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2014-03-12 02:31单亚维郝玉芳
护理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时护理学专业课程

单亚维,郝玉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

进入20世纪,医疗市场自由化触发了护理全球化进程,全球护理人员的紧缺对护理专业发展、护理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以及全球健康需求和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2]。为应对这一机遇和挑战,我国的护理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办涉外护理专业教育[3]。而随着人类疾病谱和健康观念的重大转变,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而广泛的传播,使得国外对中国传统医护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然而,中医特色护理作为我国护理领域及中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理论体系深受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思想的影响,在人体解剖、生理及病理的认识与西医的极大差异,导致国际化进程较为缓慢,但其“简、便、廉、验、效”的优势特色[4],整体观与辨证施护的理念,与西医护理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国际化推进,是对其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扩展和完善,是对现代护理的补充和拓展。中医特色护理的涉外教育,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的国际化推动提供了可能。笔者通过调查国内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培养方案,围绕其中医护理和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特色,分析主要差异,旨在为其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为中医特色护理专业对外交流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以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本科专业中医模块设置规范》为契机,以全国23所开设本科护理的中医药院校为调查对象,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共收集9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涉外护理专业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各校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学制、学位、课程设置等方面。纳入的9所院校均为全日制高等中医院校,8所学制为4年,1所为5年。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对各校本科涉外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横向研究和内容分析,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所设定的课程模块为主线,分析各课程模块总体课程、中医课程及英语拓展类课程的类型、门数、总学时数、理论课时数、实践课时数。采用Excel和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主要计算指标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构成比、率。

2 结果

2.1 高等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医学基础课、护理学基础课、护理学专业课以及英语拓展类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程均包含该4大模块。本研究收集的9份涉外护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总学时为1 755~3 180学时,平均2 241学时,平均理论与实践比值为3.99∶1,所有院校在最后1学年均安排10个月左右的临床实习。

2.1.1 中医相关课程设置情况 中医类相关课程分布于医学基础课、护理学基础课及护理学专业课中,其总课程学时介于36~477学时,平均为247学时,占总学时的11.02%。对各课程模块进行分类归纳,其中医学基础课总课程统计门数为12门,各校开课门数介于0~7门,平均2.44门,开课学校数在4所以上的课程仅为“中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课中,中医类课程为“中医护理学基础”,但有2所院校未开设。护理学专业课中,中医类课程共计8门,各校开设门数介于0~4门,平均1.67门,开课学校数在4所以上课程仅为“中医护理学”。4大课程模块开课学时分配情况见表1。

表1 课程模块学时分配情况表(学时)

2.1.2 专业课程开设英语教学情况 涉及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共计19门,其中5门为选修课,分别为:衰老生理 学 、Nursing Philosophy、Critical Thinking、英语国家概况、Culture and Health。英语授课分为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其中全英语教学课程均为同一院校开设,其课程模式为中外大学合作授课;另外3所院校开设10门双语教学课程,分别开设有3门、4门和5门,专业课程开设英语授课情况表见表2。

表2 专业课程开设英语授课情况表

2.1.3 英语拓展类课程情况 本研究将所有非专业类和非公共必修课的英语课程归纳为英语拓展类课程,包括护理英语/医学英语,英语视、听、说、阅读、写作、翻译、演讲以及高级英语。各校总学时介于36~896学时,平均300.33学时,占总课程学时的13.40%,1所院校未开设此类英语强化课程,见表1。

2.2 课程设置的特征 课程模式按照护理学在整体课程中的位置分类为:建筑式、平行时和渐进式[5]。参与调研的9所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模式均属于建筑式,即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独立开设,某一课程内容基本学完后再开始学习另一课程,前期课程为后期课程的基础。在课程门类上,部分院校结合地域医疗特色及其办学优势,开设特色医疗护理课程。在专业培养的目标方面,基本针对中西医护理学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质,以及专业英语应用与涉外护理能力设置培养目标,并通过其课程设置情况,体现不同的侧重点。

3 讨论

在广大护理同仁的探索和推动下,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教育始办于2000年,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其教育规模也顺应社会需求不断扩大。而中医院校的涉外护理专业也顺应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我国中医药院校涉外教育办学的宗旨应具有双重属性: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前者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涉外就业所需的全面素质、知识和能力;后者要求根据院校办学特色,在培养掌握现代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又能掌握中医辨证施护及整体护理知识,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发展和全球实践。然而,国外研究表明,在国外寻求研究生教育的护生,其英语技能虽已达到准入大学的最低要求,但高级英语以及跨文化的临床英语沟通技能仍有待提高,以至于入学的研究生必须补充学习国外护理学学士课程,包括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学习方法、团队合作、图书馆与电子数据库运用、学习软件操作以及本土临床沟通与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英语技能强化学习[6],明确反映我国的涉外教育在与国际教育的接轨上有待完善。在中医特色护理实践上,目前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国内西医医院为主,其中医护理技术实践领域和范围较为局限。目前国内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涉外培养目标定位尚待提高 涉外护理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到国外医院、国内外资或合资医院涉外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7]。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国内涉外护理教育应该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然而,目前国内涉外护理人才培养分2个层次:(1)在现有教学大纲基础上增加语言学习力度和简单的护理能力拓展课程,只培养学生具备的初步涉外护理理念和能力;(2)按照国际护士标准、国际护理规范组织教学,从语言、能力、生活、文化等方面全面训练,要求通过相关的国际考核,能够全面参与国外医院护理岗位的竞争[8]。从纳入研究院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及英语拓展课程设置可见,尤其凸显涉外护理特色的专业课英语类课程中,仅4所院校开设双语或者全英课程,而部分院校英语类强化课程欠缺,故9所院校中,8所的办学层次均为前者,而国际护理界急需的却是第二种层次的人才。故高等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办学应该以国际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层次,完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学生涉外护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2 课程模式创新不足 国外的课程模式强调“以健康为中心”,并以护理诊断为主线设置课程模式,从而革新传统的以疾病的医疗诊断讲解护理措施的教学方法,通常以生命周期或者人的基本需要和功能组织教学内容[9]。通过课程内容分析,参与调研的院校课程设置均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要依据,尽管强调整体护理理念,但其课程内容仍带有浓厚的医疗特征,尤其体现在医学基础课、护理学基础课及护理学专业课程门类和学时比重上。授课安排上,课程“以学科为中心”进行“三段式”安排,这种“建筑式”的课程模式,缺乏学科的融合和衔接,导致课程教授出现重复、脱节和遗漏。在学生学习方面,强调在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接触护理专业知识较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脱离,专业认识不全面,专业思想欠稳定。

