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飞英
本地化与翻译教学模式创新
余飞英
阐述了本地化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分析本地化对当前翻译教学的启示作用,提出了翻译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试图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出本地化翻译教学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
本地化;翻译教学模式;创新
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将本地化定义为“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修改以应对不同市场间差异的过程。”[1]。本地化致力于推动企业和产品全球化,适应用户的功能要求,消除语言和文化障碍,以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而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质量。[2]
1.1 本地化行业的发展
1993年我国本地化行业破土,但当时软件种类稀少,本地化服务仅限于软件的英译中翻译、术语管理和产品手册桌面排版,本地化行业流程和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从1995年到2002年,国际知名的本地化公司打入中国市场,如美国ALPNet(奥立)、德国翻译技术开发商塔多思(Trados)公司在北京成立办事处。国内本地化行业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一线城市出现了知名的本地化公司,如:北京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艾朗科技有限公司等。2003年到2004年,国内一些本地化公司的业务出现很大转变,逐步向外包服务商转型,另一些本地化公司向多语种本地化服务商迈进。
1.2 本地化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据LISA统计,全球每年本地化行业的市场需求至少可达200亿美元左右。我国本地化服务每年的市场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由于语言服务行业出现的服务分工多样化、精细化趋势导致语言服务人才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即低端的口笔译市场供大于求,而高端市场,如本地化服务、翻译项目管理、文化及科技产品的外译、会议口译(同声传译)等则供不应求。研究表明,翻译项目经理、高级译审、专家级高级翻译是我国服务业的急需人才,与本地化服务相关的技术写作人员、技术经理、文档排版员、多媒体工程师等市场缺口也很大。[3]
本地化翻译与非本地化翻译的主要差异在于,非本地化翻译通常是在原文完成后进行,而本地化翻译(尤其是软件本地化)经常是要委托产品和不同的本地化语言版本同步上市。[4]
本地化与翻译的关系业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本地化是翻译范围的扩展,是运用电子技术对不同的文本类型改编;也有学者认为本地化译者更重视译后的改编和设计,更多地考虑目标市场的语言文化。无论何种看法,都说明了翻译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本地化成为了翻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拿大、美国等一些高校已经在近几年课程设置中系统地开设本地化课程。如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施里夫教授的软件本地化课程主要是介绍软件、网页其它电子文档的本地化和国际化概念和技术,其具体课程内容包括:本地化市场和过程简介;与本地化相关的主题介绍(软件、网站、文化等);本地化工作者的软件和工程项目概念介绍;本地化工作者的工具(包括翻译记忆、机器翻泽、扫描等工具的使用);软件国际化和本地化(偏重操作);网站本地化(偏重操作);本地化质量检测;本地化和国际化项目管理;本地化和国际化展望。从以上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教授该课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运作过程、标准、有用的技术操作等一些实用概念,这至少给我们翻译教学以下几点启示:1)翻译教学只单纯以培养文学翻译为主已很难应对翻译市场的需求;2)翻译教学过程概念中媒介和技术的含量越来越高;3)翻译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实现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的紧密联系成为必然,合作平台有待快速建立;4)具有本地化翻译技术和经验的师资急需规模性地培养。
国外高校近10年来也陆续开设本地化翻译课程,如爱尔兰莱姆瑞克大学设立的“软件本地化力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Software Localization),是全球第一个本地化硕士学位点。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3年起开设了本地化证书项目,该项目包括23门专业课程。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高级翻译学院开设“翻译本地化管理硕士”(Translation&Localization Management)专业学位点。我国到2012年,全国已有159所大学开设MTI翻译硕士专业。天津南开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开设“本地化翻译”MTI课程的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等也相继开设了“本地化翻译”课程,但相对于本地化翻译市场来说,课程的开设规模和力度还需加大。其中改革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创新,是现阶段解决翻译教学与行业市场脱节的良好途径和尝试。
3.1 翻译教育思想和理念创新
大部分翻译教师毕业于外语专业,很少有在语言服务企业历练的过程,他们对于信息时代翻译技术的流程和环节以及这些技术的掌握感到生疏,翻译教学的课堂多以讲授翻译理论、传授翻译技巧为主。而现代翻译技术教学应以服务行业为理念,应根据行业中主流技术来开展教学。在确立了这样的翻译教育理念前提下,学校才有可能为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有目的地培养和引进师资、改革现有的翻译课程设置;翻译教师才有可能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本地化翻译能力,并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创新。近年来,云翻译、语联网、敏捷翻译等新型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不断涌现。[5]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要顺应社会对职业化译员的要求,既要培养语言和翻译能力,也要培养技术和管理能力。
3.2 翻译教学内容创新
