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对策与防灾意识的形成原因

2014-03-18 13:17李晨欢陈清杰牛凤妍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舍防震防灾

李晨欢 陈清杰 牛凤妍

摘 要: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但灾害影响并不严重。这是与日本周到的防灾对策密不可分的。日本的防灾对策从硬件上讲可从对建筑物的耐震强度的严格管理与大量资金投入认识,从软件上讲可从频繁的防灾演习理解。另外,从国家层面的自卫队所规定的任务与一般公司的应对策略也可看出日本地震对策的完善。日本地震对策的形成是与日本人所具有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密不可分的。日本先进的地震对策对中国的防震、防灾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日本;地震;防灾意识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219-02

一、日本的地震对策

1.防震设施与资金的投入[1]。日本对建筑物的防震措施和防震技术一直都很重视,每一个建筑物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震标准才可以开工建设。无论是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毫不起眼的乡村小镇,日本的建筑物都异常坚固。几乎每栋大楼,房子都有防震设计还有地下蓄水装置,为了便于对雨水的循环利用也可以用在火灾地震等发生时的紧急情况。

公共设施中学校是承担防震的主要建筑。按照《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日本各地政府有义务对所有校舍的耐震性能进行检测,并予以公示。凡未到达耐震标准的校舍,根据其轻重缓急分批进行加固或改建。日本校舍多采用钢骨架,可以起到弹性防震作用。1995年阪神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最新抗震要求(抗震要求为7级)的学校立即进行巩固性施工。

日本政府规定,中小学的教学楼不得超过4层。根据相关资料,教学楼所实施的加固主要集中在加固铁骨、柱卷,免震构造化等细节。细化来说也就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四层教学楼的最高一层削减为“屋顶花园”,以减轻整个建筑的重量;另一种方法是对整个大楼的外墙采用钢管(直径10厘米)穿插进行网状包裹。

另外,日本学校体育馆、教室可以供灾民避难休息,运动场可以作为直升机的停机场。一旦灾害发生后,建筑坚固的学校就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救灾中心和避难所。按照日本政府规定,所有学校建筑物必须在楼外安装临时楼梯——非常楼梯,教室里要有紧急出口:“非常口”,而且哪个班走哪条线路,都要事先规划好,以避免地震发生后出现拥堵、混乱、无序等状况保证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能迅速、安全地撤离。

日本不仅未雨绸缪,也吸取别国教训。这是其学校经受住地震考验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发生“5·12”汶川大地震后,校舍倒塌引起高度关注。

日本政府对校舍抗震改造的资金投入也不予余力。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日本开始反思自己的校舍建筑问题,开始加大对校舍抗震加固排查并投巨资开启抗震加固项目,据媒体报道仅2008财年,日本政府就已拨付专款1 150亿日元用于校舍的抗震加固。在有的地方,仅用于一所学校的抗震加固经费就高达1亿日元。而中国青海省玉树发生地震后,日本又提高了抗震的警惕 ——2010年4月16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阁僚恳谈会上向文部科学相川端达夫发出指示,要求动用2010年度财政预算中的1万亿日元(约合733亿元人民币)预留资金等款项,尽早推进以公立中小学为主的校舍抗震及防老化工程。

2.防灾措施与演习[2]。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是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却不多。日本为什么能将“地震大国”变为“减灾大国”这与日本的防震措施与预警机制不可分。

为防止地震后的危机,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储存了应急食品,有86%的民众确认过去附近避難所的路线。

日本地方自治团体和学校也为应对地震灾害而采取了措施。在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县镰谷市,在3所小学和两所初中建造了5座40吨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配置了发电机,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每分钟也能提供120升饮用水。该市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如北部小学的仓库长期储存防灾食品64 580份、饮用水袋4 500个、简易厕所42个、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 440床,等等。该市还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另外,还配备了67个户外喇叭、10个车载式无线电发射台。当强烈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即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师生和当地居民也能依靠这些食品和设备进行自救。防灾成为生活习惯,灾难模拟可体验5级以上震感。

在日本人生活观念中,重物一般不放在高处,而放在地上或柜子里。安装电灯要非常结实,需要定期确认,有问题就赶紧维修。家家都有防灾袋,每时每刻储备着两个防灾袋,里面的东西都很轻,以便一旦发生地震,拿起来就快跑。每户日本人家都有一张地区《灾害时避难场所》地图,里面标明了这个地区一旦发生洪水、台风、山崩、海啸时的避难场所。

