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信息化“协同服务链”建设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014-03-16 07:52董瑞国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架桥徐州医学院

蒋 璐,赵 强,王 竞,董瑞国

徐州医学院:1医学信息学院;2附属医院信息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4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明确提出发展区域医疗是医疗信息化的重要过程,我国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蓝图中也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发展目标[2]。“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工作中也明确指出: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3]。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背景下,我国借鉴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区域医疗建设经验,开展了大量关于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研究与探索。厦门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4]、上海市长宁区“卫生数据中心—医疗信息管理与交互平台”建设[5]、深圳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构建[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7],等,这些案例都进行了不同建设模式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已经初步形成了四种典型发展模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横向整合模式、大医院为中心的纵向整合模式、以异构系统接口为手段的中央集成平台模式和以服务购买方式的共享医疗信息服务平台模式[8]。

《徐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2-2015年)》提出,到2015年,徐州市要逐步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资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覆盖城乡、功能齐全、适应全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医疗服务体系,建成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医疗中心[9]。因而,从本地需求出发,在现有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区域医疗建设模式势在必行。截止2011年底,徐州市拥有医疗机构4 451所,全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总数为54 170人[9]。徐州医学院是苏北及整个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徐州医学院在苏北地区共有10家附属医院,另有近80家教学医院,与各类医院、医疗机构、医疗管理部门具有“天然”的联系,自然成为区域医疗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徐州医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不断创新、全面发展”目标中,策划、实施并完成了建设三部曲:高架桥—协会—新专业,为区域医疗的规划与实施构建了“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才发展”服务链式的协同建设模式。

1 基于医疗资源“协同服务链”建设模式设计

总体思路:图1是徐州市区域医疗信息化“协同服务链”建设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层,主要构建“徐州医学院信息网络高架桥”的线路铺设和互联互通工程;第二层次为协同服务层,从信息资源整合、组织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协同服务链构建,为区域医疗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层次为平台层,构建数据中心、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统一管理、部署,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第四层次为服务层,为用户提供多方式(门户服务、短信服务、手机平台服务)的医疗服务。

2 基于医疗资源“协同服务链”的建设

2.1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徐州医学院“网络信息高架桥”工程

图1 徐州市区域医疗信息化“协同服务链”建设模式

2006年,由医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起,与部分骨干附属医院信息中心在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方面达成一致认识。目的是为了改善临床教学条件、提高临床教师的科研水平能力,促进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重复投入,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做准备。这一初步设想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专门成立徐州医学院教学系统网络互联协作组,由现教中心牵头负责统筹协调此项工作,计划从骨干附属医院连接开始,逐步吸引其他附属医院、教学医院自愿申请、主动加盟。为保证高质量地完成网络互联、高水平地维护长期运行工作,招标、遴选并最终确定了徐州电信成为徐州医学院与市区内附属医院直联的光纤租用合作伙伴,负责实施构建“徐州医学院信息网络高架桥”的线路铺设和互联互通工程。该项工程的建设完成后,学院与各附属医院实现光纤1 000M互联,这对于提升各附属医院的网络性能,构建新一代的网络教学环境,促进徐州医学院临床教学系统的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区域医疗信息化构建了“医疗领域专用”的基础网络,为区域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2 信息资源整合—搭建业务资源与教研资源的统一平台

区域医疗建设过程中,资源建设与共享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成本,实现信息协作共享具有重要作用,并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

区域医疗资源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教研资源,即用于医学院校教学、医师培训、科研等资源;二是业务资源,即来自各卫生机构、行政机构的“第一手”医疗数据、管理数据,等。对于教研资源,学校已经通过自建、整合、购买等多种方式,建立了符合本校、本区域需求的医学教研资源库,包括:教育网的图书、文献等丰富资源。学校的教务、科研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学术期刊库,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学素材、医学视频资源库、精品课程大学堂、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出版的医学视听教材,等。但资源仅对学校师生开放,利用率不高。而高架桥各成员单位的教研资源有限,满足不了医护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教学、科研需求。因而,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势在必行。网络信息高架桥实现了各附属医院与学校的校园网、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的互联互通,信息高架桥成员单位可享受和学校用户同样的网络使用环境及权限,可以免费使用,现已面向所有高架桥成员单位全面开放。各成员单位人员只需持有效证件开通VPN账号,即可访问、下载这些资源。对于业务资源进行初步整合,与学校教研资源不同的是,高架桥各成员单位多是临床一线的业务资源,这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们提前接触临床、开展实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选择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试点,搭建徐州医学院与附属医院之间的第二条“临床教学视频传输专用光纤”,将各类静态、动态影像传递到学校课堂,直接为一线教学使用,并可在各医院之间交流,相互提供教研的一手资料。医院里各类不同的临床手术,通常是不便对学生实时开放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高架桥网络系统则可以顺畅地传递到学校课堂和其他医院教学和医疗观摩示范现场。这为区域医疗提供了示范应用,并综合将教研资源和业务资源初步整合,为区域医疗的服务链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2.3 组织管理机构—徐州医学院网络信息管理协会成立

