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014-03-16 01:56孙明玉刘白玉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信用出口

孙明玉,刘白玉

(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烟台264005)

一、引言

我国早在2009年出口贸易总额就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然而中国对外贸易累计逾期未收回金额远超过千亿美元,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和经营的实际效益。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字仍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净值增长。根据商务部研究院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已超过5%,损失率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20倍[1],按照2013年2.2万亿美元的出口额推算,其海外坏账达约1 100亿美元。这些损失固然与外方信用缺失有关,但是中国企业在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对我国出口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类型及其成因

(一)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的类型

当今国际市场是买方市场,信用结算方式已成为主流。以电汇(T/T)、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和赊销(O/A)等信用方式结算已占到欧美地区外贸额的80%以上[2]。中国的出口企业为提高自身出口竞争力也应顺应市场潮流,采用信用付款方式。但是信用方式既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根据信用风险的主体,出口信用风险可分为宏观层面的国家性风险、中观层面的行业信用风险以及微观层面的客户信用风险,如图1 所示[3]。

(二)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

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国家性风险

国家性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国家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应收账款(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4]。国家风险是由企业无法控制或不可抗拒的国家因素决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目标客户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规制度等因素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

(1)政治性风险:出口国或进口国的政治、社会等环境方面上发生了不可控制、不可预知的改变,由此给出口企业的运营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以及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可能性。例如2007年初,委内瑞拉政府拟对某电子公司实行国有化,随即加强了外汇管制,导致该公司对中国某企业两百万美元的货款无法汇出。

图1 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类型

(2)经济性风险: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及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可能性。经济因素的风险具体表现为经济形势的恶化,如经济滑坡、金融危机、汇率波动、消费需求下降、外汇管制、贸易管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国际性危机因素、反倾销政策等对出口贸易正常秩序的影响,并导致出口信用风险[5]。如自2007年初以来的次贷经济危机蔓延全球,造成了一些出口企业的重大损失,减缓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增大了经济下行的风险,弱化并破坏了进口国家的对外偿付能力与外币汇兑能力,抬升了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水平[6]。

(3)法律性风险:出口企业因不懂客户所在国的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忽视法律风险防范所造成的经济纠纷,给其带来潜在的或已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7-8]。发生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一些进口国为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实施歧视性质的法律法规,如2007年全球经济趋于下行,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相应升温,中国商品在美国与欧盟市场屡遭不合理壁垒;二是由于出口企业未按照进口国的法律规定或者未按照与客户的合同约定合理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而对出口企业自身造成的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2.行业信用风险

行业风险是由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某行业的生产、经营、投资或授信后偏离了预期的结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按照行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行业风险分为低、中、高三类风险。低风险即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行业,包括:制药、能源和交通等行业;中等风险即风险有待观测的行业,如农业、渔业及农副产品、汽车和电子行业,前两类行业风险会随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相反,高风险是抵抗风险能力较弱的行业,如建筑、冶金、服装和零售业。

出口企业应重视行业信用风险,因为行业风险处于中观层面,上面承接宏观层面,下面连接微观层面。国际知名的信用管理服务与信用保险机构科法斯集团(Coface)于2012年发布的中国企业信用风险报告,聚焦全球行业风险,旗下的经济学家与分析师通过对亚洲、北美和欧盟地区十多个行业的观察与分析,认为全球有2/3的行业存在信用风险,其中建筑业、冶金和零售行业的信用风险最大,因此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时,必须考虑行业信用风险,重视决策前的行业信用风险的评估,因为它是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的前提。

3.客户信用风险

客户信用风险是指出口企业、进口企业在以信用作为桥梁的交易中,进口企业不愿意履行或是没有能力履行事先承诺的给付,而给出口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进口企业到期没有偿还意愿或者到期没有偿还能力:一是进口企业的偿还意愿,即客户的信用品德和主动履行合约的责任感;二是进口企业的偿还能力,主要是指客户销售经营能力、盈利情况以及通过发售证券、出售固定资产等方式来偿还货款的能力。

三、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已制定的企业信用政策来指导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相关活动,对目标客户进行全程资信核查,从而确定目标客户的信用额度以及对方付款方式以至最终货款的安全回收,对各个环节采用全程监察与调控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呆账、坏账的发生,保障应收货款的回收。

科法斯2012年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卷调查(受访企业中贸易型企业占22.50%)显示我国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总的概况是由于当今市场是买方市场,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经济低迷,影响出口市场的购买力。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买家现金流的紧张迫使更多的出口企业选择采用赊销来维持或扩大产品的销售额。虽然信用交易更为普遍,但是调查显示赊销期限有所缩短,平均赊销期在60天以内的比例逐年上升,这意味着出口企业对信用风险的控制越来越重视。尽管如此,调查也显示相比于2011年的42%,2012年有56%的受访大陆企业表示逾期未收回货款,近四成受访大陆企业表示已逾期六个月以上未能收回的货款超过其全年营业额的2%,说明买家逾期付款情况恶化,出口企业面对的坏账风险增大,逾期欠账数目有所增加,伴随而来的信用风险也在增大[9]。

