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玲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福建福州,350019)
在地方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解、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有效举措,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重要方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500多所高等院校和3000多所中学开展了学生军训。实践证明,大学生军训为培养储备一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也为高校教育管理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新入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测试分析后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优秀率偏低,良好率不高,个别高校体虚偏胖的学生太多,很多学生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不合格率连年走高,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过大,体育锻炼太少,生活、学习等习惯不良所致。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 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17%的大学生出现焦虑症状,12%的大学生存在敌对情绪等[2]。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压力的多发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与生理的矛盾、学习与就业的矛盾、读书与家庭困难的矛盾,使大学生往往承受着严重的心理压力。部分大学生存在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缺点,个别学生由心理压力转变成抑郁、失眠、情绪波动等种种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导致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
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阅历浅,少数学生意志品质不坚强,或缺乏韧劲、恒心与毅力,或缺乏奋斗目标,或缺乏计划性和执行力,或缺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胆识和魄力,或缺乏正确面对失败挫折的勇气,往往与成功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这突出表现在: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自我封闭,不善于沟通;对自身状况不了解,缺少人生规划,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效率降低;心理不够成熟,内心不够强大,比较敏感和脆弱,情绪不够稳定,易动怒、焦虑;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差,做事不够积极主动,缺少关爱,态度冷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心理承受力差,心理波动大,受不得半点委屈和挫折,有的言语失当,出现行为过激,甚至一想不开就要死要活;实践能力差,实践活动少,动手能力欠缺。
大学生军训从试点到普及已经有20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把学生军训当作“软指标”,有的把学生军训当作额外负担,担心军训会影响上课,冲击教学秩序等。对此,军地各级应有清醒认识。
《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在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是让符合法定年龄而无条件服现役的公民接受国防教育和依法服兵役的一种形式,是法律赋予每个大学生的光荣义务和历史使命。大学生参加军训是服兵役的一种形式,是应尽的国防义务。
大学生文化素质高,掌握着大量的高科技知识,是未来战争兵员动员和补充的重点对象。《兵役法》规定,士兵预备役年龄为18周岁至35周岁。大学生毕业后,年龄大多在18至22周岁,符合服预备役的年龄,是国防后备力量中的一支骨干力量。通过大学生军训,可以强化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国防观念,培养他们顽强的战斗作风,掌握基本军事技能,提高战时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大学生军训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特殊作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他们掌握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作风和学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
学生军训时间短、要求高,参训人员多,军事教员少,保障力量有限,影响和制约学生军训质量的因素较多。组训中,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知识、新事物、新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求知欲。军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课程,是大学生锻炼意志、体现个人品格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军训大纲赋予的任务,构建大学生军训内容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育、军队条令法规、军事技能、战术基础、队列训练、轻武器射击、战场救护、野外生存、军营文化等等。组训中,应坚持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操练相结合,教员讲授与观看录像、听报告、讲座、竞技比赛、知识竞赛等相结合。应灵活施训施教,不拘一格,言传身教,力求丰富多彩,增强教学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参训积极性和自觉性。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训练科目,防止走过场。
创新发展军训工作,必须坚持军训内容和形式相统一,集中教育和分散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军事教官、学生辅导员、国防生等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军训的吸引力。当前,组织大学生军训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依托学校、民兵训练基地和部队组训。依托学校组训,就是组织学生在高校内进行军事训练。这种组训方式,既有利于学校管理和巩固军训成果,又有利于节省经费开支,但不利于训练保障。依托民兵训练基地组训,就是把学生集中在民兵训练基地进行封闭式训练。这种方式便于发挥民兵训练基地设施比较完善配套、场地器材比较齐全的优势,便于组织管理和军训人财物保障。但这种方式得让学生离开学校,开支比较大。依托部队驻训,就是组织学生进驻军营进行训练。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部队生活,军味浓厚,有利于丰富和活跃学生军训生活,感受军营文化,学习军队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参训积极性,但对部队秩序有一定影响。在军训过程中,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其中一种或几种军训方式,以提高训练实效。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军训工作全过程,根据军训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教育引导,处处渗透跟进。军训开始时,应引导新生尽快进入角色,增强军队条令条例和命令意识,以普通一兵参加训练,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从点滴入手,从作风养成抓起,促进学生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作风的养成。进入强化训练阶段,应针对个别新生暴露出的胆怯、厌恶及逆反情绪,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强化我军优良传统、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国防观念,培养顽强斗志。军训结束后,应巩固深化训练成果,教育引导学生把军训中培养的爱国爱校、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精神带到今后的学习中去。训练中,要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开展评比竞赛活动,不断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肯定有缺点,但一个团队可以很完美。
一是建立军训工作管理制度。学校应制定《大学生军训工作目标责任制》《军训学员须知》《军训一日生活制度》《军训考勤规定》《军训内务管理规定》《军训考核规定》《军训授课制度》《军训总结表彰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大学生军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建立辅导员跟训制度。学校应明确规定新任辅导员、院校机关兼职辅导员、新生带班辅导员必须参加当年军训。同时,高校可从各职能部门抽调骨干人员,选拔表现突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军训职务,协助学生军训工作。
三是建立帮训军官考评制度。将帮训军官在军训中的表现及时向所在部队反馈。
四是建立军民共建长效机制。延伸和拓展军训成果,实现军地资源共享,学校可把部队作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部队开展学生军训、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部队可把高校作为继续教育基地,依托高校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和教育科研活动等,提升部队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1]林玉瑞.当前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之我见[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6):98-99.
[2]吴晨璇.加强心理疏导 缓解心理压力——大学生心理调整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3(20):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