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下山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证分析

2014-03-16 01:56王艳明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产值城乡

刘 弈,王艳明,王 静

(1.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2.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一、引言

刘易斯、拉尼斯和费景汉等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制度方面有颇大差异的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前者以现代工业为代表,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够以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并获得可观收入;而后者以传统农业为代表,技术落后、生产率水平极低甚至为零、工资率水平低下、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前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客观上需要吸纳后者的剩余劳动力,为其扩大生产规模进行资本积累,同时支付较低的工人工资,于是,财富更加集中到前者。乔根森在农业剩余基础而非刘易斯模型的剩余劳动基础上,提出了乔根森模型,他认为当且仅当农业剩余大于零且持续增加时,农业劳动力才会向城市部门转移,但是乔根森模型却忽略了农业物质投资的重要性和城市失业等方面。托达罗模型引入“期望收入”以替代“二元经济模型”中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从城乡就业的角度,更好的解释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城市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1,2]。

关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问题的探索和研究的一直也是国内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以“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为出发点,结合中国不同时期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系列观点。张庆禄、陈志刚大体上将这些观点分为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论、改良的二元经济结构论和多元论三个类型。其中,改良的二元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逐渐表现出一种比较特殊的环二元经济结构,体现为在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又存在“次经济元”或“微经济元”,即城市部门内部细分为现代工业和传统工业,农村部门内部细分为传统农业和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这方面类似于多元论中的“四元论”[3]。

本文正是基于改良的二元论,认为农村部门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不容忽视,农村部门产值除包括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外,还应该包括乡镇企业增加值,而绝大多数论文是基于传统的经济二元论,以第一产业来衡量乡村部门产值,这严重低估了乡村部门的实际产值,影响问题的研究。因此,有必要以新的视角重新思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尤其是像山东省这样的经济和人口大省。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的指标实证分析该省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现状、强度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为探索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做铺垫。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选取

(一)城乡二元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现状分析指标(如表1)

表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指标

2.强度分析指标

(1)比较劳动生产率[4]

该指标反映1%的劳动力创造的产值比重,计算公式为比较劳动生产率等于各部门产值相对比重与劳动力相对比重之比。根据经验,我们可以用图形形象的表示,如图1所示。一般来说,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以“U”型形态变动,且总是低于1;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以倒“U”型形态变动,且总是高于1,而且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差越大,说明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就越强。

图1 两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

(2)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4]

该指标等于乡村和城镇两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之比,用于测度城乡二元结构的总体水平差异,是目前反映这一问题的主要指标,该指标与经济结构二元性的强度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当该指标越大(越接近1或100%)时,表明以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衡量的两部门的总体水平差异越小,经济的二元性越弱;反之,则表明经济的二元性越强。

(3)错位幅度、就业滞后程度[3]

错位幅度=乡村部门GDP比重-劳动力比重,反映乡村产值转换与就业转换“错位”的绝对差距,如果为负,即表明乡村劳动力比重高于乡村GDP比重,说明乡村就业转换滞后于产值转换。

就业滞后程度=乡村错位幅度/乡村GDP比重,反映乡村产值转换与就业转换“错位”的相对差距。

(4)二元规模对比系数[4]

该指标为乡村产值比重与城镇产值比重之比,用来反映两部门相对规模的变动情况。一般而言,该指标值越小,则表明在整个经济体中乡村的比重越低,或者城镇部门发展的越快,即代表经济的二元性减弱;反之,则表示经济的二元性增强。

(5)二元结构系数[4]

二元结构系数为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和二元规模对比系数之比,综合考虑了生产率指标和规模指标,弥补了比较劳动生产率在实际分析中存在的缺陷和片面性,更具代表性。当该指标提高时,说明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在缩小或者城镇部门的发展快于乡村部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需要结合实际经济发展状况来判断。

(二)数据选取与处理

由于目前国家统计局还尚未明确公布城镇和农村各部门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本文采用蔡昉的观点,认为农村产值除包括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之外,还应包括乡镇企业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因此,计算公式为农村部门GDP=第一产业GDP+(乡镇企业增加值-乡镇企业第一产业增加值);城镇部门GDP=GDP-农村部门GDP。数据选自《山东统计年鉴2012》、《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1949-2008》、1996~2006年《中国乡镇企业年鉴》、2007~2011年《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历年《中国农业年鉴》,并对有关基本指标进行相关处理。

三、实证研究

(一)山东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变考察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消费差异系数在波动中上升,城乡收入差距整体上呈现出逐步拉大的趋势,收入差异系数由1984年的0.38稳步上升到1994 年的0.62,后又下降到1998 年的0.54,与此同时,消费差异系数也在波动中上升到阶段性高点后有所回落,随后随着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收入差异系数逐步上升到2009年的阶段性新高点0.66,然而由于四万亿基础设施投资刺激政策后果的显现和经济的疲软,收入差异系数出现"病态"回落,而消费差异系数在这一阶段基本维持在0.62~0.65区间中波动,变化不大。

收入、消费差异系数的变化分阶段呈倒“U”形态小幅调整,符合库兹涅茨提出的收入差距倒“U”假说,即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会呈现“先拉大后改善”的态势;并结合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小一级别的波浪调整符合更大一级别的波浪,收入差异系数和消费差异系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处于倒“U”形态的上升阶段,虽然收入差异系数在2009年出现阶段性高点后有所回落,但是否到达倒“U”形态的关键拐点,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简而言之,城乡收入差距虽有所回调,但仍处于不断拉大的趋势。

