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哭的人勿暴力

2014-03-13 23:26章剑和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情感性流泪眼泪

章剑和

人类学家发现,流泪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就像叹息、打喷嚏一样自发。生理心理学把流泪分为反射性流泪(如受到洋葱刺激)和情感性流泪。

情感性流泪就是平常说的真哭,例如我们常常看到婚礼现场新人会哭、与人争执时会落泪、葬礼上会泣不成声等。从心理学上分析,真哭是基于人的四大基本情绪——喜、怒、哀、惧。因为人的情绪受到了外界的刺激,作用于内心,当这些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呈现出情感的自然表达。

流泪对人体健康有益,尤其是情感性流泪。研究发现,真哭时眼泪中含蛋白质较多,而其中一种蛋白质的功效可能类似于止痛剂。所以发自内心的流泪,能帮助人们恢复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女性比男性长寿,除了生育带来的免疫力增强外,情绪的适当宣泄也功不可没,其中哭是一个重要方面。

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做个乖小孩”,其中有一个标准就是不哭不闹。这其实是变相地剥夺了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很多家长认为不哭闹的孩子更乖巧,会给予他们奖励,却不知道这样会使孩子的内心被压抑。得不到宣泄的孩子会在社会交往中处于下风,更严重者会形成社交障碍。因为孩子的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日积月累,一旦南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情感大爆发,往往会有更坏的结果,比如说出现暴力行为等。

哭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人类情感,借由这种途径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会让人在哭泣后感受到心理上的轻松;同时,会哭的人说明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不压抑自己,更显得真性情。与不哭的人相比,会哭的人更容易快乐,因为通过痛快的宣泄,将不好的情绪一扫而尽,让自己的心情快乐明朗起来。而不会哭、不爱哭的人,容易产生优柔寡断、反应慢的性格,这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跟真哭相区别的是假哭,这是把“哭”作为一种手段和一种牟利工具,在与人对峙或想要获得某种利益时,很多人都会借助眼泪来获取主动,这就是俗话说的“会哭的孩子多吃奶”。

有人流泪是为了博得同情,以此逃避现实中的惩罚。在职场上,有些人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于是就抢在领导批评之前流泪。他们认为,在领导看来,哭,说明自己痛心疾首,对所犯错误深刻反思了。此时此刻,领导必然会心软,毕竟,楚楚可怜的样子很难让人大动肝火。就像有些昆虫一样,遇到危险就会缩成一团,佯装死亡,“利用拟态的逃避”,和这类人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些人主动示弱,是想让自己从被动变主动。例如在上次美国总统选举中,希拉里和奥巴马的党内竞争非常惨烈,当她2008年1月8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谈到女性参加总统竞选的不易时,激动地落下眼泪。流泪展示了她女性的柔弱的一面,引发了女人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她赢得了女选民的支持。其实,这就是心理博弈,以退为进,给自己留下更大的前进余地,从而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儿时常听大人们讲,《三国》中的那位刘备是靠哭赢人心得天下的。他无计可施时哭,损兵折将时哭,占了便宜也哭,大难不死更哭……就连第一次拜见岳母大人吴国太、入见新赘娘子孙夫人,也乐极生悲地“泣而告日”,莫名其妙的“暗暗垂泪”。如此这般凄凄惨惨悲悲戚戚,真可谓“刘备有泪尽情弹,忧时流泪喜亦哭”。

但眼泪泛滥的负效应不可忽视。哭多了,也会让人的情绪总是处于一种悲观的状态,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心理学界有个著名的“詹姆斯·蓝克理论”,认为人先对事实产生知觉,然后引起身体变化,最后作用到情绪上。所以,哭个不停会让伤心的感受越来越强烈。最后,提醒那些把眼泪当武器的人,人都有心理疲劳期,哭上一两次能够俘获别人的心,但使用多了,大家就会见怪不怪,哭的功效必然降低,甚至还会招来别人的反感。

确实,一个人太爱哭的话,会让大家觉得你太过“矫情”,久而久之就会对你敬而远之。所以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遇到事儿就哭天抹泪,那是真正的软弱,是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

当然,在“会哭”之外,更要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比如运动、唱歌等,最重要的就是要快速地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出去。

猜你喜欢
情感性流泪眼泪
Tears in the Ocean大海里的眼泪
流泪
感动得流泪
眼泪
流泪的红舞鞋
后现代椅子设计中的情感性语义表达
浅谈语文课情感性的激发
画面太美,哭到流泪
语言的情感性之于高效课堂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