2008年12月,在高架桥的基础上,以三甲医院和高架桥初始成员单位为基础,现教中心又策划并牵头成立了徐州医学院网络信息管理协会,迄今会员单位近20家。协会成立以来,已多次组织成员单位内部沟通、对外交流。并邀请芝加哥、哈佛等大学信息化技术专家来学校讲学;带领协会成员到北京、厦门、无锡、杭州、长沙、青岛等地,有组织地参加国家卫生部、社保部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参观部队、地方信息化建设前沿医疗机构;在本地医院召开现场论证和技术交流会议,到县级医院指导工作,等。同时,协会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性活动,促进了医院领导对信息队伍建设的重视,增强会员单位间、会员单位与学校的交流沟通、人才与技术等多方面资源共享。各成员单位都将成为徐州市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协作单位,并进一步吸收、扩大至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检验中心,第三方运行商等部门,构建一个能够满足不同医疗对象多层次需求的协同服务体系。

2.4 人才培养—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成立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不可或缺。专业医学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将在区域医疗建设、乃至医疗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自2008年起,现教中心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与论证,谋划建立“医学信息学”新专业。以高架桥成员单位和网络信息管理协会各成员医院信息中心为依托,提前为新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做好准备,并且在八个轮回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公选课程教学中,筛选好新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骨干队伍。2010年新申报的专业通过教育部批准,次年招收本科新生入校。2011年平均录取分数337.9分,2012年平均录取分数337.2,比理科二本省控线312分,高出27.2分。2013年增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视医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培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在工作岗位上从事服务工作的能力。人才定位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科、社区医院,等)、医院管理(卫生部门、医院管理部门,等)和医院信息化支撑行业(信息化硬件、软件开发公司)。与此同时,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技术人才引进。为教师、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明白如何用知识。让教师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深入一线医院、信息化开发公司,等,参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工作。人才的培养为区域医疗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命力,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3 基于医疗资源“协同服务链”的实践

基于医疗资源“协同服务链”的建设,在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现有的本科生中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

3.1 “走进医疗信息化”实践活动

徐州医学院“网络信息高架桥”工程为徐州医学院、各附属医院乃至整个苏北地区构建了区域医疗的基础设施,更为本专业的学生及早了解医疗信息化、尽快参与医疗信息化提供一个直接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医学信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走进医疗信息化”的实践活动。如:组织新生走进实践基地—中国移动徐州分公司参观学习。移动公司的技术专家用丰富的图片、详实的数据、大量的事例向学生做了题为《中国移动徐州分公司的医疗信息化报告》的汇报,报告包括无线查房、呼叫中心、血库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为学生展现了一个即将实现的区域医疗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医疗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还开展了走进附属医院信息中心、走进社区医疗等活动。

3.2 “征途前沿”系列讲座活动

身临其境的体会给学生带来了信心和期望,理论上的巩固与学习必不可少。医学信息学院立足“徐州医学院网络信息管理协会”各成员单位,辐射相关部门和专家,为学生带来“征途前沿”系列讲座活动。从“植入式芯片系统的研究发展”谈到“国内医学信息学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设计”谈到“科技成就未来,信息支撑医疗”,从“尊重、合作与共赢”谈到“能力、效力与执行力”……徐州医学院网络信息管理协会及网络信息高架桥单位部分成员、医学信息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还参加了在山东曲阜召开的“2012卫生领域信息化示范工程成果经验交流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和交流形式已成为扩展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3.3 社会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以“徐州医学院网络信息管理协会”各成员单位为主要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并进行评选选拔。学生在活动中,更明白“什么是医疗信息化”以及“如何信息化”。

4 建设规划与展望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努力:

4.1 参与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系统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整合政府、卫生机构、学校、第三方信息服务商,等,建立一个可满足多方需求的医疗信息化支撑平台。解决信息互通、数据交换,提供远程医疗、远程会诊、数据分析、全民健康档案等服务。

4.2 参与规划、构建卫生区域医疗数据中心集成

以服务购买的方式共享数据、软件、硬件等资源,统一部署数据中心集成,集中存储和维护区域内的所有医疗卫生数据。

4.3 参与规划、构建区域医疗统一服务平台

通过门户网站、智能手机平台、短信平台等多种手段为用户提供预约服务、健康教育、双向转诊等医疗服务,探索服务评价与服务质量评定标准的建立。

4.4 构建区域医护人员远程培训平台

依托高架桥信息工程和医学信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开展远程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面向各类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培养适应信息化发展、投身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能力。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协同服务链”建设模式实践证明:通过“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才发展”的建设过程,能够促进区域医疗良性、多赢的协同发展,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信息网络高架桥只是基础建设,在此基础上,打造地域性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中心,整合各家医院的优质教学、科研和医疗资源,建立起地域性全民健康信息档案等都是我们正在开展的工作。如何与相关系统部门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新的研究课题,是我们下一步的思索内容。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jrzg/2009-04/06/cont ent_1278721.htm,2013-04-09

[2]吕诺.2015年要基本实现全民病有所医[EB/OL].http://www.yhyg.com/Article/ttxw/201211/876.html,2013-04-23

[3]新华网.十八大报告[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2013-04-23

[4]张平,池捷,王洪清,等.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和应用[J].中国医院,2009,13(1):62-65

[5]于广军,杨佳泓,郑宁,等.上海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项目的建设方案与实施策略[J].中国医院,2010,33(10):83-89

[6]江捍平,许四虎,李创,等.深圳市构建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医疗管理杂志,2012,28(10):732-735

[7]王杉.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与实践—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X+X)试运营两年[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2):3-6

[8]万晓文,武媛,石应康.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8):2436-2438

[9]徐州日报.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EB/OL].http://www.xz.gov.cn/zgxz/014/20130111/014016002_c39476ad-e840-426f-8083-8e3ef4c1e4c0.htm,2013-04-10

猜你喜欢
高架桥徐州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
疫散待春回
某高架桥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控制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福州高架桥上的“红色飘带”
拆除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