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婷
摘 要 大学新生入学后因适应性障碍而出现诸多心理问题,这一现象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关注,且该问题亟待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教育和引导他们尽快走出“迷茫”,迈好人生第一步。本文主要从大学新生适应性障碍造成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适应性教育形式以及教育目等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适应障碍 心理问题 新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1.1 情感障碍
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前,他们的生活有父母负责,学习有老师安排,缺少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性。进入大学,生活失去父母的照顾,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得他们一时无法应对,从而出现“月光”、不能合理安排专业学习与发展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不适应宿舍集体生活,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等诸多问题。一些新生面对这类问题,往往出现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情感低落问题。
部分学生所读学校或专业是调剂专业,甚而是由父母、老师填报,学生对于所读学校、专业要么是排斥不喜欢,要么是专业认知模糊,进入大学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失眠等多种生理反应。还有部分同学,步入大学还未接受大学基础教育,亦未接触专业教育时,就急早开始考虑就业、创业等问题,疏于正确评价自身发展潜力以及发展阶段,过度背负现实压力而出现神经紧张、顾虑重重多种情感反应,这些都是大学生入学之初较常见的焦虑症。
1.2 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前期,其人际交往具有“闭锁性”特点以及异性敏感特点。进入大学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步入大学,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大学生的择友很谨慎,往往出现怀念中学阶段的友情且排斥新友谊建立的情况,或是认为“知音难觅”。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的学生,较容易拓展自己的交友圈,而来自经济较落后地区、或是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往往很难建立新的、较广阔的交友圈,极易抱团,甚而独来独往,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1.3 自卑心理
进入青年期以后,青年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青年初期形成的自我意识还很不稳定,因而对于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个体需要对自我意识不断的进行修正。大学是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阶段,是一个人重要的转型期也是角色冲突、心理矛盾的集中期。参与社会生活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沟通与影响尤为重要,社会化问题也就变得更为实际与突出。个人的行为、观念能否适应社会要求不仅关系个人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是否能够依某种模式运转。自我意识修正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二是来自他人的评价。步入大学,很多学生发现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很多,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曾经的佼佼者进入大学之后只是一名很普通的学生。初入大学,很多人有过迷茫期及自我否定阶段,短期的迷茫及自我否定属于正常现象,这种自我否定有助于自我意识的修正,然而这种状态的长时间持续则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学期间,角色转型是否成功,对于学生个体影响很大。
2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形式
2.1 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教育,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作用,实现体验式新生教育
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90后大学生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是什么”,而是在接受之前先思考“为什么?”传统意义上的新生教育多采用开大会式的枯燥灌输,这种方式往往效果很差,大部分学生是左耳进右耳出,内容上也仅仅限于照本宣科的介绍校史、校训及优势专业,没有直观感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新生军训这一有利时间段,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特点,归类学生群体。新生教育活动中,精心设计主题班团会、素质拓展训练,带领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学校特色,熟悉学校规章制度、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
2.2 重视专业指导与经验指引的作用
新生入学之初,应重视专家、学者以及学科带头人报告会的重要性,参观实验室、实验基地,可以让学生对于专业设置、专业发展前景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进一步培养专业兴趣,实现专业认同。请高年级同学与新生作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设立学生班主任,实现宿舍一对一指导,通过这种传帮带的经验教育,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2.3 丰富的校园文化
学生所具备的才能及潜能不尽相同。以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既可以充分调动新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充分发掘他们自身的潜力,从而激发其创造力、领导力等多种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目的
3.1 学校、专业认同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具有导向、激励作用,以文化为载体的新生教育有助于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其效果远大于单纯的对学生提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必竟有限,专业基础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锻炼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而且更多是在大学毕业之后的工作中完成。如果学生对学校、专业的不认同心理一直存在,或者是专业认知模糊,必然影响整个大学学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始自主学习,为顺利完成学业奠定基础。对学校和专业认同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体验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基础因素。
3.2 身份认同
认同是一个求同与存异同时发生的过程,社会存在边界,且划定边界的标准不同即参照系不同,所以这种认同分多种层次,所有的认同都建立在我和他之间。大一新生在入学第一学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喜欢用过去的生活、朋友和现在的作比较,对于新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排斥。人是群居性动物,个体不可能孤立存在。只有认同,才会接受,新生适应性教育可以帮助其尽快实现角色转变,融入新的生活、学习,进而履行新的社会角色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3 自我认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人所担当的身份会逐渐增加,每一种身份都有相应的社会规范、要求和规则。进入大学,新生必须转换角色,适应新的角色要求。因为对新角色的期待不同、学习环境、生活方式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新生入学后一个时期内容易出现自我认同偏差,理想的自己与现实的自己之间的差距让他们产生角色错位和角色偏差。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地自主策划、自主筹办、自主发挥、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各类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学生在活动组织、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实现积极的自我评价,消除自卑心理。
参考文献
[1] 连淑芒,魏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0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