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作品中的犹太文化探寻

2014-03-13 00:01丁晓敏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犹太民族乌利犹太

○丁晓敏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人 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芙娜·乌利茨卡娅,1943年出生于苏联,成为当下世界文坛颇具影响的一位女作家。阅读她的作品可见,通篇流露着犹太民族记忆深处的气息。

一、强调智慧

柳德米拉出生于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在她的骨髓深处打上鲜明的犹太民族强调智慧的烙印。

犹太民族在长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强调智慧的集体文化传统。在犹太经典《圣经》以及《塔木德》中都强调智慧,强调人类对知识的追求。犹太人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热爱智慧的教育与熏陶。几乎每个犹太母亲都会给孩子出这样的谜题:“假如有一天,要被迫离开家园,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呢?”如果孩子的回答是钱或财物,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一个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这种教育方式反映了犹太民族常常处于危险的历史处境,但他们永远记着最宝贵的东西是智慧。在这种崇智主义的影响下,犹太民族为人类做出了很多成就。据统计,截止到上个世纪末,获诺贝尔奖的犹太人超过250人,占获得诺贝尔奖总人数的22.35%,而犹太人的总人数只占世界人数的不到3%。

柳德米拉用文学形象将犹太民族的这种崇智思想表达出来。作品中的叶莉扎维塔,小时候因为姐妹几个中长得最丑,所以父亲只送她上了学,当妹妹们越长越漂亮时,大姐却在不断长知识长智慧。在妹妹们忙着嫁人生孩子时,大姐却出国学习应时的新学科。当她决心不再依靠家庭,要靠自己劳动独立生活,成为一个思想彻底解放的欧式女人时,四十五岁的亚历山大·科伦向她求婚,获得了漂亮的妹妹们都不敢幻想的美满婚姻。

同叶莉扎维塔情况相似,索尼奇卡是一位出生于犹太后裔家庭的长得很丑的女子,在告别婴儿阶段不久,就一头钻进了书堆,往往达到近乎痴迷的状态,以至哥哥老开玩笑:“索尼奇卡看书时间实在长,屁股坐成椅子样,鼻子长成大梨样。”[1]作者为她取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索尼奇卡,即索菲亚,希腊文智慧的意思。作为智慧的化身,索尼奇卡一生都与书息息相关:因为爱书,选择在图书馆工作,得以与未来的丈夫相遇;因为对知识的崇拜,所以崇拜“知识的化身”——罗伯特,以能与他结婚为幸,尽管他是一个命运不济的流浪犯,尽管他最后背叛了她,她仍然对他顶礼膜拜,仍然执著地跟着他;索尼奇卡一生中几个重要的时刻都是以书为伴:初恋失败,她拿起书寻找摆脱烦扰、净化灵魂的方法;当她发现丈夫的背叛,也是回到房间,拿起书,很快沉浸于书中宁静美好的意境中,忘却了一切,享受着书籍带来的幸福。丈夫去世,陪伴索尼奇卡的依然是书。显然,书以及书象征的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是作家在作品中也许是无意识地自然流露,但却十分鲜明的意象。

作家笔下的这一系列可爱的爱智慧、爱知识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显然流露出作家犹太血统里流淌着的崇尚智慧的因素。这些女性形象是作家着力塑造的正面形象,饱含了女作家的肯定情感,同时也承载了女作家的爱智慧爱知识的思维倾向。在文学作品主人公身上,知识是其显示人格魅力的主要来源,智慧是其闪光的主要原因,其他的因素都不再重要,甚至是一个女子的容貌。作品中折射出柳德米拉这位作家思想深处的崇尚智慧的犹太根性。

柳德米拉父母亲或伴随她长大的周围的人从小就将犹太传统中崇尚智慧的意识深深根植于柳德米拉的记忆,成为柳德米拉自觉不自觉要遵循的一种民族无意识。柳德米拉的外祖母上学时成绩特别好,曾经获得过金质奖章。后来在她丈夫被捕、一家离散、独自带着孩子,靠整日整夜帮别人缝补衣服过活的生活境遇中,她一直学着从来用不上的德语、法语,到死都记着,桌上盖着雅致的桌布,保持着高贵尊严地生活着。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可能连柳德米拉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崇尚知识和智慧俨然成了她的一种自然的习惯。再加上当代俄罗斯民族又是一个崇尚知识的民族,在两种民族文化叠加的基础上,形成了柳德米拉鲜明的尚智意识。

二、重视家庭

柳德米拉塑造了一大批家庭观念很强的女性形象,无论她们生活中遇到何种坎坷与灾难,哪怕生活艰辛、对方身体残疾,或是丈夫背叛、失去旧日爱情,都执著地维护着自己的家庭。索尼奇卡得知丈夫背叛,从没有过放弃家庭的打算,而选择平静地接受,为丈夫没有提出和她分手而欣慰,一如既往地照顾丈夫同时也照顾着丈夫的情人;美狄亚在丈夫离去30年里,一直坚持是“一人之妻,一人之孀”,即使后来知道丈夫的背叛,依然如故;叶莉扎维塔丈夫去世之后独自撑起一个家庭,而且一直撑到他去世很多年;尼娜的母亲,在丈夫成为废人,又不时对她施以暴力的情况下,仍然执著地爱着丈夫,努力地维护着共同的家庭。

