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性别多样化对内部控制水平影响研究

2014-03-13 07:28张横峰
会计之友 2014年5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摘 要】 文章旨在剖析董事会成员的性别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影响,从而为各董事会成员构成对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作用提供证据。基于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1)女性董事比例与控制环境和信息沟通情况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企业违规处罚行为负相关;(2)女性董事比例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适当提高女性董事比例不仅能够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企业信息沟通情况,也能相对减少企业的违规行为。

【关键词】 董事会性别多样化; 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02年2月,挪威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董事会革命”,推出新法案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董事会女性成员比例提升至40%。随后,芬兰、冰岛等国家也纷纷效仿挪威的做法,对国有企业的女性领导比例出台了相应的配额要求。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在董事会中占有的席位依然非常少。在美国,财富500强企业中,女性董事成员占到14.8%,这一比例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分别是8.7%、10.6%、0.4%和8.0%。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经济领域崭露头角,但女性在公司高层担任要职依然与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背道而驰。中国女性的地位虽然日渐提高,但在各个行业中高层女性管理人员的比例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整个社会潜意识里对女性能力有所怀疑,为其职业发展盖上一层“玻璃天花板”。因此女性董事更重视作为董事的职责与责任,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履行工作职责。Huse和Solberg(2006)也认为女性董事能提高董事会效率。另一部分学者从董事会性别多样化与外部审计需求进行探讨,认为董事会性别多元化有助于促进上市公司产生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Gul、Suinidhi和Tsui,2008;况学文,2011)。但现有文献对董事会性别多样化与内部控制水平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实证研究上市公司董事会性别多样化程度对内部控制水平的影响无疑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董事会性别多样化与公司治理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通过契约关系协调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责任及利益的制度安排,参与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具有平等、独立的权益和主张。而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多样化也是息息相关的,性别、种族与文化背景不同的董事会成员考虑问题的角度与那些具有传统背景的董事会成员有很大不同,或者说具有多样化的董事会由于拥有非传统特质的董事而变得更具活力,最终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最大化。Donaldson & Preston (1995) 发现合理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一方面,它能够减少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公司的监督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在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稳定的长期合约,从而显著减少它们之间的交易成本。由于董事会多样化代表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董事会性别多样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更好地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使得企业能够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其公司治理水平也相对较好。

(二)董事会性别多样化与风险规避

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行为较为谨慎和保守。男性和女性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女性更加倾向风险规避。因为,女性体内影响风险决策的单胺氧化酶水平更高;女性承担了生育和哺乳孩子的角色;其寿命预期时间也更长(Zuckerman,1994;LaBorde Witt,1994;Hersch,1996)。这种情况下,冒险行为会导致女性的损失更大,因此女性的决策更为谨慎。目前大量的金融学文献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金融决策的分析中,表明女性的投资决策更为谨慎和保守,而且女性在面临风险的情况下更加倾向于风险规避。Powell &

Ansic(1997)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女性更倾向于风险规避,而且在金融决策环境中,男性和女性会采取不同的策略。Barber & Odean(2001)利用美国一家大型券商提供的个人交易数据发现,男性要比女性的交易多45%,但过多的交易显著降低了男性的回报。Watson & McNaughton(2007)研究了1997年到2003年澳大利亚大学的个人退休投资发现,女性的投资更为保守,而且更加倾向风险规避。

本文根据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将内部控制评价具体细化成控制环境(Env)、信息沟通(Inf)、企业违规处罚行为(Vio)和审计意见类型(Opi)四个更具有操作性的指标对内部控制进行度量。董事会多样化能代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女性董事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尤其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的情况下,如果能够适当提高女性董事的比例,对大股东的行为肯定能形成有相当影响的监督与制衡。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及相关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女性董事比例与控制环境正相关。

信息与沟通是指在人员能够履行责任的方式及时间范围内,识别、取得和报告经营、财务及法律遵守的相关资讯的有效程序和系统。企业必须收集信息并向适当人士传达。管理者制定恰当的政策时既需要内部信息也需要外部信息。此外,为了运作内部控制,管理者也是需要信息的。Adams & Ferreira(2009)的研究发现,女性董事对董事会治理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女性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情况要好于男性董事,而且当董事会中存在女性董事时,男性董事缺席董事会会议的情况也会得到抑制。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女性董事比例越高,信息沟通情况越好。

