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奥秘在于激励与唤醒

2014-03-18 22:23:07王玉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唤醒激励因材施教

王玉琳

摘要: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激励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因人施法。笔者认为因势利导在德育教育中十分必要,它能使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走过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巧妙而幽默的因势利导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也能给沉闷的思想教育增添点色彩,活跃师生间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

关键词:标签;因材施教;激励;唤醒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90

德育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我国的德育现状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存在着不平等,学生常常被视为客体,师生关系成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学生是一个具有能动、反思的主体。教育者依靠自己的权威,迫使学生坚守德育内容,而无视学生理解与否。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笔者从转化差生方式方法方面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标签”不能随意贴

当你想要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你会选择用胶水?双面贴?还是透明胶呢?不管你会选择用哪一种方式,当你把纸撕下来要换新内容的时候,不管你多小心,不是墙上会留下印痕,就是纸上会撕下疤痕!而当你为孩子的性格、行为、处事的态度贴上小标签的时候,会给孩子的性格、行事的行为和处事的态度造成什么影响呢?

在平常与同事或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我的孩子爱发脾气”、“这个学生学习不专心,老想玩,记忆力不强” “比较任性”“懒散”。听上去,确实是孩子在性格上存在了问题或者是出现了不良行为。可是每次我听到这样的问题,笔者就想起这个《钉钉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一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在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院子的篱笆上。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再后来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当你和一个人吵架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在他心里留下了的伤口,就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是啊,当你伤害了朋友时,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心灵上的伤口比身体上的伤口要难以恢复得多啊。如果我告诉你:每当你为孩子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时,就是在他的身体或心灵上钉了一颗钉子,而不再像贴一张纸那么简单,请你想像一下,在今天以前,你在孩子身上钉了多少棵钉子啊!?你还打算继续钉下去吗?

正如上面所述,教师和家长对表现欠佳的学生的唠叨和训斥,正好给他们贴上“笨蛋”、“坏家伙”的“标签”,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变成“我是笨蛋”、“我是坏家伙”。这种导向作用的结果,使“标签”的预言成为现实。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做法,给他们一个最低标准的进步要求,当他达到之后,马上给他贴上一个好“标签”,继而不断贴之,那么这些“标签”的暗示作用,也会形成“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使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因材施教是关键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在德育中,同样也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思想动态,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这样才具有充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材施教,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脉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叫刘宇阳,他是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他是全班个子最高的。就是因为他的特殊,让笔者在开学第一天便深深地记住了他——这个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笔者自己头疼的男孩子。新学期开学不久,笔者就注意到了他调皮捣蛋、专横霸道的一面。他身上主要是这几个缺点:

1. 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更甚者会扰乱课堂。举个小例子说:一次面对新转学来的同学,他上课老是转过去“喂,你叫什么呀?”“喂,你为什么要转学呀?”……

2. 作业不完成,有时干脆不交作业。对于不交作业的问题,借口百出,有时他干脆说:“老师,我不明白你说上课在讲什么,所以作业不会做,也就没有交。”

3. 专横霸道、欺负弱小。他依仗自己身材的优势,专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因为低年级一个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一下,还没等那个同学向他道歉,他便冲那名同学恶狠狠地说:“干嘛?想我揍你吗!”

为了弄清楚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开始了针对性的教育。

首先是要让刘宇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笔者主动找他聊天,渐渐得到他的信任,成为他的好朋友。然后,笔者又站到好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流,了解他心中真实想法。在一次交流中,刘宇阳说他害怕语文教师,笔者就趁机进一步问为什么要害怕?他说那是因为他上语文课老睡觉,语文教师总批评他也多次向家长反应情况,他爸爸了解情况后就狠狠地揍他。在了解情况之后,笔者便通过开导、换位思考等方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后来,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通过多次交流,笔者发现刘宇阳其实很善良、很诚实,只是缺乏引导,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刘宇阳很快就会转变成一个好学生。

第二步是及时地表扬和肯定刘宇阳的进步。在朋友式的交流中,刘宇阳向笔者保证会遵守纪律、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后来,他果然在这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每当他有一点进步,笔者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让他看到了教师对他进步的肯定,让他感受到做好学生的快乐。

第三步是鼓励他融入集体。为了让他能够融入集体,让同学们都能够接受他,笔者又用另外的方法让他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当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以外,笔者还会跟他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等等。慢慢地,他觉得应该跟同学们好好相处。有一次他主动找笔者谈话时说:“老师,李琳同学在我不会做题时,给我讲解了,我很感谢她,现在我们都成好朋友了。”我从心里感到高兴,鼓励他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了。老师真替你高兴,继续加油!”

三、唤醒学生的心灵

很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常犯的错误是忽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忽视学生的向善之心,只是一味地以处罚来解决问题,致使学生连羞耻之心也没有了,更不用说向善心、上进心了。概言之,就是始终把管束放在教育的第一位。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其实不是管束,而是解放。之所以管而不住,是因为我们没有“釜底抽薪”,忽视了学生没有上进的内在动因,换句话说,我们没有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智慧去唤醒他们。

不少学生因为家庭或其他原因,心理负担重,内心沉浸在抑郁的汪洋大海里,严重影响了学习和性格发展。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唤醒。

嘉欣,一个本来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可进入九年级以后就整天愁眉苦脸,开心不起来了。笔者侧面一打听,才知道她爸妈离婚了。笔者把她父母请来,让他们冷静下来,为孩子想想,让孩子快乐地生活、学习,顺利通过中考这一关。通过三方的努力,嘉欣终于明白父母仍然是爱她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合离异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她又能抬起头来,与同学一起玩耍,发出爽朗的笑声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一次,嘉欣高烧在医院挂吊针,笔者和一位班干部陪她整整四个小时,她后来在日记中写到:“我被爸妈、老师和同学的爱的阳光照亮了。”在2010年中考中,嘉欣考取了全国示范性高中。

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有些同学会出现暂时的“心理休眠”,这时候教师的细心关爱就显得尤其重要,能起到思想唤醒的作用。

爱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驾驭这门艺术的魔术师。有时候一个误会、一次忽视、一点马虎都可能错过唤醒的机会。对于学生的爱,最重要的是细节。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鲜花和展翅欲飞的雏鹰,班主任无处不在的爱心就是他们绽放和飞翔的最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 旭.经营班级:中学班主任工作艺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 鞠文灿.班主任基本行为规范实例与导行[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小林中学 519045)

猜你喜欢
唤醒激励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5:36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17:05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0:36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3:16
“唤醒”泉城
民生周刊(2016年9期)2016-05-21 12:09:35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