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王蕾,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责任编校:郑利玲
义素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标示、语义原子等等。传统语言学分析词语的意义,一般到义项为止,现代语言学则进一步把义项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如“男人”这个义项可以分析为[男性、成年、人]。其中[男性]、[成年]、[人]就是三个义素,这三个义素组合起来,就构成“男人”这个义项。又如“镰刀”,《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收割谷物和割草的农具,由弧形的刀片和木把构成”,按照义素分析方法,这一词便可分解为三个义素:[农具]、[用于收割谷物和割草]、[由弧形刀片和木把构成]。义素是通过一组相关词语的比较而分析出来的相互区别的语义特征。如“男人”的三个义素,就是通过“男人”与“女人、男孩、女孩”相互比较而分析出来的,其中[男性]这个义素是“男人”、“男孩”与“女人”、“女孩”相互区别的语义特征;[成年]是“男人”、“女人”与“男孩”、“女孩”相互区别的语义特征;[人]则是这些词共同的语义特征,又是它们与“公牛”等词语相互区别的特征。义素分析又叫构成成分分析,最早由丹麦的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20世纪40年代提出,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最初主要限于对实词中的部分名词、少量动词和形容词,而且主要是其中的部分类义词,范围还比较小。现今义素分析理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中,不但能分析类义词,也能分析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不但能分析实词的词汇意义,也能分析虚词的语法意义;不但能分析词和语素的概念意义,也能分析词或语素的附加意义,包括评价意义、语体意义等。
本文主要探讨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义素分析法可以清楚、深刻地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便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语的意义。有些近义词虽然给学生反复讲,但由于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效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引入义素分析理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爱好-嗜好”是一组近义词,[爱好]=[+对某事物有兴趣+喜爱-不良习惯+程度轻],[嗜好]=[+对某事物有兴趣+喜爱+不良习惯-程度轻],通过义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词语有共同之处——[+对某事物有兴趣+喜爱],也有不同之处,前者是[–不良习惯+程度轻],后者是[+不良习惯-程度轻]。又如“错误”与“缺点”有些学生经常混淆,如果引入义素分析法,就可以使学生明白这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异,错误=[+问题+不对+特征],缺点=[+问题+不好+特征],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两个词语差异的核心,前者指“不对”,后者指“不好”。又如下面这些近义词,看-见-望、边疆-边境、取消-取缔、果断-武断、树-树木等。
[看]=[+用眼+向一定方向]、[见]=[+用眼+向一定方向+有结果]、[望]=[+用眼+向一定方向+往远方]
[边疆]=[地域+靠近国境+面积大]、[边境]=[地域+靠近国境+面积小]
[取消]=[+不让继续存在+程度轻]、[取缔]=[+不让继续存在+程度重]
[果断]=[+做某事+干脆+褒义]、[武断]=[+做某事+干脆+贬义]
[树]=[+木本植物+通称–总称]、[树木]=[+木本植物+通称+总称]
义素分析也适用于区别反义词。反义词以同一语义场的核心义素为前提,其意义的对立是区别义素,义素分析使反义词的同与异一目了然。如“鳏夫”与“寡妇”这两个词,学生只对“寡妇”这个词比较熟悉,对“鳏夫”这个词比较陌生,如果引入义素分析法,就可以比较简明地进行讲解。[鳏夫]=[+人+成年+丧偶+男性],[寡妇]=[+人+成年+丧偶+女性],可见,“鳏夫”与“寡妇”都是指成年人丧偶,所不同的是,“鳏夫”是指成年男性丧偶,“寡妇”是指成年女性丧偶,这样通过义素分析,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抓住关键。可见,利用义素分析来说明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既方便又简明,有助于学生对词义的学习和掌握。