3.3 课程设置差异性大 参与本次调研的9所院校,8所院校学制为4年,总体课程门类及课时安排的差异性较大。在实际3学年的理论教学时间内,考虑到与理论教学同步的教学实践和集中见习,完成所有必修学时和学分,并体现涉外和中医护理办学特色,以及兼顾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效率,必须合理选择和配置中西医课程和英语拓展类课程。课程类型构成欠佳也是一大问题,参与调研的9所院校中,平均理论与实践比值为3.99∶1,远低于国外最低标准1∶1[10],其实践学时基本来源于最后的集中实习,实践和理论分离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课程整合不足,导致医学基础课比重过大,而针对各病种或者人群健康的课程内容在各课程模块中的重复教授,也导致了目前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培养不足,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拓展。

3.4 中医护理特色不突出 中医护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与现代护理的整体护理理念相吻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有着丰富的中医护理教学资源,对中西医专业课程的甄选,可以做到中西医护理知识与实践的优势互补,而利用广阔的国际平台弘扬中医护理特色,拓展中医护理内涵和外延,推广中医护理实践,对推动学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调查的课程设置研究中,分别有2所院校未开设中医类医学基础课和护理学基础课,1所院校未开设中医类护理学专业课;从中西医课程学时对比上,中医类课程开课比重仅占总学时的11.02%,课程内容随意性大。因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基于共同的理论,在教授上也出现了知识内容的重复。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考虑总学时和课程门数的限制,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知识的适用性,合理安排和整合中医类课程,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强化中医护理能力的培养。

3.5 涉外英语教学较为薄弱 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课程为医学类课程和英语拓展类课程。参与调研的9所中医药院校,因1所院校办学层次与其他院校的差异,其9门专业课程为中外合作的全英文教学,其他院校仅有3所开设双语课程。在英语拓展类课程方面,其课程类别大相径庭,而学时安排波动之大介于36~896学时,部分院校在专业课双语教学薄弱的情况下,甚至未开设此类英语强化课程。足见,对英语相关教学的重视不够,而研究表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是影响成绩、自信、教学互动和临床实践的主要因素[11],英语技能的薄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国外的学业、环境适应、沟通技能和聘任,是学生在国外学习就业的最大障碍[6]。

4 结论

课程设置是专业培养的核心,符合专业学科发展,聚焦国际护理前沿,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并重视语言及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中医护理国际人才的基础,因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使国内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是中医药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应该在充分了解涉外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出台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指导中医类课程设置;在充分调研学生涉外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应对方案,尤其强化跨文化和外语运用能力;并基于教学资源现状革新教学方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建教师、国内外学生合作交流平台[12],并进行国际化课程整合,提供国际交流机会,或采用通讯教学方法,比如使用Skype或者微博等全球通讯程序[13],并使用“Hand Model”等教学方法[14]进行文化安全护理教学,促进多元文化背景护生的专业交流,以强化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护理实践能力[15],最终提高中医药院校本科涉外办学教育质量,促进高素质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

[1]Harvey V.Fineberg.Retooling for an Aging America[J].Medscape J Med,2008,10(8):188.

[2]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Green Paper on the European Workface for Health[EB/OL].(2009-03-15)[2013-10-10].http://ec.europa.eu/health/ph_systems/docs/workforce_gp_en.pdf.

[3]Yu Xu.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Nurses and Human Development[J].Home Health Care Management& Practice,2007,20(1):87-90.

[4]郝玉芳,王 伟,牛慧君,等.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2,31(3):73-75.

[5]梁 涛,李 扬,沈 宁,等.护理课程设置改革中教学内容、安排、方法的变革——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改革介绍之二[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6-619.

[6]Chiang V,Crickmore B L,Improving English Proficiency of Post-Graduate Intern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Seeking Further Qualifications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J].J Contin Educ in Nurs,2009,40(7):329-336.

[7]符 佳.涉外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2):80.

[8]李秋萍,蒋欲与,林 毅,等.护理专业国际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0,7(9):396-398.

[9]李俊娥,沈 宁.论护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45-46.

[10]王 虹,郑显兰.国内外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10):5-7.

[11]Koch J,Salamonson Y,Du H Y,et al.Value of Web-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forNursing StudentsWho Speak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J Nurs Educ,2011,50(7):373-380.

[12]Wallace M,Hellmundt S.Strategies for Collabor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Classroom[J].Nurs Educ Pract,2003,3(2):89-94.

[13]Stephens M,Hennefer D.Internationalising the Nursing Curriculum Using a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 and Blended Learning[J].Nurs Educ Pract,2013,13(3):170-175.

[14]Mackay B,Harding T,Jurlina L,et al.Utilising the Hand Model to Promote a Culturally Safe Environment for International Nursing Students[J].Nurs Prax N Z,2011,27(1):13-24.

[15]Kelly J.The Essen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Aust Nurs J,2011,19(3):29.

猜你喜欢
学时护理学专业课程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