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惨世界》当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2014-03-12 19:57黄婧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冉阿让悲惨世界主教

○ 黄婧

(西北大学 现代学院,陕西 西安 710130)

人道主义是指人的使命、地位、本质、个性发展以及价值等理论与思潮。雨果认为,作为一个人就应该将“博爱与感恩”的精神发扬光大,能够通过感化与饶恕的方式来解决对罪恶的惩罚。回顾19世界灿烂辉煌的西方文学,我们不难看出,在雨果创作的作品当中,人道主义思想始终贯穿于全文,并且成为其创作的灵魂与主线所在,也就他心目中人道主义思想的主导作用以及在社会当中的重要性反映了出来。在绝大部分雨果的作品当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显而易见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是《悲惨世界》。

一、雨果在《悲惨世界》小说当中展示了“世纪三问”

1.第一问,冉阿让的贫苦潦倒。男子冉阿让的贫穷使得其一生都处于颠沛流离以及坐牢苦役当中。出生贫苦的冉阿让,为了谋取生计,做了很多低下的工作。他为了给姐姐家里面的孩子偷一块面包而被判刑,前前后后的坐牢让他在走出牢狱,重新踏进社会的同时,却感受到了孤零零的社会氛围,没有避雨之处,没有栖身之地,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社会。在得到了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之后。冉阿让开始广施济贫,但是就算是一系列的善意举动却无法将他与社会黑暗的现实、与法律、习俗之间的鸿沟填补。冉阿让就真的有错吗?不!真正有罪的是迫使其去实施偷窃的社会现实,是将他最基本生存权利都剥夺的统治者。如果要说他的罪过,唯一的罪过就是他贫穷的身份,仅仅是一个没有任何生存权利的贫苦工人。

2.第二问,饥饿让妇女堕落。原本,芳汀是一位纯洁、天真的少女,但是邪恶的社会将她玷污。她拥有自食其力的决心,但是债主与包工头无情的剥削让芳汀就算卖掉了自己的牙齿与头发之后依然没有任何的出路,最后只有沦落到出卖肉体的地步。雨果沉痛地说道,芳汀的悲惨命运完全就是因为这和罪恶的社会造成的,是社会造就了一个奴隶。

3.第三问,黑暗让儿童羸弱。冷酷、无情、黑暗的社会并不会放过压榨儿童。大量的儿童无家可归,芳汀的孤女小珂赛特非常不幸的落到了德纳第夫妇手中,让其从事远远超出了自身能够承受的体力活,大冬天需要到河里去取水,但是衣不保暖、食不果腹。

这三个问题都是将悲惨的世界完全地展现了出来。在这样的悲惨世界当中,雨果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的法律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并且颂扬人道主义精神。雨果批判现有的法律是最低级的法律,会让罪犯重复的犯罪,而只有人道主义才是最高级的法律,只有人道主义才能够让罪犯停止犯罪。

二、《悲惨世界》中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

1.仁爱与救赎——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雨果一生信奉的法则是仁爱与救赎,同时也是雨果对于这一个世界的看法,更是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之处。他认为社会就像牢狱,将人类的进步束缚着,而仁爱就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改变世界,拯救全人类。雨果不仅在自身的生活中融入人道主义,同时也在《悲惨世界》中将人道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

2.善与恶的角逐——人道主义思想的本质。雨果认为:人道主义才是最有力的武器。弱势群体的贫困无能、社会的黑暗残酷深深地刺激了雨果的心灵。他沉思、静坐,终于找到了人道主义思想的本质:在这一个世界当中,根本就是善与恶的相互角逐,任何不符合常理的现象都是通过善与恶的冲突来加以解释,所有的不和谐都是善与恶相互斗争的产物。但是,善必定会战胜恶,恶也必定会被善感化,最终两者还是会走向统一。雨果用人道主义思想贯穿整部作品,对当时法国社会中的黑暗不合理现象作出了深刻批判,对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极大的同情,他认为社会中的种种现象都和善与恶的角逐息息相关。在雨果眼里,整个世界就是善与恶的角逐场,他们的你追我赶构成了整个世界,而人道主义的成长则是不断妥协的过程,最终恶也变成了善。

