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女性主义倾向

2014-03-18 11:46:23黄文丽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南昌330031
名作欣赏 2014年11期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军规

⊙黄文丽[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南昌 330031]

作 者:黄文丽,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理论与批评。

多年来中外论者对海勒的研究一直聚焦于其早期小说中的主人公(男性人物) 、犹太传统、主题的荒诞性和艺术上的黑色幽默技巧等问题,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鲜有论及。有所涉及的研究者也是认为作家没有把女性放在和男性是同等“人”的位置上,而是被作为相对于男性的“第二性”“另类”而存在的,是被贬损的形象。一直以来,女性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亚里士多德宣称说,“女性之所以是女性,在于其根本上就缺少某些品质”;圣托马斯·阿奎那相信,女人只是一个“不完美的人”。美国女性主义者凯特·米利特在《性的政治》中尖锐地指出:“在男权制社会里,用于描述女性的那些象征并非由女性制定的。由于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都是男权制的社会,因此,形成女性文化的思想观念也是由男性设计制定的,我们现在所知的女性形象就是由男性一手制造并且是符合其需要的。”①这算是为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对待进行的翻案。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来看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就会发现,其实海勒对女性的描写是倾注了他自己的感情的,非但没有歧视,而且表达了深厚的同情,思考了女性苦难的根源,并赋予了女性角色反抗父权社会压迫的权利。本文试从海勒对传统男性形象的颠覆、对女性苦难的揭示及其女性主义倾向存在的原因三个方面来阐述他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女性主义倾向。

一、对传统男性形象的颠覆

海勒颠覆了传统小说中主人公的英雄主义形象,塑造了一些乖僻、无能、不幸、笨拙、愚蠢、滑稽或者卑鄙无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男权制社会的厌恶与憎恨。

在作品中,官僚统治集团成员为实现自己的卑鄙目的,为所欲为,翻云覆雨。飞行大队指挥官卡斯卡特上校野心勃勃,一心想爬上将军的宝座,他对上级察言观色,对下属专横武断,无休止地增加飞行次数,以“取得最明显的实绩”,“表现出独一无二的才能”。食堂管理员米洛与军事头目们相勾结,拉他们入股,在“爱国主义”的幌子下,成立了“M&M果蔬产品联合公司”,他的口号是:“有益于M&M辛迪加联合体就是有益于国家”。他的辛迪加联合体既包括美国人也包括德国人,他认为在生意上“德国人并不是我们的敌人”,为履行大笔赚钱的合同,他既可以用飞机轰炸德军大桥,又可以用飞机袭击美军飞行大队驻地。海勒塑造这些卑鄙无耻、私欲膨胀、虚伪欺诈、唯利是图的所谓的军中领导人,是以此来揭示男权社会内部的腐化,表现男权社会大厦已岌岌可危。

作品中主要描写了一系列生活于军队下层的小人物、反英雄,如约塞连、麦克沃特、亨格利·乔等。男权社会中的男性普通大众,失去了往昔的高大形象,成了猥琐、乖僻、笨拙、愚蠢的人。约塞连赤身裸体站在队列中接受奖章,在给斯诺登举行的葬礼仪式上他一丝不挂地站在树上;麦克沃特为了炫耀他的飞行技能,飞得很低,把在海面竹筏上的一个战士的身体弄成了两半,头掉进水里不知去向;亨格利·乔惧怕飞行次数增加,天天做噩梦,最后在噩梦中死去。这些男权制社会中的男性都成了不正常的人,男权社会对它的成员都构成了威胁,更别说对女性的迫害了。

二、对女性苦难的揭示与同情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女性苦难的一面镜子。作品虽是一部战争小说,但战争并不是小说的中心所在,海勒感兴趣的是官僚权力机构中的个人关系,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象征的现代统治方式,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作品中虽然对女性的描写不多,但对女性苦难的揭示已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作品中主要描写了护士、妓女和妻子三类女性角色。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是被异化的“物”,她们失去了自己的本真状态,失去了自己的角色特征。

小说中描写了三位护士:达克特护士、克拉默护士、德里德尔将军的护士,她们的职业角色被淡化,主要呈现了其作为女性的“性”特征。作为军营中的护士,护理病人本是她们的主要工作,但是迫于无奈却将“性”这一隐秘拿出来“晾晒”。达克特护士“长着两条白嫩的长腿和一个丰满富于弹性的屁股”②,她屈服于约塞连是因为约塞连的挑逗与攻击。德里德尔将军的护士,“逢人便露出微笑,却从不开口说话,除非有人跟她说话才应酬几句”。这是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失语”,表明她们地位的低下。德里德尔将军的护士在小说中无需履行和承担自己真实角色所赋予的使命,而是无论将军去哪里她总跟随其后,甚至跟他进了简令下达室。这是由德里德尔将军一手造成的,他以男权权威自居,他的护士只能乖乖听命。

