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新闻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及改进对策

2014-03-12 00:15刘霁张塞
新闻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数据可视化纸媒

刘霁 张塞

【摘 要】大数据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新闻领域,媒体逐渐意识到数据新闻的魅力。作为呈现数据新闻的主要方式,可视化成为媒体的新宠,尤其是网络媒体。纸媒平台的可视化信息主要以看图说话为主,数据新闻来袭,这样的可视化已经满足不了受众对新闻深度的要求。本文探讨将网络或数字平台上的数据新闻搬移到纸质平台上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 纸媒 信息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

人类大脑的一半完全是用于处理可视化信息的。当你给用户展示一张信息图的时候,你已经以大脑的最大带宽路径在影响他了。①在信息爆炸与报道碎片化的今天,可视化信息正以它强大的信息穿透力在新闻报道样式中占据强有力的地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媒体开始有意识地应用大数据技术将数据进行可视化,这比一般的信息可视化更具有传播力度。一张设计优良的数据可视化图能即时给予观者深刻的印象,并能穿透一个复杂故事的芜杂直抵问题的核心。②大数据技术是在web2.0时代背景下兴起的,因此可视化数据新闻的生产载体是网络或数字平台,至于呈现载体,纸质平台也同样可以传播可视化的数据新闻。因为可视化不等于动态化,只是对数据新闻直观式的表达。

一、信息可视化与数据可视化

当前炒得火热的数据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不能划等号,有学者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区分二者,指出可视化信息是用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制作的图表型的图片而可视化数据新闻则是数据处理软件制作的产物。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只对二者做了区分,没有显示出关联。大数据时代以前,媒体是基于小数据的信息传播,而现在我们正在朝着大数据的信息传播迈进。大数据是当前大数据技术应用下对信息的另一种表达,数据可视化则是信息可视化发展到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数据可视化必将成为信息可视化的主导模式。虽然可视化数据新闻以交互的动态图表为主,但这不意味可视化等同于动态化,目前静态的数据新闻已经在一些纸媒上呈现出来。可视化的意义在于相关技术及其理念的应用,而不在于呈现的具体方式。

二、纸媒新闻信息可视化的主要方式与不足

根据道格·纽瑟姆的概括,作为视觉化工具的信息图表包括:图表(chart),图解(diagram),图形(graph),表格(table),地图(map)和列表(list)等。③這些以单一的形式或是组合的形式出现,无论怎样,都是将信息以可视方式传达给受众的有效样式。美国的信息可视化专家大卫·麦克坎德雷斯认为信息是美的,他的《信息之美》一书全是一些美丽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信息可视化的产物,确切的说是数据可视化的产物。之所以称其美,不仅在于图形的本身,更在于能够为受众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新闻故事,能够表现出新闻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报道碎片化的时代,这样的美是急需的。

对于这种美的传达,纸媒的主要方式为看图说话,简单来说就是把文字信息变为形象符号,以视觉方式引导人们对信息的关注与思考。④在信息匮乏的时代,媒体忙于搜集信息。而今天,信息泛滥要求媒体更加注重对信息的处理。看图说话是一种对信息进行视觉化处理的方式,它有助于浓缩要点展现情状。但这样的传播方式已经渐渐不再适应民众对新闻故事的解读了。信息的消费者已经从受众变成了用户,自己深度解读新闻的心理越来越强烈,用户希望通过记者的报道能找出自己与新闻故事的关联性,单纯的看图说话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这种要求。尽管看图说话是以信息图表结构信息,但仍没有摆脱文本式结构信息的思维,记者不应再是信息的把关者而应成为数据的传送者,将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多维度地呈现在用户面前,使其实现对数据的自我解码找出数据与自己的关联。

三、数据新闻不是新样式

纸媒新闻信息可视化的主要方式为看图说话,在数据新闻来袭的当下,纸媒应当且能够在数据新闻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利用数据做新闻报道其实并不是一件新鲜事。1821年5月5日,英国的《卫报》(〈曼彻斯特卫报〉)的头版新闻(见图1)介绍曼彻斯特在校小学生及其年平均消费可谓开启了数据新闻的先河。

据罗杰斯表示,它首次展示了接受免费教育的学生数量,而这个数字是远远高于官方数字的。⑥1858年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发表的关键报告:“英国陆军死亡情况”在她向议会提交的报告中,她使用图表来倡议改善英国军队的医疗服务。最有名的是她的“鸡冠图”(coxcomb),用盘旋上升的数据来展示每月死亡人数,这些数据突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死亡的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疾病,而不是子弹。⑦(见图2)

以上两个早期的数据新闻案例,虽然没有应用大数据技术,但是其理念尤其是在后者凸显无疑,应当说南丁格尔的关键报告是没有应用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可视化数据产品。在没有数据可视化技术的19世纪尚可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可视化产品,那么在该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纸媒更应当注重对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呈现。

