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玖琴,陈奎礼,陈舜权,胡俏强,戴惠学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糯玉米是玉米中的一个突变类型,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1]。糯玉米胚乳全部为角质支链淀粉,香粘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糯玉米具有栽培相对简便,且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人们对糯玉米的产量、商品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以鲜食为目的的蔬菜型糯玉米不但要考虑产量高低,而且应更加注重果穗的外观及籽粒的口感品质,但实际生产中人们往往不注重品种的适宜栽培密度,而一味地追求高密度种植。然而,提高密度必然会增加玉米植株个体间对光照、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往往出现植株疯长、倒伏、病虫害加重、空秆率增多、产量和品质降低;而密度过低,则无法充分利用资源,获得理想的群体产量,得不到较高的效益[2-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晶糯8号’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明确以收获鲜穗为主的‘晶糯8号’糯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其种植效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试验于2013年春季在南京市蔬菜科技园内进行,试验地沟渠配套、排灌方便,土壤为黄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3.96%,氮:0.36%,磷:0.09%,钾:0.19%),前茬为蔬菜。
供试材料为‘晶糯8号’糯玉米,由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提供。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设5个栽培密度:3.75×104、4.5×104、5.25×104、6.0×104、6.75×104、7.5×104株/hm2。每小区种植4行,小区宽2 m,长7 m,小区面积14 m2。2013年3月28日播种,采用大棚穴盘育苗,4月20日定植。定植前施基肥(腐熟猪粪)1 500 kg/hm2和45%三元复合肥(15-15-15)600 kg/hm2;5~6叶期追施苗肥(尿素)150 kg/hm2;拔节期追施拔节孕穗肥(尿素)300 kg/hm2。其他管理按照当地常规栽培管理。
采收前观察记载‘晶糯8号’的株高、穗位高性状;吐丝前将所有植株保留第1果穗,去除其它果穗;鲜果穗采收后称重,统计产量,每小区随机取5个果穗,记载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重等性状,并进行分析。
采用SPSS16.0和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有所变化,而穗位高度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密度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增加‘晶糯8号’的栽培密度不会显著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度,进而不会引起倒伏。
表1 不同栽培密度对株高和穗位的影响Table 1 The effect of cultivating density on plant and ear height
由表2可知: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果穗呈长度变短、粗度变细和秃尖长增加的趋势,密度为3.75×104株/hm2比7.5×104株/hm2的果穗长度和粗度分别增加1 cm 和0.4 cm,达显著水平;当密度达7.5×104株/hm2时秃尖长达0.95 cm,与其它密度差异显著;当密度增加时,穗行数变少,行粒数也相应减少;栽培密度为3.75×104株/hm2时单穗重最重,达150.3 g,除了与4.5×104株/hm2差异不显著以外,其它均达显著以上差异;综合考虑果穗的各个性状,密度为6.0×104~6.75×104株/hm2时较为适宜。
表3列出了不同密度下小区产量和每公顷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上升趋势。当密度为7.5×104株/hm2时每公顷产量最高,达9 127.5 kg,与其它密度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6.75×104株/hm2和6.0×104株/hm2的每公顷产量分别为8 268.8 kg和7 800.0 kg,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密度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2 不同栽培密度对果穗性状和单穗重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 of cultivating density on ear characters and weight per ear
表3 不同栽培密度对‘晶糯8号’产量的影响Table 3 The effect of cultivating density on the yield of ‘Jingnuo No.8’
栽培密度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提高密度必然会增加玉米植株个体间对光照、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导致果穗变短和变细,果穗的商品性也随之下降;而密度过低,则无法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获得理想的高产群体。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晶糯8号’的果穗长度缩短、粗度变细、秃尖长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也有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单位面积土壤水肥含量均等,密度增大时,水肥供应相对不足,通风透光性较差,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和授粉不良,导致穗部性状变差;其次,当栽培密度增加时,单穗重呈现下降趋势,但小区产量和每公顷产量却逐渐增加,由于栽培密度较高时,植株空间相对较小,相互争夺养分和光照,导致单果穗变小,但由于单位面积株数较多,其小区产量和每公顷产量较高。因此在兼顾总体产量和果穗商品性的基础上,‘晶糯8号’在南京地区适宜栽培密度为6.0×104~6.75×104株/hm2左右。另外,本试验中不同密度对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度的影响不明显,这与胡俏强[4]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种之间的特性差异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宋同明.糯玉米与wx基因[J].玉米科学,1993(1):23-25
[2] 高翔,陶廷英,邓培延,等.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玉米黔21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9):29-31
[3] 石建尧.不同密度对超甜玉米鲜穗产量质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2002(6):350-351
[4] 胡俏强,陈舜权,戴惠学.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晶彩花糯 5 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