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区:以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新战略支点

2014-03-13 00:49:13李雪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广西

□黄 飞,李雪莲

(1.2.中共玉林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 ,广西 玉林 537000)

北部湾经济区:以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新战略支点

□黄 飞1,李雪莲2

(1.2.中共玉林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 ,广西 玉林 537000)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新战略支点的关键。北部湾经济区在发展现代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以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为核心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新的战略支点,必需树立现代产业发展新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项目和园区建设,全面提升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立足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北部湾经济区;现代产业;新体系;战略支点

2013年7月上旬,李克强总理在广西考察调研时指出:“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好、发展好,不只对西南地区,而且对中南地区,甚至对全国都具有战略意义,广西要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这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审时度势从国家战略高度对北部湾经济区、对广西发展提出的新的战略定位。

一、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新战略支点的关键

现代产业新体系,是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并协调发展的产业系统;是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载体。对已经跨入“快车道”发展的北部湾经济区来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建设广西乃至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并加速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关键。

(一)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北部湾经济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争当践行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必然选择

现代产业新体系的特征是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党中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新战略支点的核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争当全区践行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才能抢占先机,实现“北部湾制造”向“北部湾创造”、“北部湾服务”转变,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科学发展,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广西和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战略高地,成为服务广西和西南、中南地区的合作平台,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开放合作的示范区。

(二)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北部湾经济区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和国内外经济新形势的基本要求

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围绕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抓紧抢占部署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为迎接国际挑战,我国立足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做出了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提升传统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进而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就做出了“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部署,为培育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的现代产业提供了强劲动力。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正开始向现代产业转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给北部湾经济区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更多的是为北部湾经济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因此,北部湾经济区必需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北部湾经济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全面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迫切需要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说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技术是企业存在的生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技术者即王者。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迎合世界发展潮流的高技术产品较少,经济要素分散;港口的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够强,集疏运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快速通达周边省份特别是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不活跃,创业氛围不浓。因此,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把推动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向高端优质转变作为契入点,构建具有北部湾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北部湾经济区加快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8年至2012年,5年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3%,超过全区2.4个百分点。但是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背后,却难掩高度依赖投资这一尴尬的现实,主要依靠大量项目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显现出固有的弊端。2013年,随着全国、全区的经济增速放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增速也开始趋缓。上半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高于全区4.7个百分点,但GDP、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却低于全区水平。与此同时,广西GDP增速已连续三年回落,2013年增速为近10年来最低,地区、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因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而不断拓宽发展道路,是北部湾经济区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二、北部湾经济区现代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以来,北部湾经济区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突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运输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三大产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整个经济区的GDP从2008年的176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4378亿元,增长了8.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863.04亿元,增长11.9%,其中工业增加值5749.65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5171.39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59.0%和34.4%,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8%。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已逐步形成石化、电子信息、浆纸一体化、冶金、新材料、轻纺、粮油食品等主导产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初见雏形。

虽然北部湾经济区的现代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和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和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目前,钢铁、石化、造纸等重化工业是经济区支柱产业,对这些行业在发展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尽可能地减少这些行业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另外,从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来看,支柱产业同构的趋势比较明显,客观上将加剧区域内各城市相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和内耗,使经济区有限的资源环境得不到科学配置。

(二)经济区人才总量不多,整体素质不高

从自然环境、区位优势等方面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比国内很多地方要好。然而,优势与资源只有加入人的因素,才能使之活起来,转化为经济效益,尤其是现代产业的发展、形成,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人才总量少,高级专业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存在很大缺口的现状严重制约了经济区现代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农业与工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突出

北部湾经济区的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这不仅使大量农业劳动力仍滞留于农业,并且使农民的人均收入难以迅速提高,从而制约了农村市场的扩大,使工业生产的结构和规模扩张受到制约。受体制和工业产业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生产对农业带动不明显, 缺乏转移农业劳动力和加速农业的工业化改造、市场化改造以及建立市场化农业企业的引导机制。比如,玉林作为广西的农业大市,同时初步形成了包括玉柴等先进制造业在内的五大产业集群,但是工业和农业之间缺乏相互促进、不断深化发展的内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联结,致使全市农业缺乏向市场化农业、工业化农业以及企业化农业转变的规划。