在很多西方国家已不再讨论翻译教育是否应该包括翻译技术的教学,而是讨论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把技术和翻译结合。国外本地化翻译教学课程多为硕士阶段开设。但笔者认为,目前翻译专业的本科阶段,也应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翻译行业及行业标准,运作流程及数据资源等。这样不仅促使学生了解翻译市场,也激起他们主动掌握翻译技术的积极性。教师应逐步介绍网络、CAT(即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语料库、桌面排版系统及本地化工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翻译工具库。
3.3 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
200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自主设置了翻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翻译学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短短10年时间,翻译已经进入全新时期,对技术和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翻译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在于技术和合作方面的创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的深入发展,本地化行业呈现产业化、全球化、信息化、流程化、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特征。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翻译市场需求,提高实际翻译能力,培养既有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又懂得相关专业并能熟练使用翻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各高校的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开设与翻译技术相关的课程或者在翻译课程的内容和操作中加入技术的成分,如让学生尝试较为简单的Googletranslator toolkit,或Trados、Wordfast、Across、Lingotech、Snowball等的有关产品)并会用google docs或者typewith等界面,合作完成翻译项目。
合作方面的创新包括学校与机构、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在翻译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创新。随着本地化翻译协会的成立,翻译行业机构对企业和高校应起到指导作用,并积极搭建翻译企业和高校翻译教学的平台。学校应主动寻求翻译企业的帮助,请企业的专家到学校参与课程设置、翻译技术创新、师资队伍培养以及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定期邀请翻译行业专家讲座,并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企业也可以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根据企业的特点,在高校实行订单式培养,真正实现产学研的紧密合作,从而使校企之间的双向合作成为改善翻译人才培养和市场脱节的最直接途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国内名校可走出国门,跟世界一流的高级翻译学院合作,带动中国本地化翻译行业的发展;而开设了翻译专业的其他高校也应尽快向国内翻译教学走在前列的高校取经,并定期选派教师学习、研讨。
学生翻译能力的习得有两个来源:一是在和同学老师的合作过程中,逐步了解翻译的性质、特点、规范和标准等,并且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加深认识;二是在翻译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重新认识自我,包括长处和短处,然后在实践中持续练习,发挥优势,补足缺陷,逐步实现从翻译生手到翻译能手的转变[6]。翻译模式的创新需要翻译教师在课堂上转变传统角色,由讲授者转变为组织者,根据学生兴趣及专长,可以分成相对专业的翻译小组,并由教师联系该专业的企业专家指导,每一个小组可通过微信、博客等在线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交流、学习、研讨,课程考核重点考核课外作业和微信、博客的参与情况,翻译教师可借鉴国外教学方式,经常性地布置对应用技术的评价、反馈,以及对阅读材料或上课的感想等需要独立消化和思考的作业。教师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尝试每个小组建立翻译术语或工具库,在班级微信群中共享。这样的翻译教学模式,不是通过灌输式的方式,而是在合作学习研讨中构建翻译能力。
[1]ARLE.R LOMME.全球化行业入门手册[S].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2007:14.
[2]崔启亮.中国本地化行业二十年(1993—2012)[J].上海翻译,2013(2):20.
[3]王传英.2011年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J].中国翻译,2012(1):68.
[4]ESSELINK,BERT.A Practical Guide to Localization[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House,2000:2.
[5]崔启亮.产业化的语言服务新时代[J].中国翻译,2013a.(增刊):38.
[6]吴文安.学生自主选材翻译实践课可行性研究[J].中国翻译,2010(5):45-46.
Localization&the Innovation of Translation-teaching Mode
YU Fei-y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ized industries and demands for talents,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localization on current translation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translation teaching concept, content and the new measurements of teaching mode i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localization;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innovation
H315.9
A
1674-2346(2014)04-0112-03
10.3969/j.issn.1674-2346.2014.04.023
(责任编辑:竺小恩)
2014-09-15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12XKGJ13]
余飞英,女,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教学与研究(浙江 绍兴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