由上可知,赊销交易已是大势所趋,信用风险管理会在未来市场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的调查显示:近几年虽然采取信用管理措施的企业在持续增长,但是逾期未收回货款的企业数目也在增加,这表明受访企业的信用管理状况并不理想。我国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有限,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加强。虽然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意识有所增强,但是多数涉外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仍需提高,企业应设置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其对外贸易的信用风险管理事务。目前,企业的信用管理职能往往是通过销售和财务这两个部门执行,由此导致目标相矛盾:一方面销售部门为扩大产品的销售业绩,竭力促成进口商签订交易合同,通常会选择对进口商更为有利的信用交易方式如赊销和承兑交单;与之相反,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会倾向于选择更为安全的结算方式如现汇和信用证结算,以减少赊账销售等信用交易方式,从而规避赊销后的呆账、坏账风险,但不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销售业绩,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

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的出口企业经营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经营方式粗放、抗风险能力差,这类出口企业通常缺乏科学严谨的风险管理手段,缺少对目标客户信用风险的全程动态的监察与管理;二是专门从事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人才稀缺,尽管有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认为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是减少贸易信用风险的最有效方式,但是专门从事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人才特别是资深的外贸资信管理人才更是极为匮乏,而且多数风险管理人才是被少数规模大、实力强的出口企业所雇用。大部分出口企业缺乏专业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能力的业务人才,并且也没有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的业务员出口信用风险的意识不强、掌握的风险管理知识不足、使用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单一,都影响了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健全。虽然出口企业使用信用管理工具如保理、信用保险、商业信用报告以及额度建议、逾期应收账管理等服务有所增加,但是企业并未合理利用信用管理工具,也未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外贸企业对所面临的国家风险、行业风险及客户信用风险重视不足,对进口商付款行为的改变关注不够,只是一味重视事后逾期款项的追讨,忽视整个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这样的做法是事倍功半的,不能达到良好的信用管理的目的和效果。

四、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从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暴露出来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缺陷与问题,发现出口企业要想有效规避出口信用风险,需从意识上重视信用风险管理,优化并培养信用风险管理人才,运用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合理利用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的抗御能力。

(一)增强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出口企业对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视度有待提高,虽然企业越来越重视应收账目的管理工作,但信用管理职能仍未完全从销售部门分离出来,部分企业甚至认为信用风险管理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认为外贸企业竞争压力大、利润被压缩,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来设立专门的独立部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话,是得不偿失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1.信用风险管理部门

出口企业应该把信用控制的职能从销售部门独立出来。相对于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数量占多数但经营规模小的私营出口企业,尤其应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控制部门。因为仅重视应收账的事后追讨是不够的,出口企业应具有全程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由企业高级领导层直接领导,雇用专业人才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现代企业通行的做法是设立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该部门从事的工作兼具专业性与技术性,如:收集整理客户的资信信息,对目标客户进行动态的信用追踪管理与评估,发现高品质的优质客户,提高有效的销售量,加速企业资金的流动,及时追缴应收账目,避免企业发生更大的经济损失,维护企业稳定的经营秩序。因而,设立专门的信管部门有利于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顺利、良好地开展。

2.信用风险管理误区

误区1:风险管理是信用管理部门的事情。出口企业设立的风险信用管理部门是专门负责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单靠这一个部门就能独立完成。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综合的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协作,尤其是销售、财务、商务等部门的合作。当然企业领导层具有较强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是该部门能顺利开展各方面工作的首要保障。

误区2:消除赊销风险就是成功的信用风险管理。目前,部分企业采用现金交易的方式以避免赊销风险,但买方市场的现实使得信用结算形式的赊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且,即使减少赊销交易,不等于就能减小逾期未收回款项的数目,也不代表企业风险管理得宜;同样,企业在进行赊销交易时,若能对信用风险管理得当,主动选择可带来收益的风险,赊销风险反而会成为收获回报的机会。

误区3:没坏账就行,逾期回款没事。有类似观点的企业管理者即使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如客户的选择和信用额度的发放,但却忽视了对公司营运资金的管理以及对应收账的监管,尤其是逾期后的危机处理不当。事实上,逾期对企业的影响和坏账的影响同样很大,坏账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但逾期未收款则对资金和财务费用的使用有着更大的影响。而且根据国际惯例的经验,应收款若逾期六个月以上未能收回,收回的机会极低,一般当作坏账。

(二)提高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出口企业要提高其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具有全程风险管理意识,掌握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并灵活运用多种风险防范手段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因此,首先出口企业应提高其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备自身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已有业务员的整体风险意识,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先进的国际信用风险管理知识。另外,出口企业需优化人才结构,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优秀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