2.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

城镇比较劳动生产率都大于1,变化趋势从1984年的3.48上升到1985年的高点3.58,后又在波动中快速回落到1995年的1.81,之后缓慢向下变动至2011年的1.34,呈现倒“U”形态;同时乡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低于1,从1984年的0.49降至1986年的0.43后缓慢提高到2011年的0.70,呈现“U”形态,符合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的生产率特征;两部门间的生产率差距在波动中趋于缩小,说明城乡经济的二元性有所弱化。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指标

二元结构系数、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乡村错位幅度与乡村比较劳动生产率走势相差无几,1984~1994年窄幅波动中缓慢上升,1995年上升到较高水平后,在高一级的平台上缓慢攀升。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最终从1984年的14.06%上升到2011年的52.62%,说明以比较劳动生产率这一强度指标衡量的城镇和乡村两部门的差距在缩小,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有所缓和;乡村错位幅度为负值,即用绝对数量度量的乡村部门劳动力比重高于乡村GDP比重,说明乡村劳动力就业转换滞后于产值转换,但乡村错位幅度的绝对值大小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即从1984年的42.35%下降到2011年的15.79%,说明乡村劳动力就业转换的滞后程度在减弱;乡村就业滞后程度在1984~1995年波动较大,下降幅度也较明显,从1984年的104.33%波动下降至1995年的58.29%,之后缓慢下降至2011年的41.86%,综合乡村错位幅度和就业滞后程度两个指标,说明乡村就业状况有很大的调整和改善。

二元规模对比系数在波动中从1984年的68.32%攀升到1997年的79.02%,后缓慢下降至2011年的60.59%,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普遍落后,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传统农业为代表的乡村经济,而城镇的现代工业发展水平低;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后,随着改革开放的红利逐渐释放、政府有力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的现代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及其创造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显著提高,使得二元规模对比系数趋于下降。同时,从二元结构系数看,该指标在持续缓慢增加,结合山东省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可知,现代城镇部门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城镇部门的发展明显快于乡村部门[4]。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在2009年后出现一定回落,但整体趋势仍处于不断拉大,结合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的不断缩小及由此引起的二元对比系数的缓慢增加、乡村就业状况的改善,以及二元规模对比系数趋于下降、二元结构系数上升,说明经济的二元性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简而言之,山东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经历了“强化→缓解→弱强化→弱缓解”的过程,但从总体看来,二元经济结构仍处于“弱强化”或“去强化”阶段,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有所缓和,特别是近些年来乡镇企业发展以后。

(二)城乡二元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ADF检验

将山东省历年实际GDP、城乡收入差异系数、乡村就业滞后程度和二元结构系数分别标记为Y、X1、X2、X3,并进行对数化处理,运用 Eviews6.0 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2。由表2可知,lnY、lnX1、lnX2、lnX3在 α =5% 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为非平稳序列;但 D(lnY,1)、D(lnX1,1)、D(lnX2,1)、D(lnX3,1)在 α =1% 的显著性水平上都通过单位根检验,具有平稳性,且均为一阶単整序列,可以对其进行协整分析和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表2 ADF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

由平稳性检验可知,lnY、lnX1、lnX2、lnX3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依据LR和FRF信息准则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见表3,检验结果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表3 协整检验

表4 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X1(城乡收入差异系数)是Y(GDP)的 Granger原因,但Y(GDP)不是X1(城乡收入差异系数)的Granger原因;X2(乡村就业滞后程度)和Y(GDP)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为因果的关系;X3(二元结构系数)和Y(GDP)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从经济角度理解,城乡收入差异系数应该会对GDP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因为影响程度有限及数据的误差,出现上述分析结果。

综合上述ADF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可知,山东省经济增长(用GDP表示)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用二元结构系数衡量)、乡村就业状况(用乡村就业滞后程度)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互动—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引起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动趋势,同时加速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部门转移,改善乡村就业状况;反过来,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状况的改善又有利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进一步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改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改革。因此,可以认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达目标的一个必然过程,并且它会伴随经济增长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动情况。

四、结语

综合山东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可知,其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强化→缓解→弱强化→弱缓解”的过程。这种变化轨迹从时间上按照经济二元性的强化程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二元经济结构处于强化阶段;第二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至1997年90年代中后期),二元经济结构处于缓解阶段;第三阶段,90年代中后期至2009年,二元经济结构处于弱强化阶段;第四阶段,2009 年至今,弱缓解阶段[4]。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以及城镇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以比较劳动生产率衡量的两部门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同时,乡村就业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反映在乡村就业滞后程度这一指标,其值从1984年的104.33%波动下降至2011年的41.86%,但仍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相对迟缓,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城镇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乡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此同时,城镇现代工业的发展,又吸引了一批乡村劳动力,掀起了一波“候鸟式”迁徙的农民工浪潮,即农民工的户籍仍保留在原籍,但农民工在城镇部门提供劳动、创造城镇产值,这在衡量两部门产值和劳动力数量时,会造成一定的统计误差;而且,农民工浪潮的“迁徙”中多为农村年富力强的年轻劳动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为妇孺,从而出现农村劳动力的“病态”转移,造成农村产值相对较低,有碍乡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民以食为天,如果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根基的农业发展受阻,则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半身不遂”,从而会牵制到其他产业,造成经济运行不健康、不稳定,经济潜力难以可持续的长期有效释放。所以从这一角度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否“健康”、自由转移是能否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改革的关键。

根据近些年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经济结构,新型城镇化并不仅是“土地的城镇化”,不只是简单的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而应该做到“人的城镇化”,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在此前提下,才能有效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投入现代农业设备设施,培养农业专业化人才,对于地理条件合适的农村地区,鼓励集约生产,追求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城市的“扩散效应”,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城乡互补的途径,有效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新路,加快农业现代化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1]高翔.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2]郭文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探析与破解[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4,(12):3-5.

[3]张庆禄,陈志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测定、变动趋势及政策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84-89.

[4]孙致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产值城乡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