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2014-03-20 02:19康玉英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利巴韦疱疹口病

康玉英

(陕西省吕梁市交城县疾控中心,030500)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康玉英

(陕西省吕梁市交城县疾控中心,030500)

目的 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好转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45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1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0.05)。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手足口病;小儿;治疗;炎琥宁;利巴韦林;疗效

手足口病(HFMD)是夏秋季节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又称为“夏季疱疹综合征”,多由肠道病毒传染引起,最常见致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该病易患人群为<5岁小儿,主要表现为手部、口腔、臀部等处出现皮疹,严重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心肌炎等,危及患儿生命[1]。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异性有效治疗药物,传统的阿昔洛韦、阿糖胞苷、丙种球蛋白等疗效并不满意。2011年5月—2013年7月,我科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5例手足口病患儿,诊断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版)。全部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4个月~5岁;<1岁10例、1~3岁30例、>3岁25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4个月~5岁;<1岁11例、1~3岁29例、>3岁2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 mg/(kg・d)静脉滴注,1次/ d;两组疗程均为5 d。此外,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剂,所有病例均按传染病管理并进行护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定。治愈:患儿体温正常,疱疹干燥、结痂,无渗液。好转:患儿体温<37.5℃,疱疹大部分干燥、结痂,可见少许疱疹。无效:患儿体温没有明显改变,疱疹较前略有减少。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愈45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1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0.05)。

2.2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见表1。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治疗。

3 讨论

1957年,新西兰学者首次报道手足口病,后于1958年分离出导致该病的柯萨奇病毒;1959年美国正式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我国于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至今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道。2008年,我国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2]。

手足口病最常见致病原为肠道病毒EV71及CoxA16,其中EV71引起的流行较为严重。此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暴发流行可能性较大;全年均可见散发病例,以夏秋季节发病为主。该病多见于<5岁小儿,因此,托儿所、幼儿园是手足口病集中发病场所。该病常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处疱疹,并发症包括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易导致患儿死亡。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其次为经消化道传播[3]。

利巴韦林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抑制多种DNA和RNA病毒。药理机制: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被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单磷酸,干扰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活性影响鸟苷酸合成,从而阻断DNA和RNA病毒复制,产生抗病毒作用。但是利巴韦林容易出现耐药,而且具有一定的血液学毒性,易导致骨髓抑制,因此,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小儿,使用利巴韦林时应复查血常规,警惕白细胞减少。

炎琥宁为清热解毒类中草药穿心莲的提取物,有效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脂钾钠盐。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该药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和镇静作用,可增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体液免疫能力,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其抗病毒机制为: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而抑制病毒的DNA和RNA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此外,体外实验证实,炎琥宁还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杀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多种细菌[4]。

本研究的观察组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协同作用不仅可以增强疗效,而且还可以避免大剂量应用利巴韦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此外,我们并未观察到二药联用的不良反应,患儿耐受较好。

综上,笔者认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徐芝芳,黄芳.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77-1078.

[2] 杨维中.手足口病北京国际研讨会[R].北京:中国疾病控制中心,2009.

[3] 顾友梅.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4.

[4] 李学森.炎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109.

1672-7185(2014)05-0055-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5.030

2013-10-30)

R725.1

A

猜你喜欢
利巴韦疱疹口病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