很多作家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过妓女,传统作家如雨果、莫泊桑、托尔斯泰,他们笔下的妓女往往为生活所迫,但她们在人格上与普通人是同等的,甚至更高尚(如羊脂球) 。海勒从另一个角度来对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妓女的苦难进行揭示,并给予同情。他笔下的妓女“像一只正在发怒的饥不择食的野兽”,她们没有人格,没有自我,是男权社会使她们成为野兽的,并非她们心甘情愿。作品对露西安娜吃相的描写把她置于一种动物的地位,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她会这样吗?内特利的妓女对约塞连的疯狂追杀,“她手持尖刀,挥舞双拳,对约塞连穷追猛打,弄得约塞连满嘴血污,丧魂落魄”,后来又跑到皮亚诺萨岛对约塞连进行偷袭,一方面是她误认为约塞连杀死了内特利,更重要的是借此发泄她对男性的仇恨,向男权社会做出反抗。

作品中妻子的形象主要是沙伊斯科普夫少尉太太和丹尼卡太太,有人认为前者是一个沉溺于情欲的人,后者是一个沉溺于物欲(金钱) 的人,其实并非如此。沙伊斯科普夫少尉太太常跟自己的丈夫说:“亲爱的,我们再生个孩子吧。”“我没时间”,沙伊斯科普夫老是没好气地咕哝道,“难道你不知道在进行阅兵吗?”他最关心的是他的中队在阅兵中取得胜利,为此他已到了病态的程度。当正常的性行为得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压抑,人的精神就会受到摧残,所以沙伊斯科普夫太太并不是一个耽于情欲的人,她是受本能欲望的驱使。根据福柯的权力理论,“在任何社会中,话语的产生是被一些程序所控制、筛选、组织和分配的,它们的作用是转移其权力和危险……”③在男权社会,他们有权力控制话语、解释话语,并使听话者受到控制。丹尼卡太太并不是仅仅为钱而做了那样的选择,而是政府当局掌握了话语权,她不得不相信自己的丈夫已经死了。

三、海勒女性主义倾向的原因

海勒之所以有这样的女性主义倾向,与他的犹太人传统和存在主义思想分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两件大事——纳粹集中营里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在美国人的思想上引起了很大震动,使人们对现存的社会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二战”后不久即出现了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之间的冷战,接踵而来的是美国国内让人噤若寒蝉的麦卡锡时期,而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又以美国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一系列的社会现实,再加上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使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知识分子对整个人类的处境感到困惑。海勒作为一位对社会有很深刻认识的作家,持这样的女性主义观也不足为奇了。

海勒出生在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作为犹太人,他像其他犹太人一样备受歧视与迫害。海勒四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姐姐相依为命,生活颇为艰辛。由于她们的犹太人血统,姐姐和母亲承受了比其他女性更多的不幸。这使他意识到,在男权制社会,女性被边缘化,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深重的苦难。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揭示女性的苦难,并赋予其反抗的权利。

海勒深受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存在主义认为,“人是一种把自己推向将来的存在物,是一种能够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规定、自我造就的存在物。它强调人的意识的重要性与独特性,强调人的行动的自由与责任,指出存在的真谛在于能够不断地从多种可能性中进行自由选择。”④存在主义旨在恢复人决定自己生活价值的自由,向冷漠荒谬的世界声明人类存在的意义。女性是人类的一分子,有自我选择的自由,她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而不受他人的干涉。但是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父权制、男权制的社会,女性尤其是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女性根本享受不到这样的权利,而且还需要承受更多的苦难。作家希望这一状况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女性,以此激起她们的反抗意识。

四、结语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女性苦难的一面镜子,海勒形象地把它展示出来意在表明自己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自己的女性观。他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颠覆了传统男性的形象,揭示了女性的苦难,并赋予其反抗的权利。男权社会内部已出现了裂痕,女性应该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① [美] 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② [美]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杨恝等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文中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在另注)

③ 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0页。

④ 覃承华、罗显克、郭小娟:《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81页。

猜你喜欢
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军规
偏见
海勒妙释“偏见”
故事会(2022年21期)2022-11-06 05:18:38
海勒妙释“偏见”
不可不知的64条“象棋军规”
棋艺(2016年6期)2016-11-14 05:19:02
关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背景的解读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
棋艺(2016年4期)2016-09-20 05:52:47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诞艺术
从创伤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
青年文学家(2015年5期)2016-05-09 13:04:14
《等待戈多》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上帝意象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