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广婷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体验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林广婷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将体验式教学引入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以提升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较早职业定位,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探讨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中职;职业生涯规划
体验式教学是新一轮课改提倡的教学方式,是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是学习者亲自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1]。体验式教学强调个体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关注学生发展;让学生亲身体验,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和交往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近年来,笔者尝试将体验式教学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的德育必修课,是一门针对中职生特点开设的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为就业、创业创造条件。课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体验性、参与性、探究性和养成性特点。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坚持以知识传授为主,则很难实现教学任务,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活动和体验上,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掌握教学内容,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大部分中职生是“90后”,文化基础薄弱、自制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在听惯了所谓的“大道理”之后,他们更希望对相关理论进行实践验证。传统教学往往以说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式教学较传统教学更容易触及学生内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当中,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重新认识自身价值,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对于大多数中职新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陌生的概念。学生往往简单地认为,进入中职学校主要是来学习一门专业技能,以此作为谋生手段,至于职业生涯如何规划,则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同时大部分中职生认为专业课程是他们的主课程,用处大,便集中精力学习专业课程,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副课程,用处不大、不实用,因而对该课程的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找到突破口,转变学生故有观念和想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亲身体验,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在体验中学习,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愿望和动力。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要将“情感反应”和“经历”相结合,体验式活动的设计既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又要兼顾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体验式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学得快乐,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教师通过游戏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理论产生深刻的理解,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为什么要规划,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穿插“我这一辈子——撕纸人生”游戏,用一张白纸条代表人的一生,让学生把纸条代表的已经经历过的时间、休息娱乐的时间、退休后的时间、设想自己功成名就后的时间撕下来,最后剩下的一部分就是可以用来学习、工作的时间。当学生拿着撕剩的一小段纸条时,惊奇地发现原来能够奋斗的时间非常短暂,从而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人生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具象的“撕纸人生”游戏与学生互动不仅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了知识,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提升,触动学生内心,使其认知发生改变。
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职业生涯案例,并针对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描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分析、评判,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
例如,在讲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针对“把握机遇”中的案例故事“水上种菜赚大钱”,笔者要求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进行阅读。这两个问题是:(1)小陈为什么想当现代农民?他的成功与哪些机遇有关?(2)让小陈赚了大钱的水上种菜,与他的学生时代、职业经历有什么关系?学生读完,也就知道了答案。之后,针对教材给出的人生启迪——人的发展离不开自己的“根”,与家乡的经济有密切关系,启发学生要善于在家乡和更大的范围捕捉、把握发展机遇,把自己事业的发展融于区域和行业发展之中。同时,成功后也不能忘记家乡,要像案例中提到的那样回报家乡,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分析完这个案例,也就引出了课堂学习内容,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外在条件。
运用多媒体资源时要选择切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文字、视频材料,通过形象生动的呈现,让学生更快、更直观地学习知识。多媒体资源可使理论知识变得直观而便于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思维,同时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并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讲授“人生发展要规划”时播放视频《人的一生》,让学生感受到人生短暂,要想成为职业生涯的赢家就必须学会规划,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讲授“职业理想的作用”时播放视频《感动中国人物——叶欣》《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和《万婴之母——林巧稚》,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讲授“正确认识就业”时播放视频《白手起家到亿万富翁的奥秘》,让学生了解从就业、择业到创业的背后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讲授“求职与应聘”时播放视频《弄巧成拙》,让学生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情境模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事件或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或再现,即设置一些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能力要求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从而理解教学内容,引发思考,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的正确性,进而达到教育目的。该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角色(岗位)的地位、作用,从而增强分析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了“面试技巧”内容后,开展以“模拟结构化面试”为主题的职业生涯探索活动。笔者将教室布置成结构化面试现场,面试程序严格按照结构化面试进程,由若干名学生扮演考生,5~7名教师担任“考官”和点评者,结合事先确定的应聘职位,考官对考生提出自我认知类、人际沟通协调类、组织管理类、语言表达类、突发事件处理和问题解决类等题目,帮助学生参与到结构化面试的情境中,感受面试氛围,熟悉面试程序。通过仿真的面试现场与流程,促使学生掌握面试技巧。
通过组织课堂小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或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实践活动为中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例如,笔者针对“认识自我”中“自我价值观的认知”环节,组织了一场“价值观拍卖会”,将较为人珍视的价值观,如健康、财富、事业有成等作为“拍卖物品”,学生在“拍卖会”上将自己最看重的价值观“买”下来。“拍卖会”结束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买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了吗”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思考和分析自己所珍视的价值观。实践证明,课堂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观念与升华情感,增强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体验性特点,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由于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异常突出,因此,不可能对所有内容都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要精心谋划,合理设计,突出重点,选取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验式教学,确保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或分类强化体验,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不同的体验活动,并调控体验活动的整体节奏,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要精心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既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而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丰富、更新专业知识,提升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善于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枯燥的书本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升华。开展体验式教学既符合中职德育课新一轮课改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丰硕.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浅析[J].成人教育,2010(11):61-62.■
G421
B
1671-1246(2014)07-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