四、纸媒新闻信息可视化的改进对策

《卫报》在数据新闻搬移到纸媒平台方面做得比较具有代表性,值得其他纸媒学习借鉴。作为在数据新闻及其可视化方面的领军性媒体,英国的《卫报》并没有放弃在传统纸媒的平台上展现出可视效果的机会,它非常注重传统媒体与新技术的集合,其中的许多经验与做法很值得其他纸媒借鉴。数据地图、交互性图表、时间线是《卫报》在数据新闻上常用的形式,笔者这里通过举例的方法来阐释同样的形式是如何从网络平台搬移到纸质平台的,并通过阐释与举例来建构数据可视化理念,使纸媒新闻信息可视化走出看图说话的单一模式。

1、数据地图:展现数据基于地理或空间的分布

让《卫报》的数据新闻一鸣惊人的正是一副用Google fushion制作的展示伊拉克战争伤亡情况的点图(dot map),。在一副地图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许多红点儿,用鼠标点击某一个便会出现此位置的伤亡情况:人数、时间、具体原因等。这样的动态地图又是如何成功地搬移到纸媒平台的呢? 《卫报》的美术编辑首先从地图上做起了文章。虽然网络的数据地图可以放大缩小,但由于使用的是谷歌地图其美观性难以保证。而在纸媒上,设计师们在美观上做了很大的改进,换用更加美观清晰的手绘地图或是购买的专业性地图。其次,编辑们在信息呈现方面将只有点击鼠标才能出现的伤亡情况环绕在主地图旁,旁边还配有相关位置的小图。(见图3)《卫报》的这种搬移可以说是让数据在纸媒上活起来的典型做法,达到了多维度数据叠加的可视化效果。

2、交互性图表:展现关联性强的数据之间的对比效果

2011年10月《卫报》推出的关于政府开支的报告十分典型。编辑做了一个动态图表,点击后可以通过缩放效果看出政府各部门开支的对比。同样,《卫报》制作了一个适于纸媒的静态图表,通过采用大小不同的气泡与不同的层级简单明了地展示出各部门之间花费的对比。以不同的大小与层级来替代点击才能展现的缩放效果。(见图4)这样的一个思路告诉我们将网络平台中的动态数据图转换成纸媒平台中的静态数据图的关键在于:找出可以替代鼠标点击功能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编辑人员要根据原有动态图的特点为基础设计表现形式。

3、时间线:展现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

在报道伦敦骚乱时,《卫报》采用了时间线的形式。读者通过拖动下方的时间滑动条可以动态地看出骚乱在不同时间段呈现的不同态势,点击左侧的事件图标还会弹出对该事件的详细描述。(见图5)由于事件众多繁杂时间跨度也比较大,《卫报》并没有对其进行平台之间的搬移,笔者以为其做法错失了一次纸媒报道可视化的机会。搜集读者点击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整理分析出点击率最高的几个时间段,然后作一期代表性时间段的可视化报道。将上述动态图的样式搬移到纸媒上,创造出立体化的效果,在其中标注出点击率最高的几个时段及其具体事件。不仅达到了可视化的效果,还起了引导后续读者直接关注关键节点的事件整体把握骚乱事件的作用。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繁杂多样,时间线做得再漂亮再有创意,读者也不可能全部浏览。网媒呈现的是所有的数据,而精挑细选的工作就要交给纸媒来做了。当然,这还需要分析读者在网上对不同数据的点击率为依据。

結语

尽管数据新闻往往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制作与呈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平面媒体对此无所作为。⑿生产载体是网络或数字平台,并不意味着呈现平台也只能是网络或是数字平台。《卫报》的传统媒体数据新闻的表现形式就值得其他媒体借鉴,从网络媒体或数字平台将数据新闻搬移,集合纸媒呈现新闻的特点,制作出充实、高效、美观的可视化数据新闻不是没有可能。

参考文献

①②《数据新闻手册中文版》,http:

//xiaoyongzi.github.io/web/deliver

_data_4.html

③《信息图表设计的概念与历史》,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

16410517/

④彭兰:《“信息是美的”:大数据时代信息图表的价值与运用》[J].《新闻记者》,2013(6)

⑤⑥⑦⑧《数据新闻手册》,http://

datajournalismhandbook.org/1.0/en/

introduction_4.html

⑨⑩⑾⑿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J].《新闻记者》,2013(6)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信息可视化数据可视化纸媒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本科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系统的构建
可视化:新媒体语境下的数据、叙事与设计研究
论信息可视化设计在个人简历中的应用
标签的可视化进程初探
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
基于R语言的大数据审计方法研究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