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镇集聚水平的综合评价

2014-03-18 19:22梁爽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集聚熵值法湖北省

梁爽

摘 要:根据城镇集聚的内涵,从人口、产业、公共物品和土地四个方面,构建城镇集聚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2—2011年湖北省城镇集聚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湖北省城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产业和土地的集聚,然后是人口和公共物品的集聚。

关键词:城镇化;集聚;熵值法;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236-03

引言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随着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产业、公共物品和土地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向着城市特点变化的过程。若仅从其中某个方面进行衡量,比如城镇人口比重、城市用地比重等,很难全面、完整地反映城镇集聚的水平。从城镇化的含义出发,在人口、产业、公共物品和土地等方面,选取若干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指标,通过一定的计量方法,构建出一个反映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系统,考察城镇化水平的发展状况,它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出城镇化发展水平。

湖北省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中心,全国交通航运的枢纽,具有承东起西的战略地位。湖北省城镇化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中部省份来看,城镇化水平居上游,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研究湖北城镇的集聚水平,找出发展特点,做出未来的发展规划,不仅能加快湖北省的城镇化步伐,而且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城镇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一、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已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果[1~3],遵循系统性、有效性、科学性、完整性等原则,从城镇化的含义出发,选取能够代表湖北省城镇发展的12项指标对其城镇集聚水平进行评价(见表1)。所选取的指标从人口、产业、公共物品和土地四个方面反映城镇集聚的变化,这四个方面的指标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以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湖北省城镇集聚的水平和变化。

(二)评价方法

在综合指标体系的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根据评价者主观上对各指标的重视程度来决定权重。客观赋权法所依据的赋权原始信息来源于客观环境,它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来决定指标的权重。本文使用熵值法对湖北城镇集聚水平进行评价,以消除确定权重的主观因素。在自然科学中,热力学的熵是指系统无序状态的一种量度。在社会系统中应用时,信息熵在数学含义上等同于热力学熵,但含义上主要是指系统状态不确定性程度的度量。一般认为,信息熵值越高,系统结构越均衡,差异越小,或者变化越慢;反之,信息熵越低,系统结构越是不均衡,差异越大,或者变化越快。所以,可以根据熵值大小,也即各项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计算出权重。

(三)数据来源

建成区面积、道路面积和城市绿地面积这三项指标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其余9项指标的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局编制的《湖北统计年鉴》。

二、结果分析

根据熵值法计算的步骤,对2002—2011年12项指标的120个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相应值,并绘出有关图表,以分析湖北城镇集聚的综合水平的演变过程。表2给出了12项指标的信息熵、冗余度和权重值。从指标的权重排序来看,前两位分别是代表土地规模的道路面积(0.1006)和代表产业发展的二、三产业产值(0.0916)。这说明在2002—2011年的十年间,湖北的城镇集聚以规模的发展为主要特征。其余指标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是工业总产值、人均GDP、建成区面积、城镇人口比重、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城镇人口、每万人口中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每千人口医生数、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城市绿地面积。由此可以看出,湖北城镇聚集的进程是首先以土地的非农化和产业的发展为主,然后是人口的集聚和公共物品的供给。

人口子系统的评价值从2002年的0.0177增长到2011年的0.0354,增长率达到200%(见表3),说明这十年湖北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增長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摆脱了土地和农业的束缚,进入城镇进行就业,增加了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从过程来看,2010年之前,平均增长率约为0.0594,一直较为平稳,2010年以后平均增长率达到0.1565,是之前的2.64倍,说明人口集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年。

产业子系统的评价值从2002年的0.0202增长到2011年的0.0404,增长了2倍,这说明十年间湖北产业发展保持了长期的快速增长态势。从过程看,2010年以后增长较快,平均增长率为0.1348。但是从工业总产值(x5)和二、三产业产值(x6)的评价指数可以看出,两者相差不大(见表4),说明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工业的带动,城镇的工业化并没有对第三产业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而会影响到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的转变,从而对城镇的集聚带来一定影响。所以产业结构还有进行调整和提高的空间。

公共物品子系统的评价值从2002年的0.0165增长到2011年的0.0330,增长了200%,可以看出这十年湖北在人口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注重了对教育、医疗等公共物品的供给,每一年公共物品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的得分十分接近,两者的增长几乎同步。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通过农转非的直接形式和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间接形式,促进了城镇聚集水平的提高。同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与人口增长速度同步,基本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要。公共物品子系统的发展基本均衡。

土地子系统的评价值从2002年的0.0242增长到2011年的0.351,增长了1.5倍。建成区面积和道路面积都有明显增长,而绿地面积十年间却有所减少。这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城镇经济的增长。但是目前只是处于量的扩张的阶段。空间布局有待优化,不然土地扩张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城市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都将更加明显。

结论与建议

城镇集聚水平的综合评价,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出整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做出更加恰当的决策。同时,各个子系统发展水平的评价也十分重要,能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城镇化的发展。运用熵值法评价了湖北省城镇集聚的发展情况,发现2002—2011年间,湖北省城镇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为土地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口和公共物品紧随其后。当然,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均衡。产业的发展在二、三产业间发展严重失调。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工业的发展,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就业人口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第三产业并没有跟上。土地规模总体在扩张,但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的同时,绿地面积却在减少。空间的利用并不均衡合理。为了让湖北城镇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的发展更加协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从湖北这十年间的发展来看,城镇的集聚首先是土地的集聚,所以要继续土地的城镇化发展,不仅在规模上扩大,更重要的是空间结构的合理化,建成区与绿地协调发展,让城镇更加适宜人们居住。(2)二、三产业同步发展,乡镇企业的建设已经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城,提高了就业人口的数量,让更多人成为了城镇常住居民。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能够起到调结构的目的,使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就业率,吸引更多人进入城镇,成为居民。(3)人口的大量集聚,势必要求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物品的供给要跟上。更多学校、医院的建设,老师、医生队伍的壮大,才能满足人们子女受教育、日常医疗的需要。基础设施的满足,才能使人们更加安心地投入到生產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4).

[2] 石天戈,张小雷,杜宏茹,蒋小凤.天山北坡经济带固定资产投资特征及其对城镇集聚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13,(1).

[3] 欧向军,甄峰,秦永东,朱灵子,吴泓.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9).

[4] 冯璇,严俊霞,薛占金,李洪建.临汾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12,(4).

[责任编辑 王玉妹]

猜你喜欢
集聚熵值法湖北省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因素与模式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程度的度量与分析
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昆明市写字楼市场集聚效应及影响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