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黄小军+++蒋巧巧+++王元乐+++黄庆+++刘伟英
导读:芦笋嫩茎味美,具有防病、防癌、抗癌作用。湘潭市蔬菜科学研究所2008年引进美国芦笋品种UC800,2010年春芦笋上市,产品供不应求,在湘潭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一年每667 m2投入800元,3年后667 m2产量超过750 kg,纯收入4 000~5 000元。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名龙须菜,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性旱作草本植物,以食嫩茎为主,一次栽培可连续采收15年以上。芦笋嫩茎质地细嫩,风味鲜美可口,经常食用除了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外,因其含有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及其他多种甾体皂苷物质,对心脏病、高血压、水肿、白血病、膀胱炎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是一种名贵的保健食品,消费者日趋增多,成为亟待发展的热门蔬菜。
湘潭市蔬菜科学研究所2008年引进了美国芦笋品种UC800,2010年春季芦笋上市,产品供不应求,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近几年的试验表明,UC800在本市种植产量高、品质优、病虫害轻,适应性强,凡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的地方均可栽培。种植芦笋头年每667 m2投入成本(包括种子、农药、肥料等)约800元,3年后667 m2产量超过750 kg,667 m2纯收入4 000~
5 000元。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播种育苗
1.1 苗床整地
选用富含有机质的菜园土作苗床,结合耕地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作成宽1.3~1.5 m的畦。苗床消毒用50%多菌灵或70%敌克松600倍液浇洒,同时每667 m2用1 kg毒死蜱颗粒拌细沙撒施于畦面,以防蝼蛄等地下害虫。
1.2 种子处理
首先将种子在温水中搓洗几遍,除去表面蜡质,然后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24 h,再在30℃左右温水中浸2~3天,每天换水1次,浸好后28℃左右保湿催芽,每天用温水漂洗1~2次,3天发芽率达80%,即可播种。
1.3 播种
芦笋种子发芽的起始温度为5℃,适宜温度为25~30℃,高于30℃发芽率明显下降,本地适宜播期为3月中旬至4月初,采用小拱棚育苗,667 m2用种50 g。当种子露白时按株行距10 cm×10 cm点播,盖土1~2 cm厚,平地覆膜保温、保湿,然后加盖小拱棚。
1.4 育苗
当20%种子出苗时揭掉平地的膜,同时注意小拱棚内温度变化,高于30℃时及时通风,气温稳定在17℃时揭膜炼苗。待苗高30~40 cm、每株茎数3个以上即可移栽。为了防治苗期杂草,播种后每667 m2苗床用75~100 g乙草胺对水喷施畦面。
2 整地移栽
2.1 整地
移栽前深翻地30 cm,然后按行距1.5 m沿直线挖定植沟,沟深40 cm,沟宽40~50 cm。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机肥5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将肥料与土充分拌匀后填入沟内。
2.2 起苗定植
沿笋苗行中间,用铁铲割成方块,然后带土将苗起出,按大小分级定植于沟内,行距25~30 cm,667 m2栽1 200株。移栽时将苗根与土轻轻压实,然后盖土3~5 cm,浇水自然塌实即可。
3 田间管理
3.1 定植以后的管理
定植后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夏秋季在植株两侧施2~3次稀薄粪肥,冬季地上茎枯萎后,将枯株全部割除焚烧,在畦面667 m2施腐熟猪粪2 000 kg,来年早春结合中耕培土将肥料培入植株旁边土内。
3.2 采收期间管理
3月待嫩茎长出地面25~30 cm时,即可平地采割上市。4月上中旬选无病、健壮茎粗0.8~1.2 cm以上的芦笋留作母茎。每株保留6根,当选留母茎形成后,新抽生嫩茎变小时,每隔10~15天,667 m2追施尿素10 kg、氯化钾10~15 kg,少量多次。采收期要保持土壤湿润,7月底结束采收。
3.3 采收后的管理
采收结束后清除所有杂草,同时将细茎、畸形茎割除,地表全面喷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清理完毕后,667 m2施腐熟猪粪2 000 kg、复合肥40 kg,畦面中耕培土防倒伏,然后每667 m2用敌草快120 g对水100 kg喷雾地表。冬季地上茎枯萎后,割除残茬彻底焚烧,全面喷洒50%多菌灵300~500倍液地面消毒,早春嫩茎抽生前结合中耕在植株两侧开沟,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
4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等。彻底清园,雨季排水,去掉枯枝残叶。发病初期喷0.3%~0.4%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2~3次。虫害有斜纹夜蛾、蚜虫、蓟马等,可用5%抑太保(氟啶脲)1 500倍液喷杀。
参考文献
[1] 马学平.特色蔬菜芦笋的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9(6):21.
[2] 尹舒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1(3):17.
[3] 王建菊,朱华,郭金萍.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0(1):28.
[4] 徐晓炯,罗建敏.芦笋高产栽培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11(2):30.
[5] 刘凤兰,于成伟,潘肃,等.芦笋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