柳德米拉是一位犹太女作家,尽管她自己饱受家庭破裂之苦,但犹太文化中守护和谐家庭的观念在作家意识形态中是根深蒂固的。众所周知,犹太民族的历史是一段饱受流离失所之苦的艰难历程。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铸就了犹太人强化家庭内聚力的思想意识,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证民族繁衍不至于灭绝,同时也以此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在这个拥有特别历史的民族中,男人必须娶妻,否则便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人。有三种情形在上帝眼里最美好:兄弟之间和谐、邻里之间的友谊和夫妻之间的难舍难分。所以,犹太人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家庭幸福,所以他们从不轻易破坏家庭,而是每个人都努力经营好家庭。《犹太法典》中写着:“像爱你自己一样地爱你的妻子,好好保护她,不要让女人哭泣,因为神将一滴一滴计数着她的眼泪。”所以在犹太社会中,殴打妻子被看作是最可耻的行为,这些思想都促使了犹太民族家庭的和谐。除此之外,犹太民族的婚约对犹太人的家庭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犹太人把婚姻看做人最自愿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订立婚约。犹太人的契约意识很强,因为犹太历史就是在订立契约中开始的,所以犹太人订了约就不会轻易违约。所以就形成了犹太民族浓郁的家庭观念。

柳德米拉笔下的一系列女主人公在生活中受到了丈夫或命运的非礼相待,而且她们并不愚昧,往往饱读诗书,具有非凡的智慧、“才德”及生活能力,即在自我意识十分明晰的前提下,面对不公相待,这些女主人公往往都能以家庭为重,无论怎样都维护着家庭的完整。这可能就是在犹太文化与俄罗斯社会文化的夹缝中,妇女们抑或作家柳德米拉找到的最好的平衡点。尽管这种方式可能让很多人费解,尽管这些行为也可能让很多民族排斥,然而,在当代语境下的俄罗斯,犹太妇女的这种行为选择可能就是两种文化碰撞之后的最佳平衡。

三、审美判定

犹太民族的经典《圣经》中对女性美的阐释是:有才德的妇人是最美的。柳德米拉的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就采用了犹太文化的审美取向。叶莉扎维塔在作品中是这样被描述的“最聪明懂事,可也长得最不好看。门牙像兔子一样噘出来甚至连嘴都好好合不上。小下巴,大额头,硕大的额头向前突出,像是悬在整个脸的上方。”[2]乌利茨卡娅就是如此毫不吝啬地把很丑的词汇用于她笔下可爱的主人公,几乎没有例外。索尼奇卡:鼻子鼓鼓囊囊,像个大梨样,细高个子宽肩膀干瘦的双腿,屁股坐得扁平,“唯一的长处是农妇般的大乳房早早地就凸显出来了,但与她扁瘦的身体不相配,像是个外来物”。[3]少女时代的她总是穿宽松的衣服,好把“上身那毫无用处的富态和下身那令人沮丧的扁臀”[4]遮盖起来。如果说这是作家乌利茨卡娅的审美取向的话,那生完孩子之后的模样显然是索尼奇卡自己的审美取向了:“她在迅速地衰老,人老面丑,嘴唇上面原来就有的绒毛渐渐变成乱七八糟的不男不女的胡须。眼皮下垂,使脸上出现老狗一样的表情,而长期劳累造成的眼下的黑圈,即使经过星期天的休息或两个星期的假期也不能消除。但是,索尼奇卡与高傲的美人不同,对人老珠黄一点儿也不感到难受。”[5]其实索尼奇卡对于幸福的婚姻一点也不自信,拥有幸福的时候她自己“灵魂深处悄悄的准备随时丢失这种幸福”,[6]但是,她不会去希望用自己的容貌去把握和追索幸福,而是用更多的智慧和勤劳的付出。美狄亚也是一样,她多年守寡,“一直保持着和她非常相配的黑衣寡妇形象”:上上下下穿的都是黑色的衣服,头上裹着黑色的头巾,“棕色的眼睛清澈、干燥,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细细的皱纹”。[7]显然,美狄亚为自己找到了最得体的装扮。

这些女性形象外表都很丑,但主人公对于自己的丑不曾想过要矫揉造作地改变。这一审美追求打破了几乎铺散于任何一个民族女性对外表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追求规律,其深层原因就在于这些女性和作家乌利茨卡娅都有她们对于生活中美与丑的理解和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显然是与犹太文化审美标准完全契合的。犹太民族特殊的历史经历与境遇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关于人生的价值取向,纵观犹太民族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流散与被排斥,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缺失了安逸的生存环境和被认可的社会地位,也就缺失了建立在物质层面基础之上游离于物质范畴之上的单纯审美,或称之为唯美情绪,去追求对“生存下去”而言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智慧和知识。这也是柳德米拉的文学作品传播到别的国家或民族,读者在跨越性接受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理解和心理错位的主要原因。让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中生活的人们抑或法国罗曼蒂克香水气息中穿梭的人们,抑或高贵风雅的英伦女人,去接受柳德米拉笔下这一群独具特色的女性群像,确实不易。犹太民族的崇尚智慧、重视家庭的观念中形成的这一价值判断在柳德米拉意识深处根深蒂固地存在,同时也在她文学作品中不被其他民族读者理解地存在着,并且因为其独特、其真实散发着独有的魅力气息。

综上,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创作风格很多来自她的犹太人身份属性。这样一种独特的身份属性使她在创作中能够对世界与人生进行独辟蹊径地思索和探求。

[1][3][4][5][6][7]柳·乌利茨卡娅著.李英男 尹城译: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M].昆仑出版社,1999.

[2]柳·乌利茨卡娅著.任河译:您忠实的舒里克[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犹太民族乌利犹太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粮油食品科技》被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阿莱雅维的《犹太女》
犹太文学中的“施勒密尔”形象与中国“阿Q”式人物之比较
试分析乌利茨卡娅代表作品中的女性话语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醋酸乌利司他假多晶型分子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
《闯与创》等48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