(三)健全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作为信用风险最基本的承载对象出口企业,其内部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减少、分散、转移与控制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国家性风险、行业信用风险以及客户信用风险的核心。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具备全程监控的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交易前期、中期、后期的信用风险管理阶段。

1.交易前期的信用风险调查

交易前期的信用风险管理需事先做好对风险信息的收集与核查,包括目标客户所在国的国家风险、行业风险以及客户资信风险的分析与调查。出口企业可借鉴每年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分析国家性风险的大小;同时兼顾行业信用风险的分析与评估,考虑行业在目标国中风险评级及各因素对行业风险的影响。比如,制药业方面,科法斯集团称在欧洲,药房和经销商均遭受医疗开支增长减少政策的影响,药房的销售额和利润率下滑,因此欧洲制药业的信用风险被科法斯评定为“高风险”。对新老客户信用风险信息的调查与整理是关键,不能忽视老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不仅对新客户的资信信息进行收集与调查,对老客户的信用信息也应及时做动态地评估与更新,建立完整、规范、动态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可通过专业人员考察、驻外领事馆、金融机构、专门的信用调查信息系统、资信调查的专门机构、信用咨询机构等做好客户资信调查的工作。此外,应警惕合同类客户信用风险即合同术语信用风险,避免在合同术语的理解上与客户存在偏差,警惕个别客户通过合同术语进行诈骗。

2.交易中期的信用风险防范

以交易前期的信用风险调查为基础,交易中期信用风险管理以风险防御为重,风险转移则是最佳的防范和分散出口信用风险的手段。分层次、合理地使用不同的规避风险的工具,如出口信用保险、国际保理、福费廷等。其中,出口信用保险是由政府扶持,非盈利性质的金融工具,支持本国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保理、福费廷同属商业性质的风险金融工具,但各具特点,满足不同的商业需求:保理适用于小额出口合同,一般承购6个月以内的短期期票;福费廷适用于1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出口合同,一般担保6个月至10年的中长期债权。交易中期的信用风险防范所采用的避险工具的种类是受其前期客户资信调查情况和其授信额度的限制,同时承保的保险公司和受理保理、福费廷的银行也会在承保前调查客户资信状况,这也是对前期风险管理中的客户资信调查的补充。

3.交易后期的信用风险追踪

完善的信用风险后期管理应由一整套严格的应收账款和逾期欠账追踪制度来保障。制定企业应收账款的预算与报告制度,运用账龄分析技术及应收账款追踪技术,通过专业人员对应收账款与逾期欠账进行跟踪管理及适时追讨,使科学的账款回收管理体系制度化、效率化。美国16家追账公司综合调查发现追账成功率与时间成反比,即逾期欠款时间拖得越长,账款回收的成功率就越小(如图2所示)[10],因此,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与管理必须定期进行。

同时,企业对逾期欠账的追讨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恰当的追讨方法并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有四种应对途径:一是企业与客户积极沟通催收。建立有机完整的客户信息管理机制,及时收集、调查、管理、追踪客户资信,通过与客户的定期磋商,提示客户准时付款,适时追讨逾期账款;二是委托专业的代理机构追讨。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追账公司等专业代理机构,专业的商账追收专家具有丰富的追账经验,针对不同种类的拖欠,制订合理有效的追讨对策,提高追账的效果与效率;三是申请仲裁裁决。双方若对拖欠债务的事实存在争议可申请仲裁解决,仲裁是介于协商调解与法律诉讼解决争议的办法,具有灵活性和迅速性的特点。不同于协商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仲裁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也不同于司法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法院所在地的诉讼程序法,仲裁可以节省时间和财力;四是提起法律诉讼予以司法解决。双方发生逾期欠账纠纷时,无法通过磋商追讨,或者双方不愿申请仲裁裁决解决,企业可通过诉讼清偿,实现收回货款的目的[11]。

图2 美国16家追账公司追账成功率统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我国面临严峻国贸风险[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difang/hunan/200512/20051201003653.shtml,2005-12-10.

[2]姚新超.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乔蕊.试论我国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管理[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4]傅磊,顾奋玲.出口企业信用风险及其防范:兼谈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防范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65-68.

[5]杨光.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的形成及防范[J].财会月刊,2006,(4):54-57.

[6]卢晓平.次贷危机和高油价增加全球经济下行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7-12-21(A5).

[7]罗友花.中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标准体系及其应用特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1):149-154.

[8]刘爱东,曾辉祥.基于TCD和ADI测度的11国对华反倾销案件实证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3):24-31.

[9]经济观察网.科法斯调查:逾五成内地企业称逾期账款增加[EB/OL].http://www.eeo.com.cn/2013/0516/244079.shtml,2013-05-16.

[10]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走出去之后发生了什么[EB/OL].http://trade.ec.com.cn/article/tradezcq/trademar ket/200504/477476-1.html,2005-04-27.

[11]刘白玉.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4):24-25.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信用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