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问题产生的两个根源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理论

2014-03-12 20:01胡琦熊坤新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根源五位一体民族

胡琦 熊坤新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1)

从民族问题产生的两个根源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理论

胡琦 熊坤新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1)

民族问题;中国特色;“五位一体”;自然根源;社会根源

民族特征和民族性质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内外根源。民族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民族固有的自然特征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内核;由民族性质所引起的民族问题,则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为的关系,而这种人为造成的民族问题也是建立在不同民族特征这个基础之上的。而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五位一体”理论恰好将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中能够引起民族问题的内外因素,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进行了概括和引导、化解和消除,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理论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五位一体”体现科学发展布局,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大权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①金炳镐.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走向胜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体会[Z].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发展2012”学术研讨会,2012.。在“五位一体”总布局、总任务的指引下,为我们拓宽了学习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思路。

二、以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解读“五位一体”理论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有两个基本因素,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因此,要以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理论就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下面就分别进行解读。

第一,从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根源来解读。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指民族的特征、特点因素。民族之间在交往和联系中,由于各民族在自然特征(或民族性)上的区别而呈现出民族之间的差别。这种民族之间的差别,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民族之间的矛盾②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95.。例如,不同民族之间的传统和风俗习惯都是不尽相同的,这是各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界的对话以及在不同的人文环境中进行生产、生活所积累形成的,由于这种自然条件、宗教信仰和心理意识等都不尽相同,当在出现不同的民族特征和特点之后,各民族的出发点,即意识偏向都是有所差异的,所以,民族问题便很容易产生。

由于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存在范围、表现形式都是与民族的特征、特点相联系的,而且,由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反映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理论是对民族问题的根源——自然因素的合理解读与解决。本文中,笔者从引起民族矛盾的民族特征的4个维度出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理论为依据,来具体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理论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共同语言共同语言是民族的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映之一,也是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共同语言是同一民族的个体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不断与自然界进行对话,不断在彼此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相互交流感情中产生的。

共同语言在民族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强迫同化具有非常强的抗拒力,对共同语言越是打压,民族群众的反弹情绪就越是严重,对其处理的稍加不慎,就会成为民族矛盾的导火索。在现实生活中,就曾经出现过将汉语定为“国语”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这样的行为很明显是不尊重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尊重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的,也没有看到共同语言的所能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实际上,共同语言是人们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互依存而产生的,共同语言总是能够反映出民族群众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的特征,如赫哲族过去常以猎鱼而生存,其语言中就有较多的反映流水的词语,所以,对共同语言的尊重也是对产生共同语言的最原始母体,即生态环境的尊重。此外,共同语言更是许多民族文化的载体,像西藏的藏戏这样的民族艺术是绝对不可能脱离民族共同语言的。最后,共同语言更是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才得以产生和发展,它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用于交往、交流,甚至于交融的工具。

共同地域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体居住生活的地区,它是民族的生产、生活、繁衍的空间场所③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95.。虽然,随着民族的不断发展,各种迁徙流动和散杂居的现象不断涌现,但是,共同地域始终是形成民族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共同地域是民族成员进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更是生态建设的依托物与反射物。因为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所以就更加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模式,实现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为此,必须贯彻十八大的相关要求,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节约;加大民族地区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对共同地域特征的一种重视,对民族地区以及全国的总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经济生活主要是指经济的联系性,或叫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②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95.。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实体的4个特征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牢固的共同地域的可靠基础。

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地改善民生,而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生的改善才能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才能有效地避免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的发生。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③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7.所以说,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党的十八大在“五位一体”建设中始终将经济建设提出来并置于其特别重要的位置,就是直视了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直视了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民族地区之间的差距问题,直视了民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

共同心理素质共同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上的东西。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历史发展以及地理环境等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它是伴随着民族其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反映这些(特征)而形成、变化的,是和民族的其他三个特征密切联系着的④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95.。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因素对共同心理素质也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共同心理素质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它却是团结民族成员的重要精神纽带,其对民族同化有着极强的抗拒能力,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护卫作用。

民族文化的合理传承与保护对积极健康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十八大报告中的第六点就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里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这里指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都必然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所有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文化的传承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大。在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并日渐加快的今天,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也日显重要,并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合理继承自身文化和必要借鉴其他文化的互动中,在尊重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建设有竞争实力、有发展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六条的第三点中又反复强调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这都突出地说明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

