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红娟 李之文
(1.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邢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是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已经印刷了二十多次,是在多所高校使用的很受欢迎的教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一些错误和缺点,谨提出来供编者和学习者参考,希望此教材会更臻完美(我们以2004年2月第16次印刷的版本为例)。
1.第82页指出普通话上声“在词语后、在降语调句末”读[21]调,举例是“修好[xau21]”。
如果按照此规则,那么90页第4行“人品”的“品”、第6行“班长”的“长”、第19行“小组”的“组”、第20行“领导”的“导”都是在词语后,调值都应注为21,但实际都注为214,而非21。这就与此规则矛盾。
到底哪种是普通话上声的读音呢?普通话的上声也有21变调,但那是在非上声音节前或者本调为非上声的轻声音节前,如:北[pei21]方、老[lau21]婆;在词语后或者在降语调句末时,上声字则读本调[214],如:
“修好”,“好”在词语后,读本调[214],而不是[21];
“他很好。”“你真好!”“千万要拿好!”“好”在降语调末,读本调[214],而不是[21]。
普通话中,“好”在词语后或降语调的陈述句、感叹句和祈使句句末时,仍读本调[214],而不是[21]。当然,在港台话和很多南方方言中,上声“在词语后、在降语调句末”确实是读[21],但在普通话中并不读[21],编者认为在普通话中也读[21],这是不准确的,应是编者受南方方言的影响所致。因此,课本上所有“在词语后、在降语调句末”的上声[21]调值都应改为[214],如84页第4行“下场”的“场”,第21行的“莲子”的“子”,等等。
2.第171页叠韵词的定义是“两个音节的韵母或韵尾相同。”
严密的说,叠韵词并不需要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只要是“韵”相同就可以了。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则只包括韵腹、韵尾两部分,不包括韵头。比如书中所举的“彷徨”、傀儡、荒唐、徘徊”都是韵相同而韵母不尽相同的例子。而“两个音节的韵尾相同”又太宽泛了,一般来说押韵需要韵腹和韵尾都相同。
3.第259页短语的定义是“短语又叫词组,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语法单位。”
这个定义不够严密。因为“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语法单位”还可以是句子,如“你好!”由两个词组成,但它是句子。相比之下,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第59页“短语是意义上和句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就更严密一些。
1.第58页国际音标简表中把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和舌面后(舌根)浊擦音都记为[]。
2.第72页讲“三合复元音韵母”时,举例说“球、火的韵母是[iou]”。
显然“火”的韵母不是[iou],而是[uo],“火”的韵母是二合复元音韵母,而非三合复元音韵母。所以“火”应该删去。
3.79页第2行上声调值的五度制调符为 1。
应该是 1。1用数字表示是535,1用数字表示是214。普通话上声的调值是214,五度制调符应是 1。另外上声调值的五度制调符还有两处不标准,即57页声调表“马”的标调和第83页第18行上声的标调。
4.第90页“班长”的音变记为“班[pan55]长[a214]→班长[pan55a214]”。
这是讲“辅音[n]作韵尾时常被后面音节声母发音部位同化而改变发音部位”时举的例子之一。其他例子是“申明、人品、感情、深厚”四个词语。这四个词语中第一个字“申、人、感、深”的[n]韵尾都被后面音节声母发音部位同化而改变了发音部位,分别变成了[m] [m] [] []韵尾,规律是变成了和后面音节声母相同发音部位的鼻音。如“品”声母[p‘]的发音部位是双唇,所以“人”的[n]尾变为双唇鼻音[m],人[n35]品[p‘in214] →人品[m35p‘in214];“情”声母[‘]的发音部位是舌面前音,所以“感”[n]尾变为舌面前鼻音[],感[kan214] 情[‘i35] →感情[ka214‘i35],等等。唯独“班长”中“班”的韵尾[n]没改变发音部位,因为“长”的声母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后音,按照这个规律,应该变为[n ]才对。
[ye~ I] 应是[y~ I]。课本讲的儿化规律是:“前一音节韵尾是[]的,失落韵尾([i] [y]还要加 []),韵腹卷舌并鼻化。按照这一规律,[ye~ I] 应是[y~ I]。
6.第363页条件句的关联词是“只要A,才B。只要A,就B。”
其中“只要A,才B”应改为“只有A,才B。”
7.365页并列句的关联词“不是A,就是B”。
应改为“不是A,而是B”。因为“不是……而是”是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而“不是……就是”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看书中举的例句也能看出这是印刷错误。如365页并列句的例句是“ 我不是不想走,而是目前还不能走。”也是用的“不是……而是”。同样在选择句中的例句是“不是为了自己准备嫁妆,就是为未来的女婿准备礼品。”
8.402页讲目的性因果关系,认为“前面的句子表示目的,后面的句子表示达到目的的行为、手段。”
应该是“前面的句子表示达到目的的行为、手段,后面的句子表示目的。看书中举的例句也能看出这是印刷错误。举例是“我勤奋学习,刻苦锻炼,为的是夺回那失去了的宝贵时间。”很明显,前面是行为、手段,后面是目的。
以上微疵并不掩盖此书的学术价值,但如果能够改进,使之更为完善,会更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邢福义.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国际语音学会.国际语音学会手册[M].江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