其次,义素分析法有助于说明词语用法和组合能力,便于学生组词造句。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正确使用“勇气”与“勇敢”,主要是没能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果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这两个词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勇气]=[+不怕危险困难+有胆量+有气魄+名词],[勇敢]=[+不怕危险困难+有胆量+形容词],很明显,“勇气”是一个名词,“勇敢”是一个形容词。又如“拘泥”与“拘谨”也是一对近义词,[拘泥]=[+不知变通+受约束+充当动词],[拘谨]=[+不知变通+受约束+充当形容词],可见,“拘泥”与“拘谨”虽然都是指“不知变通”与“受约束”,但前者是一个动词,而后者是一个形容词。又如“侵占”与“侵犯”,乍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实际上这两个词语的组合能力是不一样的,[侵占]=[+非法占有+损害他人-接抽象事物],[侵犯]=[+非法占有+损害他人+接抽象事物],可见,“侵占”的是“非抽象事物”,“侵犯”的是“抽象事物”。又如“爱护”与“爱戴”,[爱护]=[+喜爱+拥护+与人或物搭配]、[爱戴]=[+喜爱+拥护+与人搭配],其组配能力也不一样,“爱护”的可以是“人或物”,而“爱戴”的只能是“人”。可见,义素分析法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再次,义素分析法有助于准确地掌握词语的附加意义。词语的语汇意义是词语在语汇系统中的独立的意义,一般分为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两大类。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指称意义等,是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附加意义是词语所体现的各种联想意义或色彩意味。主要包括评价意义、语体意义等。通过义素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词语的评价意义、语体意义。如“保护”与“庇护”的概念意义一样,都是指“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褒义],[庇护]=[+尽力照顾+使不受伤害-褒义],可见,其评价意义不一样,前者是一个褒义词,后者是一个贬义词。又如“团结”与“勾结”的概念意义一样,都是指“为着一定的目的结合”,[团结]=[+活动+结合+正义目的+褒义],[勾结]=[+活动+结合+邪恶目的+贬义],可见,其评价意义不一样,前者是一个褒义词,后者是一个贬义词。又如“月儿”、“月球”与“月亮”,其概念意义都指“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表面凹凸不平,本身不发光,直径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三者的语体意义不同,分别是口语、书面语、口语或书面语。
最后,义素分析法还可以帮助分析一些典型的修辞手法。这里以比喻为例来说明义素分析法在分析修辞现象中的应用。所谓“比喻”其实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打比方。这种“相似点”在语义上的表现也就是义项之间要有相同的义素,这些相同的义素要么是能够分析出来的,即显性的,要么是隐性的。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句,本体是“月光”,喻体是“流水”。“月光”的概念义指“月亮的光线,是由太阳光照到月亮上反射出来的”,“流水”的概念义指“流动的水”,这时候有学生就会问老师不是说比喻句中的喻体要同本体具有相似性吗,怎么看不出本体“月光”与喻体“流水”之间的相似性呢?这确实给老师提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有些老师可能会从别的方面找答案,但如果从义素分析的角度去讲解,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月光:(概念意义:月亮的光线)
(附加意义)[+接连不断][+银白色][+柔和]
流水:(概念意义:流动的水)
(附加意义)[+接连不断][+银白色][+柔和]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月光”与“流水”的概念义素不同,可见它们不是同类的,但它们的附加义素相同,可见它们又有相似之处。正是“月光”与“流水”在附加义素上的相似性,使“月光”和“流水”构成了本体与喻体的关系。
有时学生会对一些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感到疑惑,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祖国啊,我的母亲!”这样的句子,有时候学生就会问,“祖国”指“自己的国家”,而“母亲”指“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如果用义素分析法表示的话,一般可以表示为[+直系亲属 +长辈+女性],两者不匹配,但大家为什么都这么说呢?这时候有的老师会这样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是一种修辞现象,学生表面上虽然接受了但还是感到不是十分明白。如果采用义素分析方法,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时候可以告诉学生,“母亲”的概念意义可以分析为[+直系亲属+长辈+女性],同时其附加意义可以分析为[+亲切+亲爱+可爱],而“祖国”的附加意义也可分析为[+亲切+亲爱+可爱],正因为在附加义素上的一致性,所以可以说“祖国啊,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