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以北部湾区域经济为例

2014-03-13 00:49:13李海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北部湾广西海洋

□李海凤,赖 燕

(钦州学院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海洋经济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以北部湾区域经济为例

□李海凤1,赖 燕2

(钦州学院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不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领域,提出新的课题。广西海洋经济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潜在的资源。分析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高校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水平,利用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做好多个方面的工作。

海洋经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

“开发海洋、教育先行”已经成为政府和教育界的共识,海洋高等教育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人才根据地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广西海洋经济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条件,如何在培养海洋专业知识过程中,利用校本特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海洋意识、海洋道德、海洋行为的高素质人才,主动承担起为广西培养海洋人才的重任,已成为“海洋强区”战略的重大课题。

一、广西海洋经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资源

(一)广西海洋经济的深厚渊源蕴含着建设家园的拼搏精神

《汉书·地理志》中:“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说明广西的合浦港在秦汉时期确为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西汉古墓出土的大批文物,经专家考证,合浦港还应是中外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此外,北部湾地区存有防城白龙古炮台、凭祥抗法古战场遗址、左江红八军纪念馆,合浦白龙珍珠城遗址、中越边境友谊关、防城港潭篷古运河遗址。这些社会历史文化纪念地,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芒,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有重要的一页,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积聚了一种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可贵品质。

在历史价值上,从前辈传承下来的广西海洋经济丰厚的历史遗产,不仅记录了广西海洋经济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广西海洋经济的建设中。从时代价值看,广西海洋经济的拼搏精神是广西人敢想敢干、不甘落后的精神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其蕴涵着深刻的经世致用精神。以儒家经世致用的角度出发,利用广西海洋经济的历史资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间接地宣传广西海洋经济发生发展的历史,为外界了解广西海洋经济提供一个独特的“窗口”,从而促进广西人献身精神的传扬,扩大广西海洋经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广西海洋经济的丰富资源维系着生态文明观

北部湾海域拥有多样的空间资源,首先是海洋油气和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源资源等,是当地经济腾飞的物质基础。其次,钦州三娘湾海域水质优良,温度适宜,且被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故乡”,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去游览、观赏。再次,广西近岸海域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其中,素有“海上森林”之称的胎生木本植物的红树林,在广西有八千多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8%,位居省份第二。连片的红树林还能够形成一道防风消浪、保护海堤的天然屏障,有利于海洋生物繁殖,形成了鸟类的天堂。这里不鲜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原生态佳境,具有极大的科研和游赏价值。珍珠界素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殊”的行话,广西合浦海域风浪较小,咸、淡适中,水质好,为养殖的珍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的细腻器重、玉润浑圆,瑰丽多彩,为南珠的上乘品。

随着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加深,滨海旅游、海洋科技等产业成为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最大亮点。[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广西的海洋美景及天然海洋生物及产品为案例,提高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促进他们厘清正确和妥善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为将来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打好思想基础,为海洋经济的进一步科学发展出谋划策,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广西北部湾特别的区位优势下突显国家主权意识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市,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区、市)协作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南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连珠三角,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陆上交往的枢纽,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使北部湾备受国际瞩目。因北部湾处于南海西北部,与南海问题的进展息息相关,目前在少数霸权国家的支持下,我国南海权益遭到部分周边国家觊觎,加之日、美、俄、印等国家在南海寻找建立自己的“利益点”,使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

通过加强北部湾及南海现状的学习,可以凸显广西海洋经济的区位优势,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海权意识,增强大学生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完整、维护海洋权益的信心和决心,启发他们努力学习,树立为祖国建设大业贡献力量的责任与义务;还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精神,保持和强化广西北部湾自身所具有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气质,实现与东盟各国“互惠双赢、和平发展”的价值目标,同时,在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壮大中,还能有效防止殖民行为的入侵,自觉维护祖国的利益。

(四)广西北部湾的多样民族风情传承着民族团结意识

北部湾人民在长期利用海洋、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孕育了绚丽的生活方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和民俗艺术,如哈节是京族独有的民族文化,节日活动主要包括迎神、祭神、入席、送神等四个方面,男女老少穿着盛装,上百人吹螺号、奏独弦琴、跳竹杠舞、踩高跷、百张竹排出海,场面蔚为壮观,每年都会吸引几万游客前来驻足。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的族群除了汉族外,还有壮族、京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广西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传统的建筑是“干栏式建筑”吊脚楼,男子穿青布对襟滚边上衣,女士多穿无领斜襟滚边上衣,头缠各式方巾,铜鼓是壮族的艺术珍品,壮锦是传统工艺美术织品且闻名全国;瑶族,服装和头饰颇为讲究,盘王节和达努节较为盛大,民俗内容丰富,瑶医瑶药颇负盛名。此外,盛行于广西北海、合浦、钦州地区的“老杨公”,演唱和对唱的曲牌固定、诙谐活泼;以及居于生产生活特别风格的疍家文化,这些民族的节日活动及其风俗艺术品经过市场化运作,推向了世界各地,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研究交流的金招牌,推动着广西海洋经济的繁荣。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可引入北部湾的建筑风格、饮食特色、服饰装扮、歌舞活动和宗教信仰介绍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南国色彩,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关注度,使学生了解广西北部湾各民族在长期的与风浪搏斗和向大海取食过程中,为适应险恶的生存环境而采取的独特谋生手段,感悟他们勤劳朴实、勇于拼搏、乐观豁达、积极创新的性格,深刻理解各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海洋经济深入发展的战略、过程与模式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学习实践的土壤,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理论的认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海洋经济资源,也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形势的传播,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海洋意识,激发他们服务海洋经济社会的热情,为海洋事业发展培养人才。

