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用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着聘用难、管理难、评价难、培训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体系,引导兼职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兼职教师有效管理,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越发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53-02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选择聘用兼职教师来加强学校的综合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解决高职院校师生比过高的问题,还进一步解决了部分专业任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也恰恰是随着兼职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多,聘用难、管理难、评价难等一系列兼职教师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管理评价体系,早已成为解决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困境的重要基础。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体系的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普遍欠缺兼职教师管理评价体系,评价流于形式,评价不全面、不科学,无法推动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主要表现为:
1.对于评价主体而言,多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而兼职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相关合作企业高管和专业骨干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缺失。
2.对于评价对象而言,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评价和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主要侧重于专任教师的评价。并没有考虑到兼职教师主要任务、岗位特点和职责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兼职教师评价的泛泛化。
3.对于评价内容而言,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着眼点是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属于“开荒地地带”,势必影响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领域的兼职教师全面评价。
4.对于评价方法而言,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教学的评价仍然局限于常规性的监督检查,以听课、评课、成绩检查为主要方式,偏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未有效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并体现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在主要任务、岗位要求和职责范围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2.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的每一项评价指标,都要经过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专家的认可。
3.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首先要明确兼职教师评价的目标,其次,根据目标要求全面系统设计评价要素,形成系统性、可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定义明确、边界清楚,数据信息容易采集,评价方法合理,评价结果尽可能真实可信。
(二)斯塔弗尔比姆的 CIPP评价模式
20世纪 60 年代,斯塔弗比姆首创 CIPP 评价模式。这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性教育评价模式。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方式,它以教育对象的需求和潜在资源为依据,评价既定教育方案的目标是否充分满足了教育对象的需要。
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适用性进行评价,目的是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
3.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指在整个教育方案或计划进程中所实施的评价。通过描述教育方案和计划本身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提供依据。其本质属于形成性评价。
4.成果评价。成果评价主要是测量、判断和解释教育方案的成效,确认教育对象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教育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执行。其本质属于终结性评价。
(三)基于 CIPP 评价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
以 CIPP 评价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就是将 CIPP 评价模式的四个维度引入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之中,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提供详细的反馈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内容如下:
1.背景评价。从兼职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目标理念等两个角度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背景情况进行评价。
2.输入评价。从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力素质、教学准备情况等三个角度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投入情况进行评价。
3.过程评价。从教学环节和专业建设等两个角度对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4.成果评价。从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等两个角度对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具体(见下表)。
在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指标体系要结合院校自身实际不断论证和修改,并且不断创新,使得兼职教师评价体系成为不断促进兼职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进而促进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着聘用难、管理难、评价难、培训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体系,引导兼职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兼职教师有效管理,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越发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53-02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选择聘用兼职教师来加强学校的综合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解决高职院校师生比过高的问题,还进一步解决了部分专业任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也恰恰是随着兼职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多,聘用难、管理难、评价难等一系列兼职教师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管理评价体系,早已成为解决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困境的重要基础。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体系的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普遍欠缺兼职教师管理评价体系,评价流于形式,评价不全面、不科学,无法推动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主要表现为:
1.对于评价主体而言,多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而兼职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相关合作企业高管和专业骨干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缺失。
2.对于评价对象而言,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评价和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主要侧重于专任教师的评价。并没有考虑到兼职教师主要任务、岗位特点和职责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兼职教师评价的泛泛化。
3.对于评价内容而言,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着眼点是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属于“开荒地地带”,势必影响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领域的兼职教师全面评价。
4.对于评价方法而言,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教学的评价仍然局限于常规性的监督检查,以听课、评课、成绩检查为主要方式,偏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未有效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并体现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在主要任务、岗位要求和职责范围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2.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的每一项评价指标,都要经过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专家的认可。
