终身教育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及体育教育现状需要。《全民健身纲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提出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问题,因此,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是高瞻远瞩的。体育教育不但要着眼于学生现在,也必须关注学生未来,使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与体力,终身都参加体育活动。
应该说终身体育教育观念,对当前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学校体育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改革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贯彻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在实践中还有一定的难度,如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与体力,如何评价终身体育教育和效果,这不仅是理论方面的问题,也是实际操作的难点,需要人们去探索,去解决。
快乐体育源于我国愉快教育和日本的快乐体育,快乐体育应包括得到人体发展体会的快乐,得到成功、兴趣体会和快乐以及得到尊重和信赖体验等的快乐。快乐体育强调寓快乐于增强体质的教育之中,强调学生兴趣,强调成功体验,强调良好学习气氛。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重视对快乐体育的理论研究,且有大量的实践,他们的经验是从思想上把快乐体育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场地和器材上满足学生锻炼的各种各样的需要,建立“快乐体育园地”,在实践上改变单调技术传授为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使少数人的竞技比赛为全体学生锻炼,快乐体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
值得注意的是对快乐体育还存在一些误读。快乐体育不是等于肤浅的笑与乐,而是寓体质增强、寓技能传授于快乐之中。快乐体育也不等于轻轻松松,不要学生吃苦,强调成功体验是需经过努力,经历困难与失败而获得成功体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保持健康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的生活方式。很多学者提出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经济发展后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而这一时期,根据我国对青少年的体质调查,发现我国学生的体质状况日益恶化,政府部门、社会、教育工作者们在感到震惊之余,提出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思想。
虽然健康教育思想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受到了体育教育工作者们的推崇,但在实践教学中,却发现这有意无意地成为了学校体育课堂松懈,身体素质练习减少或干脆消失的借口。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思想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体育思想也会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不断更新,学校体育思想将会指导着学校体育工作向新的方向和高度跨越。
[1]阎金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历程及趋势[J].体育学刊,2003(9):138-140.
[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145-149.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6-57.
[4]铁石.体育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45-47.
[5]刘海元.论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及提出的基本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