此外,日本各地均设有规模不等的公共设施——防灾馆(防灾教育中心),不少地区的防灾馆还设有“灾难模拟设施”,可以让市民在体验“灾难”的过程中加深现场感。在东京池袋地区的防灾馆,市民可以在“地震”、“火灾”和“烟雾”的模拟场景内体验“现场逃生”。其中“地震”场景可以模拟里氏5级以上的震感,体验者的临场表现则会被记录在场景之外的电子大屏幕中,供体验者回顾和参考。通过这类公共设施的反复演练,日本人不但掌握了逃生技能,更重要的是对灾难有了直观感受,加强了心理预防。

3.震后救援。日本对于震后救援的措施也是从多方面思考的。灾害救助是日本自卫队的五大主要任务之一。1995年阪神地震之后,日本政府设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自卫队救灾作业机制。2011年9级特大地震发生后,日本自卫队在4小时内完成了海陆空三路救灾力量的出动[3] 。

不只是政府,企业也承担着的灾后救援的责任。如私立的电话公司会在强震发生仅5分钟,把国内通话自动转为免费。以此为代表,众多日本企业甚至来不及计算自身损失,就纷纷启动应急救灾机制,完全不需政府发出号令。这些举动并不是善心大发,临时起意,而是深入肌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在发挥作用[4] 。

二、防灾意识的形成原因

在日本,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但是,由担心而生的不是恐慌,而是从娃娃抓起的防灾意识和行动。可以说防灾意识的形成与日本人深入人心、无处不在的忧患意识紧密相关。

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深入骨髓,这可从三方面概括[5] :

1.恶劣的生存环境 。作为一个经常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岛国日本人自古就缺乏一种安全感,从古时候人对自然的恐惧及生存能力的低下,使得日本人一直对于自然环境特别在意,每天都会担忧是否会有灾害来袭,这是日本人忧患意识形成最根本的原因。

2.悲观的文化特征。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孔子和孟子。孔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使他们颇为受益,也极为推崇。结合本身的国情和国民特性形成了悲观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理念经常见于日本的各种文学。樱花美丽但转瞬即逝,比较符合他们的审美观:最美的东西只是一瞬间,其他时候都是悲观绝望的。

3.社会背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压力。日本老龄化现象严重,而且周边国家的压力也让他们寝食难安。朝鲜的核武、韩国的反日、俄国的四岛、中国的迅猛发展,以及美国的60年驻军都使日本承受巨大的压力。当然这些压力也是他们保持一颗忧患的心而施加给自己的,在其他国家看来日本的经济已经达到高度发达,可以安逸地享受生活,但是政府的高度清廉和国民的严格自律都体现了日本民族强大的好胜心。

由以上可以看出日本人残酷的生存环境让他们从骨子里有一种杞人忧天的危机感。从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这种忧患意识无处不在。在日本的书籍中经常可以见到《日本危机》、《日本向何处去》、《日本即将崩溃》、《日本的悲剧》这样的宣扬悲观末世论的书籍。最著名的书籍是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后来被拍成电影,引起了巨大轰动。它以日本可能随时被灾难毁灭为重点来提醒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享受物质生活的安逸的日本人要头脑清醒,永远保持忧患意识。

“日本人似乎早已养成这样一种习性,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出来喊“狼来了”,制造一个日本即将崩溃的神话,叫大家紧张一阵。耐人寻味的是,即使狼没有来,也没人责怪那个放羊孩,大家警惕心依然不减。过若干时间,又有人出来高喊“狼来了”,大家又是一阵亢奋。

当你在日本待的时间长了,并对这个社会有一定的了解,你就会明白,这些耸人听闻的神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日本人的一种特有的报警方式,就像日本的电视节目里随时都有地震、台风警报那样。日本人已经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凡事都从最坏的方面去考慮。” [6]

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经常向国民提出日本存在的危机,如资源匮乏论、生存危机论、经济危机论等来激励国民时常自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仍然见不到他们对自己成绩的吹嘘。这无疑都对日本的防灾意识具有深刻的影响。

三、结语

中国也是地震频发国家,日本的防震措施与应对方法对中国防震政策具有启迪作用。特别是中国近年来也深受其害,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的人力、环境、财产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另外,日本已是高度发达的经济强国,但是日本国内的危机气氛尤为浓烈:政府高度清廉,国民严格自律。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自省和改善,这对于刚取得些许经济发展却问题丛生的中国无疑是最好的警钟和榜样。忧患意识对于国家取得长久稳步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日本人这种强烈的、谦逊的忧患意识正是我们缺少的。

参考文献:

[1] 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school/.

[2] http://news.163.com/special/ribendizhencehua/.

[3] http://news.163.com/specil/reviews/qibenqiyezeren.html.

[4] http://war.163.com/special/ribenjiuzai/.

[5] 嘉闻.向日本人学习危机意识[N].国际先驱导报,2009-12-21.

[6]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吴 迪]

猜你喜欢
校舍防震防灾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防火防灾”大作战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