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电视新闻报道有深度

2014-03-12 16:14章颖
新闻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电视新闻

章颖

【摘 要】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中留住观众,深度报道正日渐成为中国电视新闻深化主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好的报道形式。

【关键词】电视新闻 深度报道 主题深化

笔者所在的这档社会新闻栏目已迎来她十周岁的生日,在这十年里,我们与栏目一起成长。“栏目”从最初为了吸引观众,要求尽量信息量大,追求时效,做的都是短、频、快的消息,甚至还规定了一条普通新闻报道的时长不准超时限,到现在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了留住观众,渐渐开始要求增加深度报道的比例,让报道更有故事性,更好看,并且深度报道正日渐成为中国电视新闻深化主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好的报道形式。那么,怎样才能让新闻报道有深度呢?现就笔者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简要谈谈体会。

一、深度报道的概念

何谓深度报道?《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件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新闻学大辞典》中解释为: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事情的背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教授门彻尔提出过著名的新闻“三层报道”概念。他认为:对事实表面的直截了当的报道是第一层报道;发掘事实表面现象背后的适度的调查性报道是第二层报道;在事实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为第三层报道。深度报道即是在第二层报道和第三层报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更深入地挖掘题材内在和外在的诸多联系,在报道内容上充分拓展,多角度、大范围展示事物的全貌和动态过程。

笔者认为,深度报道相对于客观报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它不仅仅满足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要素,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它在内容上要有深度,即:情节、细节、过程要深入细致;分析上要有深度,即:必须有几个逻辑层次,逐层剖析出事实真相和内在本质。在交代事实的同时,更侧重于提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后果,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及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

二、深度报道选题的挖掘

题材的选择对深度报道至关重要,选题准确是深度报道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而由于电视直观、形象化、不善说理等特点,使得电视深度报道对选题的要求就显得更为严格。就像央视《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是选题。故事是什么样的,决定着悬念有多大,观众有多关注。这个社会,有很多疑点和事件,公众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因为受各种限制而无法解答。但是一旦我们能够解答,就会受到欢迎。”

实践证明,深度报道的选题总是集中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群众疑虑的“难点问题”。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就是要抓住热点,找出疑点,敢于涉足难点,努力发现新意,并且在报道形式上应是全方位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

三、背景资料的运用

一个好的经济深度报道在找准选题,找好报道角度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报道主体背景资料(包括文字、录像、录音、照片等)的搜集和处理。每一条电视新闻不一定都要运用背景资料,而每一个深度报道节目却不能没有新闻背景。背景资料在经济深度报道中始终起着基础的保障作用。背景资料在电视采访过程中具有了解报道对象,有的放矢的作用,使采访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背景资料在增强电视报道情节性方面具有真实感人,展示情理的作用;在情节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局中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济南台大型系列片《98聚焦3·15——夜过三峡》一片中,运用大量游客在游三峡期间拍摄的资料镜头,真实地记录了游客与旅行团之间的交涉场景及事件发生时的同期声,这些背景资料在整个节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奖作品《起死回生的故事》中,有一段记录两年前重汽集团与济南客车厂签订兼并协议的背景资料,虽然这段带同期录音(掌声和谈话声)的资料镜头只有短短的三十秒,但它在整个节目中所起的作用却是编导用多少文字描述都替代不了的。

四、提高记者自身的素质

在多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闻来源和新闻素材抢夺日益白热化的环境下,如何使深度报道独树一帜,如何采取多向思维,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事物,挖掘人们不曾发现的更深、更新、更真的内涵;如何对已有的结论、已经习惯的状态进行再思考,提出新的观念和看法,这些都是深度报道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都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大胆置疑、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素质以及过硬的业务知识水平。电视荧屏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放大镜,它像一个舞台,可以充分展示一个记者的能力和魅力,也可以一览无余地暴露他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学习,对所要采访的行业知识的了解,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都是做深度报道的记者不可或缺的职业素质。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记者自身的职业状态也很关键,要以客观的态度和探求事实真相为依据。例如,我们栏目的一位记者接到一个“拾金不昧的线索”,本来是准备去做一条简单的表扬报道,但到了那,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受益一方的银行却一直在推委自己的责任、没有一丝感谢,反而非常的无理,结果是他自己开始也没想到的稿子最终变成了一条批评性报道。而同样也是这位记者在接到另一条反应某地盗窃现象严重的线索,原本是带着做一条批评性报道的思路去的,却在到了当地找到警方了解情况时,正好碰到警方带着疲惫和兴奋之情说他们经过多日的蹲点,终于破获了最近一系列的盗窃案,当然最后出炉的是一篇表扬稿。

五、充分运用电视手段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还应充分运用电视手段,在正常报道的同时,适当地加上主持人或记者的出镜,适时地在镜头前阐述观点、分析事理,会让整个片子生动不少。如果讓记者或主持人贯穿新闻事件的始终,不用另外的配音和解说,将现场画面和现场音响进行有机的结合,则会形成强烈的现场感。

在拍摄阶段,拍摄的手法可以灵活多样,抢拍、偷拍、隐拍、追拍、跟拍都可以适当运用,只要是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之内。如果是现场报道,还应该多使用长镜头,因为长镜头能够再现真实的时间流程和真实的空间纵深。这一点与动态短消息不同,动态消息多采用分切镜头,三秒钟一个镜头,如果在深度报道中也这样组接镜头,尽管独立的镜头是真实的,但形成一条新闻后,真实性就会受到冲击。为了追求真实性,记者跟随当事者行进时的画面,一气呵成的长镜头,即使图像摇摇晃晃,也完全可以使用,因为这样更有真实感,它能够让观众仿佛跟随摄像机镜头来到事发现场一样,大大提高新闻的真实可信性。总之,新的拍摄手段运用得当会给节目增色不少。

六、激励机制

适当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考评制度的制定,是每个栏目都要涉及的问题。做深度报道必然比做短、频、快的突发和普通的新闻报道要耗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前者可能一天能做一两条,而后者从确定选题到采编到最终成稿可能要花费一周或更长的时间,而在每月又都有规定的任务压力下,就有人不愿花时间和精力来做“吃力不讨好”的深度报道。所以,在考评制度上对深度报道的稿子评分要有所倾斜,这样才能激励有能力的记者愿意去做深度报道。

参考文献

①王剑,《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选题挖掘》[J].《企业家天地》,2008(9)

②荆婵,《从深度报道的界定分析深度报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大众文艺》,2009(1)

③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④杨菊、赵红梅,《浅谈如何搞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J].《新闻传播》,2005(4)

⑤王乐华,《地方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⑥张志安:《报道如何深入》[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南方周末》新闻选题策划特色研究
从电影《聚焦》看记者的采访技巧
新媒体时代,图片故事应有哪些坚守和创新
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与生存转型思考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