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言教育

2014-03-12 19:37高磊
关键词:习语西方人跨文化

高磊

【摘 要】 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习语等,还要努力积极地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及时渗透中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之处,点拨学生领会异国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体会西方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其爱学英语。

【关键词】 语言文化 英语教学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习语等,还要努力积极地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及时渗透中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之处,点拨学生领会异国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体会西方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其爱学英语,学好英语,真正实现用英语来交际,让交际拓展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1. 习语跨文化内涵的比较

在英语学习中,对习语的掌握是了解西方文化有效的途径。从广义上讲,它包括习惯用法、成语、谚语、俗语甚至口语,由于中西文化、历史、地理及心理、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差异,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歧义。习语涉及到某一文化中特有的事物或概念,可以从习语所涉及的概念和形象进行比较。

1.1动物

英汉两种语言中,用习语来表现各种动物的文化意义是常见的。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然而,对西方人而言,狗既可以看门或打猎,也可以视作人类的宠物、朋友或伴侣。所以西方人对狗有极其哀怜的情感。英语中带“狗”的词语多含褒义,如,在教JEFC Book 3 Lesson 58中学到习语: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同室不操戈。)等。又如:“熊”在中西方人头脑中产生的联想意义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一谈到与“熊”有关的词汇就会想起“窝囊、没本事”等文化内涵,如“瞧他那熊样”,“真熊”等贬义词,而在英语中的bear可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如:He is a bear at maths.他是个数学天才。由此可见,同一动物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1.2颜色

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喜庆的颜色,例如“红红火火”,“开门红”等,还有婚礼上红装的新娘、庆功会上英模披红绸、戴红花,都表示了“喜庆、昌盛、幸福”;而在英语中红色用来表示危险、发怒、禁止,它往往出现在交通标志上、有时也表示负债,一个习语“be in the red”即是“债台高筑”的意思。又如“白色”,在中文中与丧事有关,治丧人家穿白衣、戴白帽等都是久远的民风民俗;而英语中白色表示幸福,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在东方人眼里白色透露的是苍凉和哀伤,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却常常意味着纯洁。相反,表示悲伤的颜色在英语中是“blue”,不论“Love is blue”还是音乐中的“blues”,“blue”都与忧伤有关,这同汉语中的用法是大相径庭的。

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习语的比较,让学生懂得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习语都有鲜明的体现,不同语言有着各自独特的习语,我们要正确领会其语义,学会用习语进行有效的交际。

2. 语篇跨文化迁移的比较

大部分语篇的内容所涉及的还是目的语所在地的典型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在教学中,不仅要训练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知识,还要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了解到外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地理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可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把知识的传授简单看成单词、句子和语法知识的掌握,那么就会失去一门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门语言学习起来也就会枯燥无味。正确处理好文化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培养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比较中感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在中国向人打招呼时,通常会问要去哪儿?吃饭没?但西方人会认为你在打听他的私生活,有些失礼,应使用西方通用的问候方式。在中国,一般收到的礼物要在客人或朋友走后才能打开看,在西方要当面打开礼物,并对客人表示感谢。在中国,为了表示客气礼貌,人们通常用双手递、接东西,而在西方,人们递接东西时只用一只手,通常用右手。中西方人对称赞的反映也不同,对于别人的夸赞,中国人通常会否认以示谦虚,但西方人则大方地对别人的称赞表示感谢,thank you在英语交际中使用频率最为广泛。相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行为准则,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学生得体交际,以避免遭遇尴尬。再如遇到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教师都会提醒学生即将到来的西方节日,在地球的另一端,他们是如何庆祝的,有着什么样的习俗。

[1] 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素养的内涵及提高. 教学与管理[J]. 2008.

[2] 黄惜. 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文化内涵. 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语西方人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