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探究

2014-03-19 15:49:43朱志军张楠楠蒋亚超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新药专业学位硕士

朱志军,白 娟,张楠楠,蒋亚超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探究

朱志军,白 娟,张楠楠,蒋亚超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探讨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并就其目标定位、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导师、培养基地等方面提出建议。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决定设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并于同年5月印发了专业学位设置方案[1]。2011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该方案就培养目标与要求、招生对象、学习方式与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学位授予进行了指导性阐述。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于完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意义重大。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着力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药学专业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明显区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应用性,职业背景明显,其特点是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使受教育者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某种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生涯做准备。根据国内外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结合我国药学发展现状,我们认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在目标定位、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导师、培养基地等方面下功夫。

1 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品德结构:具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优良品行等思想品德;(2)素质结构:具备实干精神,即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忘我的奉献精神;(3)知识结构:以技术创新、开发研究为主,通过利用基础性研究的成果,创造和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体现知识的再创新价值,研究成果具有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

2 清晰的专业领域分类

药学专业领域应分为临床药学、新药研究开发、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监管等研究领域。

临床药学是一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治疗为目的的药学学科。其目的是为临床培养能协助医师做好药物治疗的药剂师。1970年,美国开始对全国药学院的学生实行强制性的临床药学教育。这一举措,对全世界的药学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1]。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临床药学教育工作,20年的努力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缺乏知识面广、医药结合型的比较成熟的临床药师队伍。

作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新药研究开发人员在我国整个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具体来讲,美国为23.5%(1989年),日本为16.5%(1990年),英国为17.6%(1990年),而我国不足0.5%(1990年)[2]。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新药的开发。新药研究开发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高知识含量。它需要综合应用医、药等多种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与技术进步以及现代各种高新技术知识和手段。二是高附加值。新药在其专利期可享受很高的附加值,并具有很强的独占性。为使我国制药工业在世界制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快我国研制新药的步伐。而其关键在于医药行业有一支高水平的应用技术队伍,从事新产品研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监督主要是由制药行业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完成的,要求他们熟悉GMP操作规范,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药品的生命周期包括药品研发、注册、生产和注册后的跟踪检查,并且要对药品从原料采购到成药生产的所有环节进行综合评价。目前我国很多生产企业对于药品生产的所有环节并没有做到精细化控制的程度,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成品质量的控制上。一些企业只重视成品的开发设计及质量检查,忽视了对相关工艺的开发设计和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测检查,这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导致更大的损失。因此,药品生产工艺设计与监督技术人员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 课程设置体现不同专业领域特色

临床药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协助医师做好药物治疗的药剂师。尽管受教育者已经历4年的药学本科教育,建立了从事药学工作的基本知识构架,但如果从事临床药师工作,他们的知识储备还稍显不足。根据国外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经验,我国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药学实践、药物信息学、药学服务、药物经济学、药物治疗学及临床药学等课程,以满足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需要。

新药研究开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新药研发技术人员。其就业去向主要是在大型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机构从事新药研发工作。因此,课程设置应以新药研究技术、新药研究指南、药物信息学、新药设计等为主。

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监督方向,课程设置应以GMP操作规范、药品生产工艺设计、制药设备技术、药事法规等为主。因为该方向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在制药企业和医院药剂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指导工作。

4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保证理论实践同步提高

所谓校内外双导师制,是指由具备深厚理论基础、较丰富指导经验的校方导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基础理论及一定指导能力的各职业部门的导师共同指导、培养研究生。校方导师一般有较强的科研功底,有多年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但他们对各职业部门的具体问题、特殊背景等并非十分熟悉,所以他们以学术指导为主;而各职业部门导师对本单位的现实与发展、本部门的技术问题有清楚的了解与认识,因此,他们以指导实践工作为主。通过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发挥导师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不仅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其专业技能的提升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5 培养基地建设是基础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药学专业专门人才。药学专业学位是指以实践为方向的学位,毕业后研究生主要从事药学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工作,这种特定职业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职业,而是高级的、专门化程度较高的一种技脑结合的职业,它需要经过较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因此,培养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位授予单位要和大型制药集团、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药品研发机构等单位联合培养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保证培养质量。若仍采取由大学单方面进行培养模式,就会产生与学术性研究生雷同或“穿新鞋走老路”等现象。

6 构建实践环节考核指标体系是关键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在培养实践技能。实践环节轮训要达到1年以上,因此构建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指标体系尤为重要。应由学位授予单位和联合培养基地针对培养方向共同制定实践环节考核指标,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总之,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着重于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水平、操作能力和药学行业适应性。我们借鉴国外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结合我国药学教育实际,对培养目标、专业领域、课程设置、导师、培养基地建设、实践环节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1]Angaram D M,Hepler C D,Bjornson D C,et al.Caree patterns of pioneer clinical pharmacists[J].Am J Hosp Pharm,1988(45):101.

[2]陈宗珉,王士林,岳志伟,等.设置药学专业学位对药学研究生的需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3):66-68.

G643

A

1671-1246(2014)19-0016-02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JKGHB-0031)

猜你喜欢
新药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创业家(2015年9期)2015-02-27 07:54:33
新药来自何方
创业家(2015年9期)2015-02-27 07:54:27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