上市公司可能因为违规(未及时或充分披露信息)而受到证监会或交易所的处罚(公开谴责或罚款等)。根据女性的风险规避倾向推断,为了保护董事会的声誉资本,避免法律风险和股东诉讼,存在女性董事的董事会能更好地发挥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因而提升董事会性别多样化程度,能更好地体现公司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代表不同性别、种族的员工或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能有效监督经营者,减少企业的违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endprint

H3:女性董事比例越高,企业的违规处罚行为越少。

由于女性董事比男性董事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女性董事比例高的董事会更倾向于采用更为保守和谨慎的财务报告政策,因此,存在女性董事的董事会更为关注审计风险监督和控制,能够显著提高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同时更能够有效地对经营者的财务舞弊进行监督。

近年来,尽管我国已经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一股独大”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股权的过度集中导致“控股股东代理”和“内部人控制”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董事会沦为大股东内部人控制。在中国许多的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与管理层一起操纵公司损害企业其他投资者利益的情况十分严重。治理结构失衡、董事会职能弱化、公司的短期化行为以及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不正常的关联交易等现象普遍。由于在现代社会,现有及潜在的小股东与债权人主要是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来把握大股东的战略行为,因此,大股东要实现其目标就必然需要失真的会计信息,从而加大了财务舞弊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a:女性董事比例与审计意见类型呈正相关;

H4b:女性董事比例与审计意见类型呈负相关。

三、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11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主要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在样本选择过程中,剔除以下样本观察值:(1)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所需研究数据缺失的样本观察值。经过上述处理,得到共计1 027个公司样本观察值。所有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均来自深圳国泰安公司开发的研究数据库CSMAR,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7和SPSS16.0软件进行。

(二)变量定义

从控制环境、信息沟通、企业违规处罚行为和审计意见四个角度来反映内部控制水平,本文是以董事会性别多样化对内部控制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因而采用女性董事比率(Fem)代替董事会性别多样化作为解释变量,其值等于女性董事人数除以董事会总人数。

各变量的名称、符号和定义如表1。

(三)模型设立

为了检验董事会性别多样化对内部控制水平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以下四个实证回归模型:

模型一:检验董事会中女性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环境的关系

Env=α0+α1×Fem+α2×Share1+α3×ShareN+

α4×Ind+α5×Board+α6×Year+α7×TQ+α8×LnAsset+■βiYi+■βjINDj+ε

模型二:检验董事会中女性董事比例与企业信息沟通情况的关系

Inf=α0+α1×Fem+α2×Share1+α3×ShareN+

α4×Ind+α5×Board+α6×Year+α7×TQ+α8×LnAsset+■βiYi+■βjINDj+ε

模型三:检验董事会中女性董事比例与企业违规处罚行为的关系

Vio=α0+α1×Fem+α2×Share1+α3×ShareN+

α4×Ind+α5×Board+α6×Year+α7×TQ+α8×LnAsset+α9×Env+α10×Opi+■βiYi+■βjINDj

模型四:检验董事会中女性董事比例与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

Opi=α0+α1×Fem+α2×Share1+α3×ShareN+

α4×Ind+α5×Board+α6×Year+α7×TQ+α8×LnAsset+α9×Env+■βiYi+■βjINDj+ε

上述模型中各符号的意义见表1。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列示如表2。

从表2中可以发现,研究样本中上市公司女性董事人数只占到了董事会全部人数的11.1%,而董事会的平均规模约为9.163人,这说明平均而言,每个上市公司仅有一名女性董事。根据Kanter(1997)研究发现,15%是一个群体中少数人群的“装点门面”的比例。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女性成员的参与比例连装点门面的15%的比例都尚未达到,说明长期以来女性被排除在男性主导的董事会之外。另外,女性董事比例最高达到71.4%,最低的为0%,表明不同公司之间女性董事比例差异也较大。

总体来看,控制环境指数的最大值是17.215,最小值是1.405,均值为7.292,标准差为3.037;信息沟通指数的最大值是22.5,最小值是2.0,均值为7.084,标准差为2.214。这说明不同企业之间的内部控制环境和信息沟通情况差别较大,表明我国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不完善,不少企业存在控制环境紊乱、公司治理不健全、高管人员监管失效、职责和权利划分不明确、信息不畅、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应当引起有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企业违规处罚行为总体均值为0.1174,审计意见类型均值为2.984,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违规处罚情况和审计意见情况较好,原因可能在于如果企业一旦被证监会或交易所谴责,或者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保留意见,会严重影响企业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样本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35.31%,最高甚至达到85.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过度集中的情况依然严重,一股独大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另外,样本公司之间独立董事的比例也有很大差距,最低只有9.1%,并未达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独立董事的要求。