二、大学生海洋意识的现状

多年来,中国没有足够重视公民海洋意识方面的教育,更没有形成完整的海洋意识培养教育体系。在《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国青年蓝色国土意识”大型调查中显示,知道我国国土除陆地外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的不到1/3,能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不足30%,仅有0.6%的被调查者了解我国8个海上邻国对归属我国的岛礁或管辖领海提出主权要求这一事实。可见,大学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不相称的,大学生海洋意识淡薄与学校缺乏海洋意识培养方案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缺失海洋意识、海洋文化、海洋主权、海洋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大学生没有在大学阶段形成鲜明的海洋意识。[2]

由于海洋意识缺乏,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所导致的海洋过度开采利用、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新发展的领域和新涌现的问题,既广泛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也折射出许多新的思想、政治、道德问题。“人”是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海洋经济高层次人才是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资源,高素质人才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保证”。[3]这里的高素质是指有较高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为企业、为国家的发展承担责任的人。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担当起传承海洋道德、维护海洋主权,开展海洋科研的责任,为海洋教育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创新海洋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4]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良好时机。

(一)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两个课堂”

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上注意围绕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在海权方面的历史,总结和汲取经验和教训,加强海权意识的培养;结合现代海洋经济企业或产业发展的内容,优先关注中国-东盟经济开发区、港口物流、保税物流、海滨旅游和海洋渔业等现代新型产业的发展中出现的典型事迹、劳动模范、企业规划、企业文化、政府与企业及跨国企业的关系等,构建海洋开发与科学精神、海洋利用与科学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文明、海洋军事与战略等诸多领域的“大海洋”知识创新体系。教学中采取讲授、个案分析、专题讨论、演讲辩论等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讲活、讲深,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理解,引导他们立足本专业、关心国家及地方事务,紧跟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

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教学的短板,高校思想政治课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商务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海洋科技研究所、中马产业园、国际港务集团码头等单位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创新海洋意识的培养方式的手段和方式,促进大学生充分认知海洋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高校牵头争取滨海旅游、港口物流、现代渔业等特色产业群开放厂区空间,腾出岗位,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前培训基地,让学生广泛接触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增强对海洋经济的切身体验,为广大学生提供思想性、价值化的实践机会,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两个平台”

提升学术支撑服务能力。一所地方高校能否获得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与广西沿海海洋、海事部门和科研机构、企业结成合作伙伴,联手海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共同开展当地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生态、海洋意识等数据调查,学习国内发达省份甚至海外海洋产业的理念、政策和法规,为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也就是,在完善政策法规方面,为推动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和实施海洋管理等提供重要支撑;在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对塑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先进人才进行积极探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为增强教育实效性,树立国民海洋意识做出应有贡献。

创设海洋意识教育的社会氛围。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营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高校应融合多方资源多措并举,一是建设“海洋发展与人才开发中心”实验室,指导培养觉悟高、专业精、眼界宽、政治敏感性强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创办海洋知识(意识)教育网,创设互动窗口,让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群众在浏览新闻或参与互动中了解海洋知识、认清我国海洋权益局面,增强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现代理念,坚定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决心;三是定期评选海洋产业劳模、先进单位或先进工作者,对其工作理念及做事风格深入剖析,通过现代化手段加以广泛传播,促使大学生在内的群众知悉其可贵的事迹,认同其优良的道德风尚,形成集体创优的向上范围。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过硬的“双师资历”

目前,广西高校航海专业的教师来源,要么是刚走出校门的航海类大学毕业生,要么是引进的有一定实战经历的“高级船员”, 两者在专业理论和实战经验各有所长,但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广西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多是毕业于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对海洋类专业、海洋管理系统不甚了解。因此,要保障航海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必须打造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全面、实践技能高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对校内教师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一是要对来自航海专业教师,因人制宜地进行有计划的教师理论技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培训,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善于将之贯穿于教学教育的全过程;二是分层次地派送思想政治教育者或者学历低的“船员类”教师到航海院校访问学习,促进其储备海洋产业、海洋生态、海洋法律的专业知识;三是支持思想政治和涉海类专业教师到海洋类企业跟班挂职轮训,以形成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行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建立海洋教育人才库,提高待遇吸引航海院校的教学骨干和涉海企业的管理、技术技术人员兼任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尽快形成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

[1]陈家达.广西产业结构调整要面向东盟[EB/OL].广西日报(数字版).2013-02-19. http://www.gx.xinhuanet. com/focus/2013-02/19/c_114718508.htm.

[2]姜秀敏,刘光远.海洋强国战略下高校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体系的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3(2):99-100.

[3]许树沛,韦华禄.广西高校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经济开发的战略意义和选择[J].创新.2009(2):47.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谢文海】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Innovation Research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Marine Economy——Take Beibu Gulf Regional Economy for example

LI Hai-feng1,LAI Yan2
(College of Law and Public Management, Qingzhou, Guangxi 535000)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ing-up of marine economy opens up new research field and topic for universi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angxi marine economy has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culture, providing potential resourc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 is still much work to be done to utilize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marine economy to refor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Guangxi.

Marine econom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G41

A

1004-4671(2014)03-0047-04

2014-02-25

钦院教改资助项目(2012XJJG-B06)阶段性成果。

李海凤(1976~),女,山东人,钦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学与课程。

猜你喜欢
北部湾广西海洋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北部湾的风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0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