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性教学及其对教师素质的期待

2014-03-17 12:10蔡明月
科教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学习改革

蔡明月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研究性教学的涵义特征及其意义,提出了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及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期待。本研究将通过分析、比较,对大量材料的精读,从现有问题出发,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改进研究性教学状况的若干策略,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研究性教学理论提供有价值的成果。

关键词 教学 学习 教师素质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西方教育在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也不断在推进教育改革,例如美国的“探究”或“探究教学”在科学教育界受到广泛的关注。法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都针对学生开设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日本则要求改变多种不良的教育倾向,强调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而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探索主要集中在其功能探索上。大多数的研究者都探讨研究性教学在某一学科中的具体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 研究性教学及其意义

(1)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研究性教学理论主要源于美国教育家的发现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研究性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性教学的宗旨就是通过建构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中建构生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研究性教学的特征。第一,重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方面,强调思维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并且改变评价体系,侧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评价。第二,重应用。研究性教学改变了理论灌输到底的教学模式,而与实际紧密相联,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并掌握课堂知识。第三,重学习体验。研究性教学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重视全体参与。其强调课堂全员的参与,教育主体和客体可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和大家一起完成研究目标。

(3)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第一,良好的教学互动。教师既担任着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同时因为学生作为探索知识主体,也一定程度会创造性解决教师没有掌握的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第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将会被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并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得出最优解决方案,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树立良好的学风。研究性教学,将实现学生的全面互动,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将会最大程度地碰撞,形成良好的在讨论中学习,在合作中收获知识的学风。第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现代科技在研究性教学中的运用一定程度会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技能,增强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才能。

2 研究性教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有效实施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中的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顾名思义就会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恰当的教学研究主题,在分析研究主题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适当穿插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研究性教学中要善于提供空间,给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学生走出课堂才有实际的收获。研究性课堂要适实提供展示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研究性课堂要善于改变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认真领悟新课程思想和教育观念,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2)在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中的有效实施。从组织形式上来看,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和个人独立研究以及个人与全部相结合研究。小组合作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给学生创造积极探索和独立创新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成为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的人,更好地监察小组的进行情况,及时纠偏,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更多地认知他们自身的知识要点,教师则“隐退”,让“学会”变为“会学”。

(3)在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中的有效实施。传统的应试评价体系已经某种程度不能很好地发挥对学生学习的质量监控和导向作用。相应地,研究性学习评价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研究性教学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小组合作效果的过程评价。而在评价过程中,会遇到学生自身能力有限而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必须进行纠正和补充等工作,引导学生的创造性的思想合理科学地生成课堂内的知识。

3 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提高课堂知识与实践联系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自身是一种实践。而教师所教授的课本知识已经是经过不断总结提炼而成的抽象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知识,单向灌输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论,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通过实践中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在感性的体验中掌握理性的知识,只有具备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才能起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实践能力。

(2)具备先进的思想和独自思考的能力。教师重视和客服自身的教学惰性因素,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知识,进而培养学生接受事物的开放的思想观念。目前的应试化教学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而教师的意识就是一大重要因素。而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的一大关键是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经常组织并就某一教学问题展开教学科研讨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原有的知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有不断的创新的动力。

(3)善于综合性学习的素质。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综合化交叉渗透,知识必须综合化多样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老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同时能进行综合性的学习,由专才老师向通才型老师转变,这是教研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今后,各科教学内容交叉渗透是一种趋势,教师必须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徐学福.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全球教育展望,2001(8):57-63.

[2] 张人红.“研究性学习”在美国.教育发展研究,2001(8):33-37.

[3] 霍益萍.国外及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资料选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21.22.23.

[4] 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8):35.4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学习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