3.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首先要明确兼职教师评价的目标,其次,根据目标要求全面系统设计评价要素,形成系统性、可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定义明确、边界清楚,数据信息容易采集,评价方法合理,评价结果尽可能真实可信。
(二)斯塔弗尔比姆的 CIPP评价模式
20世纪 60 年代,斯塔弗比姆首创 CIPP 评价模式。这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性教育评价模式。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方式,它以教育对象的需求和潜在资源为依据,评价既定教育方案的目标是否充分满足了教育对象的需要。
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适用性进行评价,目的是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
3.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指在整个教育方案或计划进程中所实施的评价。通过描述教育方案和计划本身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提供依据。其本质属于形成性评价。
4.成果评价。成果评价主要是测量、判断和解释教育方案的成效,确认教育对象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教育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执行。其本质属于终结性评价。
(三)基于 CIPP 评价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
以 CIPP 评价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就是将 CIPP 评价模式的四个维度引入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之中,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提供详细的反馈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内容如下:
1.背景评价。从兼职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目标理念等两个角度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背景情况进行评价。
2.输入评价。从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力素质、教学准备情况等三个角度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投入情况进行评价。
3.过程评价。从教学环节和专业建设等两个角度对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4.成果评价。从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等两个角度对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具体(见下表)。
在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指标体系要结合院校自身实际不断论证和修改,并且不断创新,使得兼职教师评价体系成为不断促进兼职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进而促进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着聘用难、管理难、评价难、培训难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体系,引导兼职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兼职教师有效管理,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越发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53-02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选择聘用兼职教师来加强学校的综合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解决高职院校师生比过高的问题,还进一步解决了部分专业任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也恰恰是随着兼职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多,聘用难、管理难、评价难等一系列兼职教师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管理评价体系,早已成为解决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困境的重要基础。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体系的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普遍欠缺兼职教师管理评价体系,评价流于形式,评价不全面、不科学,无法推动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主要表现为:
1.对于评价主体而言,多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而兼职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相关合作企业高管和专业骨干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缺失。
2.对于评价对象而言,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评价和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主要侧重于专任教师的评价。并没有考虑到兼职教师主要任务、岗位特点和职责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兼职教师评价的泛泛化。
3.对于评价内容而言,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着眼点是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属于“开荒地地带”,势必影响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领域的兼职教师全面评价。
4.对于评价方法而言,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教学的评价仍然局限于常规性的监督检查,以听课、评课、成绩检查为主要方式,偏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并未有效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二、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评价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并体现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在主要任务、岗位要求和职责范围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2.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的每一项评价指标,都要经过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专家的认可。
3.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首先要明确兼职教师评价的目标,其次,根据目标要求全面系统设计评价要素,形成系统性、可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定义明确、边界清楚,数据信息容易采集,评价方法合理,评价结果尽可能真实可信。
(二)斯塔弗尔比姆的 CIPP评价模式
20世纪 60 年代,斯塔弗比姆首创 CIPP 评价模式。这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性教育评价模式。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方式,它以教育对象的需求和潜在资源为依据,评价既定教育方案的目标是否充分满足了教育对象的需要。
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适用性进行评价,目的是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
3.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指在整个教育方案或计划进程中所实施的评价。通过描述教育方案和计划本身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提供依据。其本质属于形成性评价。
4.成果评价。成果评价主要是测量、判断和解释教育方案的成效,确认教育对象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教育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执行。其本质属于终结性评价。
(三)基于 CIPP 评价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
以 CIPP 评价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就是将 CIPP 评价模式的四个维度引入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之中,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提供详细的反馈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内容如下:
1.背景评价。从兼职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目标理念等两个角度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背景情况进行评价。
2.输入评价。从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力素质、教学准备情况等三个角度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投入情况进行评价。
3.过程评价。从教学环节和专业建设等两个角度对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4.成果评价。从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等两个角度对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具体(见下表)。
在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指标体系要结合院校自身实际不断论证和修改,并且不断创新,使得兼职教师评价体系成为不断促进兼职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进而促进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