三、人道主义的苏醒——冉阿让

因为一块面包使得冉阿让陷入监狱,并且因为多次的越狱,让他背负了人生污点。这样的变故使得冉阿让原本坚信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纯洁、善良都受到了极大的污染,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污浊,导致冉阿让成为一个盗贼。从监狱当中被释放出来之后,冉阿让一度处于走投无路的地步,不过天性善良的米里埃主教收留了他在家里面住一晚。但是,受到社会眼中污染的冉阿让却将米里埃主教家里面祖传的银器盗取,最后再一次被捕。在军警向米里埃主教提出询问的时候,问这一些银器是否是冉阿让从自己家里面盗取出来的时候,主教却说这一些银器都是自己送给他的,并且教主对冉阿让说过,希望通过这一些银器,能够将他已经堕落的灵魂拯救出来。

虽然在长久的牢狱生涯当中,冉阿让的灵魂已经堕落,但是却没有真正地泯灭良知。而米里埃主教这样的做法,却是人道主义当中救赎精神的完美展现。虽然冉阿让已经没有任何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过去,并且他可能会被一辈子都打上盗贼的印记,但是内心善良的米里埃主教的人道主义救赎却再一次让冉阿让内心的善良被唤醒。这个时候,冉阿让才真正地感受到以前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可笑,才能够将原本已经堕落的灵魂拯救出来。所以,在深深感动的同时,他讲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马德兰,并且走上了救赎的道路,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勤劳,成为一名大企业家,将自己赚取的钱财都施舍给了贫困的人们,最后成为市长。

在雨果希望能够传达的重要思想信念中,仁爱也是能够将已经失去的人道主义精神唤醒。仁爱就仿佛是小小的火苗,将冉阿让的生命之灯再一次点燃。等到冉阿让成为市长之后,以前不断地追捕、通缉他的警察再一次出现了,在监狱当中当苦劳工的时候,沙威没有少折磨他,并且滥用自己的权力,经常压迫监狱当中的劳苦人群。在这一次的街垒战役当中,沙威不幸被马里尤斯这边的人捕捉,而马里尤斯却是和冉阿让有着相互的合作。

对于冉阿让来说,沙威被捕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由于沙威是一个恶棍,并且常常地压迫自己,这样的恶棍即将被执行死刑,也是罪有应得。但是,不再是从前卑微人物的冉阿让,在受到了米里埃主教仁爱的感化之后,已经对仇恨怀恨在心。所以,在即将被执行死刑之时,冉阿让通过自己的仁爱将沙威感化,并且也放走了沙威。而仁爱始终都会有所回报。在马里尤斯身负重伤,在冉阿让的陪同下一起撤离的时候,又遇到了沙威,不过,沙威选择了将两人放走,然后投河自尽,将自己罪恶的一生结束掉,这其实就是雨果在文中埋下的救赎。

比天空更加宽广的无非就是人心。正是因为冉阿让重新选择了人道主义的仁爱之心,并且让其成为思想的明灯,也就注定了冉阿让不会再受到欲望的囚禁以及罪恶的困扰,能够通过自己的仁爱之心去救赎自己的灵魂。同时,沙威也是仁爱精神感化的人员之一,在冉阿让的宽恕之下,他也放弃了狭隘的想法,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虽然在最后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正是因为救赎,让他做出了选择,依然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

雨果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语:“在革命主义的绝对之上,必定会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存在。”当作者对冉阿让等人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以及对人物的刻画上,也将对广大法国劳动人员悲惨生活的同情表达了出来,将当时社会的悲哀、统治阶级的残忍以及法律的不公都揭露了出来,他希望通过宽容、博爱来感化社会当中的黑暗,因此,在《悲惨的世界》这一部作品中,无论是雨果本人,还是主人公的人道主义精神都完美地体现了出来,就仿佛是一场暴风雨,将人类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让人们懂得去热爱美好的事物、热爱生活,能够通过仁慈与爱去感化他人、宽容他人。

【参考文献】

[1]刘婷.论小说《悲惨世界》主要人物的电影重塑[J].电影文学,2013(8):78-79.

[2]赵丽颖.《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J].电影文学,2011(8):275-278.

[3]邹欣欣.浅析《悲惨世界》的善[N].文艺报,2008.

猜你喜欢
冉阿让悲惨世界主教
冉阿让的故事
不会祷告的土著人
公正与偏见
《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解读
中世纪英格兰主教档案及其史料价值
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试析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音乐的戏剧性因素
《悲惨世界》:坚持的意义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歌曲特点与演唱风格探讨
感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