(四)现代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缩短时空距离、降低时空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而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的绝大部分企业均为中小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人才普遍匮乏,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及投入严重不足,现代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多数企业仍然处于技术落后、单打独斗、管理粗放和信息不灵的工业化初级阶段。

(五)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到目前为止,北部湾经济区已经实施了两期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但是港口、铁路、公路等相应配套设施仍不能满足大型港口、大型临海工业区以及交通大通道建设的发展需要,仍没有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公路、铁路、内河运输为一体的综合网络。港口集疏运系统能力不够强,效率不高,不时有货物压港的现象发生。因此,薄弱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经济区现代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大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新的战略支点

北部湾经济区要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必需要强化产业政策导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要素的差异化优势,全力构筑新型工业体系,加快现代效益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积极完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进而构建具有北部湾经济区特色并且富有长远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树立现代产业发展新理念,筑牢发展现代产业基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破解“短板”的制约,重要的前提是在理念上不断创新,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把握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新趋势,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真正立于产业的高端和前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以十八大报告为引领,以李克强总理的要求为推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理念。要确立现代产业发展的大局观,把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放在国家的战略层面来思考、谋划产业定位和发展思路;树立现代产业的生态化发展理念,实现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树立现代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理念,实现产业从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树立现代产业发展的多功能化理念,实现产业发展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端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北部湾经济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一是要积极营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改革创新,加大宣传,努力形成政府强力推进、全社会大力支持、企业主动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共识与氛围。二是要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结合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的现状,要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三是要把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着力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关键是核心技术的竞争,加快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要着眼于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前沿性、战略性产业技术集成创新。

(三)以项目和园区建设为抓手,增强现代产业聚集力

项目是构成现代产业的基本要素,没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作为支撑,现代产业发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园区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园区,是构建北部湾经济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经济区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当前,一方面要加快大项目的引进步伐,形成大产业。要吃透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及“十二五”规划,向上争项目,要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大型上市公司和战略投资者,向外引项目。要重点加快北海铁山港林浆纸,钦州石化,防城港钢铁、核电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建设南宁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精细化工基地,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区的现代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园区的管理机构,尤其是对经济区的14个重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加快完善规划、建设、招商、财政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不断提高14个重点园区的要素聚集和产业承载的能力,使园区真正成为企业聚集、行业发展、产业升级的基地。

(四)以提升三次产业为根本着力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既要顺应大环境发展趋势,又要立足经济区实际,把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和各次产业内部升级较好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使“优化升级”达到一个新的层次。第一,建设现代农业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生态化发展,尤其是对玉林等具备较好基础的农业大市,要加快其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进而打造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全广西的现代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第二,构筑新型工业体系,要紧跟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改造提升传统的优势产业,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实行产品的换代升级,向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集群化发展。同时要在继续加强引入大企业、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快吸引和培育发展一大批配套型企业、上下游企业,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中小微型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提高产业丰满度。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强力推进新型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传统生活型服务业,积极开拓知识型服务业。

(五)立足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革命步伐的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日益成为影响产业结构演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现代产业体系只有立足科技进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改造,才能具有时代感并真正成为“现代”的产业体系。北部湾经济区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成为新的战略支点,必需立足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第一,积极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抓紧培养、引进与产业调整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第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第三,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通过改善技术结构释放新的生产力,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保障。第四,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加强服务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集各家之长使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充分市场化、产业化,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

[1]吴泗.构建湛江现代产业体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

[2]田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N].经济日报,2013-08-19

[3]王景敏,隋博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4]曾鹏,朱玉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财政支出效率比较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2):1-7.

[5]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2013年广西经济运行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网

[6]刘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化的经济动力条件及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2):18-22.

【责任编辑 谢文海】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Building a New Strategic Fulcrum in the New System of Modern Industry

HUANG Fei1,LI Xue-lian2
(1, 2. Dept. of City Conditions, Party School of Yulin CCP Committee, Yulin, Guangxi 537000)

Setting up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is the key to build a new strategic fulcrum for Beibu GulfEconomic Zon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es, though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construct a new fulcrum, we need to establish a new idea to development modern industry, strive to develop the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 speed up the project zone construction, optimize the three times industrial structure, keep a foothold 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 advancement.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modern industry; new system; strategic fulcrum

F127

A

1004-4671(2014)03-0042-05

2014-03-10

黄飞(1972~),男,广西容县人;中共玉林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北部湾经济区广西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北部湾的风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0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