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念需先行——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2014-03-17 19:12罗羽婷
科教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观念新课改教师

罗羽婷

摘 要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关键的位置,即是改革的对象,又是课改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观念是其行为的先导,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本文从教师观念出发,分析教师的教学中所存在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的传统观念,提出教师需树立哪些新的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实践要求。

关键词 教师 新课改 观念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eachers' Concept Need to Advance -

The Key to Success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LUO Yut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201)

Abstract Teachers occupy a key position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at is the object of reform, and is the main perpetrators curriculum. The idea is to guide teachers in their behavior, the behavior is in any teaching certain concepts conducted teaching guide, teaching concept did not meet the new curriculum, it does not comply with the ways and mean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starts rom the teachers' ideas, analyzes the presence of teachers teaching the new curriculum does not meet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the idea, put forward what teachers need to foster new ideas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practice.

Key words teacher; new curriculum reform; concept

1 转变教师观念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

教师观念即教师的教育理论观念、教育价值观,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核心。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观念,应包涵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对课改的态度观念; 二是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的观念,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等。

实践新课程改革,教师的内在观念会影响以及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思想决定行动,拥有什么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有着什么样的教育。教师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是一次教育的思想、教育的观念的实践。所以说教师的观念对于新课改意义重大。教师的观念将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新课改的程度和效果。

2 教师的传统观念

2.1 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交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但是部分教师还是秉承着教学必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认为以学生为中心会使得教师在课堂的掌控力降低,这是一种切实的威胁。丧失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中的权威。教师对旧课程、传统教学文化的承诺与忠诚, 对课程改革的抗拒也就成了自然反应。

2.2 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

在师生关系中,许多老师还是认为严师才能出高徒,强调在学生中的权威。甚至还有些教师还有着“学生不打不骂不成才”的观念。这些观念使得师生关系极度紧张。学生在面对极度威严的老师下,无法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能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式教育。

2.3 传统的学生观

教师心中好学生的标准依旧是考试成绩好、守纪律、考试分数高。①对学生写作时的一些新颖构思,解题时独特的思路,讨论时违反常规的提问,绘画时奇特的联想等等不但不给予保护和鼓励,反而会觉得是钻牛角尖。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其他能力也难以有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4 灌输式的课程实施观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意识作为一种文化,浸泡了我们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以教师为中心、先教后学的传递式教学观念。②这种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已经固化了的东西,改变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3 教师需树立新的观念以适应课程改革

3.1 树立动态的课程观

多数教师把课程作为名词使用。认为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活动,都是封闭的、固定的,仅仅把课程看作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或者把课程等同于学生将要学习的教材知识内容。这些都是传统课程观的误区。这样的课程观未能把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也看成是课程。

与教师传统的课程观不同,后现代主义多尔理解的课程是一种活动,认为课程并不是预成的,而是在过程中由师生逐渐生成、建构起来的。显然教师需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树立起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性的课程观。这是符合我们新课程的价值取向的。我们教师应该从静态到动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认清课程不再是只为完成预先的计划,更加关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和任务。课程的实施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而逐渐调整与生成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既是课程的传递者与吸收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建构者与创造者。

3.2 树立师生相互交往的教学观

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的教学观念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促进学生发展转变。树立起师生相互交往的教学观,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专业成长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③教师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框架,由传统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3.3 树立多元的评价观

教师传统的评价观,仅侧重于学生的逻辑或者语言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好坏、智力的高低。评价的方式也只是通过用试卷测试或者背诵、默写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考核。这种评价观是片面的、对于学生也是不公平的。新改革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这也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需树立全面的评价观。

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人拥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教师应该树立多元的评价观,整体的评价学生。只有树立了多元的评价观,才能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学生,而不仅仅是单独根据笔试成绩判断学生的能力。

3.4 提高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意识

新课改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许多教师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编制就是权威部门的事情,这完全超越了以往的工作范畴。教师必须改变这样的观念。首先要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不仅是教材的传递者。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赋予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自主权力同时也是一份责任。其次教师应具备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的高度参与,因为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个体,深知怎样的教材能够更有实用性,更加适合学生。所以不仅把自己定位成教育者,还应该定位成一名教育研究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观察与总结,时刻具有研究者的精神。充分的参与到校本教材编制当中来。根据各自的地方以及学校特色来开发教材,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发展。

4 小结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需要自上而下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的有机结合与融合。不断促使改革的倡导者、管理者和实施者之间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融合,尤其是要充分关注作为改革实践者的教师。通过教师不断的反思和调整自我的观念,逐步适应并达到自己所处环境和能力范围所能达到的对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实践要求的最好状态,最终成为课程改革的责任人、主动者和志愿者。

注释

① 宋中英.主体性教学呼唤教师观念的变革[J].教育探索,2002(6).

② 韩立福.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J].基础教育论坛,2012(10).

③ 曹艳.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观念新课改教师
维生素的新观念
最美教师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教师如何说课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健康观念治疗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