(二)回归分析

董事会中女性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水平的回归结果见表3。模型1中女性董事比例与因变量控制环境之间显著正相关,说明随着董事会性别多样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越好,这与本文的预期一致,即多样化的董事会构成能更好地代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强化了董事会的监督功能,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制了控股股东利益侵害的行为。董事会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003,表明董事会规模过大,不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容易造成内部控制效率低下。以上结论支持了本文的假设H1。endprint

模型2中女性董事比例对信息沟通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773,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与我们的预期一致,表明女性董事比例与信息沟通情况呈显著正相关,董事会中女性比例高的企业董事会会议更多,并且出席会议的情况也要好于女性董事比例较低的企业。这证明董事会性别多样化程度越高,企业的信息沟通越为流畅,企业更有可能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这与本文的预期一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08,说明股权越集中,大股东越有可能利用自己作为企业内部人的优势地位来操纵董事会,导致企业信息不畅,进而达到掠夺小股东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独立董事比例与信息沟通情况负相关,一定程度表明在我国当前独立董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过度选聘独立董事进入董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而言并非一种明智之举。以上结论支持了本文的假设H2。

模型3中的女性董事比例对企业违规处罚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006,表明董事会性别多样化程度与企业违规处罚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女性董事出于风险规避的角度考虑,为了保护董事会的声誉资本和避免法律诉讼,能更好地发挥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从而减少企业的违规处罚行为,这与本文预期一致。但这一相关性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说明女性董事在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的方面没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可能由于女性董事在履行职责时受到了来自其他方面的阻碍。以上结论支持了本文的假设H3。

从模型4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女性董事比例的回归系数是-0.0265,其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类型具有显著的影响,且显著性水平超过了1%,董事会性别多样化程度与财务报告质量是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与假设H4a不一致,也就间接地证实了“内部人控制”现象的确存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05,说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越低,控股股东容易利用其绝对的控股地位支配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缺少对大股东的监督与制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加大了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以上结论支持了本文的假设H4b。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07—2011年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董事会性别多样化对内部控制水平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女性董事比例与控制环境和信息沟通情况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企业违规处罚行为负相关;(2)女性董事比例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适当提高女性董事比例不仅能够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企业信息沟通情况,也能相对减少企业的违规行为。

笔者认为,女性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水平的这种关系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玻璃天花板”现象,女性董事能有效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男性所占比重过大,性别结构失衡。因此需健全女性董事入选制度的立法规定,出台女性董事配额制。可以借鉴欧美等国家的政策,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对董事会中的女性成员比例进行规定,来推动女性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允许不同行业根据行业特性有自由调整的空间,自上而下地推动女性成员积极参与经济事务。另外,强化我国董事入选制度的性别意识也很重要。将性别意识纳入董事会入选制度是指既考虑到男女不同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特点,又要考虑不同的家庭责任及不同的观念影响,还要承认女性从事经济发展的特殊困难,对女性在上市公司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和专门支持,这是达到上市公司发展与女性发展双赢的策略,因而应在诸多方面对女性的发展给予支持。

总而言之,在各行业的公司治理中,女董事及女高管与公司治理有着或多或少的正相关关系。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和相关机构并未全面认识到女性管理者对公司治理的这一正面影响。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高层女性所占的比例依然十分低,本文认为这将不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发展环境。因此,在我国高层女性领导目前竞争力不利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的政策制定应具有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以确保中国公司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绪光,李维安.基于董事会多元化视角的女性董事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4):47-53.

[2] 林钟高,郑军,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7,33(4):132-143.

[3] 吴蕴韬. 关于大股东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J].研究与探讨,2006(5):42-44.

[4] 张横峰.融资约束影响企业成长能力了吗?[J].会计之友,2012(6):78-80.

[5] 况学文,彭迪云,林妮.女性董事改善了公司财务绩效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江西社会科学,2012(4):218-2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室内装潢宜俭朴宜居宜习宜养生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