总之,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是与民族特征(自然因素)相联系的,民族特征是内因。因为民族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民族的自然特征上,即表现在民族性之上,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固有的特征,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内核。而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总任务恰好将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能够引起民族问题的民族特征所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这5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引导,这种概括性的全面布局不仅仅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了总体性的认识,更是在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实际地运用。

第二,从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来解读。社会因素,即由民族的性质引起的社会根源,也就是人为地违反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导致的问题,这里既包括对民族的错误的看法引起的问题,也包括对民族及与此有关的问题的认识不足和处理不当等引起的问题①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95.。引起民族问题的社会因素更加侧重于人为的因素,在这里将社会因素分为社会革命因素和社会建设因素进行分析,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理论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进行探讨。

社会革命因素社会革命就是先进的社会力量摧毁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历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在现阶段,各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落后的生产关系,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建立新型的、和谐和生产关系,真正实现民族的平等、团结、繁荣和发展。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解决民族问题的社会根源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总任务,将政治建设,即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列为其中之一,正是体现了政治建设是保障这一理论的指导思想。

一方面,只有进行政治建设,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基本制度的确立与实施,才能确保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执行,才能确保全国的人民群众不分民族的一律平等,只有政治建设才能保证政治体制不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真正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将民族问题的根源进行遏制,真正将新型的民族关系推向不断发展的道路。

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不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总任务,而且还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这关于党建的“五位一体”。这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的新布局,是指引全国各民族科学合理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总任务是全面的、完整的、总体的在宏观上对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其中政治建设是总布局、总任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而涉及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五位一体”则可以理解成是对政治领导主体进行政治建设过程中的素养、准则和能力的一种总体规划,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当然也是政治建设的主力军,所以,中国共产党只有进行肌体的自我净化,才能将政治建设与时俱进地进行下去,才能在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民族问题。

社会建设因素社会建设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内容,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具有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证,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使各民族达到经济文化上的事实上的平等,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

从中国现状来看,大多数的民族问题都不再是对抗性的民族问题了,因为经历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民族压迫剥削的对抗性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了;那么,目前的民族问题主要是民族间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的问题。

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总任务,其中的政治建设对我国各族群众的政治权力提供了保障性基础;其他的四个方面,即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则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政治建设为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基本的权力保障,社会的全面建设则为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根本的动力源泉。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突出地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上。一方面,党和国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全面总体发展;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需要逐步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才能逐步消除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才能解决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此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各项国家建设,也是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目的。

综上所述,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是与民族特征(自然因素)、民族性质(社会因素)相联系的。民族特征是内因,民族性质是外因。因为民族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民族的自然特征上,即表现在民族性之上,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固有的特征,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内核,只有通过“五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这5个方面的全面努力,才能够将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中已经和有可能引起的民族问题不断化解和消除。由民族性质所引起的民族问题,则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为的关系,而这种人为的操纵民族性质(或者说利用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性质)而造成的民族问题也是建立在不同的民族特征这个基础之上的,所以将产生民族问题的社会因素归为外因。在影响民族问题的外因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总任务中的政治建设将控制和解决社会革命因素所引起的民族问题,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将对社会建设因素起到更加积极和明显的效果,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的产生。

Understanding the Five In On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wo Main Roots of Ethnic Problems

HU QiXIONG Kunxin
(Institute of China’s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

ethnic problem;Chinese characteristics;Five in One;natural root;social root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e ar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urce of ethnic problems.Ethnic characteristics are prominently manifested in inherent natural features of the people,which cannot be modified by anyone’s will and constitute the kernel of ethnic issues.Ethnic problems caused by ethnic nature,on the other hand,are mostly factitious.Man-made ethnic issues also have a basis in ethnic characteristics.The Five In One theory proposed by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generalizes,guides,defuses and removes the four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common language,territory,economic life,an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that could cause ethnic problems through the five dimensions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political construc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social construction,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so that ethnic problems can be resolved at the root.

胡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伦理学。

熊坤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C951

A

1009-9506(2014)07-0050-05

2014年5月21日

猜你喜欢
根源五位一体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