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琳琳 (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 210046)
近些年来,随着实用主义的盛行,让哲学走入世俗生活的呼声越来越大。哲学践行的热潮已席卷而来。许多新兴的活动和和职业都与后现代相结合、与社会上的各种危机相关联。哲学践行也不例外,它针对各个具体领域产生出了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形式,因而当今学界存在众多有关哲学践行的概念。例如,针对孩子的哲学践行、针对企业或商业的哲学践行以及咨询性的哲学践行等。现今有不少人在不同的国家从事各式各样的哲学践行工作,正如不同的人以各种方式从事理论哲学研究一样。1哲学践行的倡导者经常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足不值得过的。”从事哲学践行的哲学家运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法,帮助人们审视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帮助人们自我面对并解决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哲学问题。2南京大学的潘天群教授坚信思想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口号是“哲学使生活更美好”,3并以此为宗旨展开了一系列哲学践行活动。哲学漫步是这一系列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这次漫步是由荷兰伊拉兹马斯哲学践行研究所的Peter Harteloh 带领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哲学践行小组进行的。哲学漫步不同于普通的走路。哲学漫步对领导者和参与者都提出一定要求。领导者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并声明漫步中的规则,掌控漫步的进程以及对参与者思考方式做概括总结。参与者不需要提前做准备,但要听从领导者的安排和游戏规则。动态的哲学漫步能让你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并感受到自我的力量。与动态的哲学漫步相比,静态的禅修又会挖掘出不同的东西,会经历不同的体验。我有幸参加了台湾佛光山举办的“国际生命禅学营”,它提供了一周的禅修体验课。禅修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一直是静的状态,它是动与静相互结合的,关键是在动中求静。在绝对静的状态下,去认识自我、感悟人生。
哲学漫步不是长途跋涉去旅游参观哲学家的住所和工作场所,也不是感悟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更不是在城市中有趣的地方玩耍和游荡。哲学漫步是在走路过程中把思考问题进行概念化,从而达到把哲学用于生活、指导生活的目的。漫步是生命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同时也是许多哲学家感兴趣的行为方式。在中国,老子把漫步当成是思考的天马行空;孔子则用漫步开发不同的思考方式;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把和斐德罗的漫步当成是哲学化的恰当方式;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漫步即是教学。欧州近现代哲学中,卢梭把漫步当成一种发现自己的方式;康德漫步当成思想的原则;尼采把漫步当作是对生活努力挣扎的一种隐喻;海德格尔把漫步当成是通过自然而获得灵感的归宿和源泉。在印度,甘地把漫步当作是一种神秘的体验。在日本,西田几多郎把漫步当成是冥想和沉思。4总而言之,哲学漫步是一种哲学化的形式,是一种哲学践行。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任务主要有三项。首先是要挑选一些哲学家的语录。语录的运用提升了一个漫步的哲学特点,是作为一次哲学漫步的标志。按照参与者的学习背景和人数多少进行选择。在南京大学校园内的哲学漫步共有11位参与者,这些参与者都是具有哲学和逻辑学学习背景的中国学生。但这次哲学践行是和相对不熟识的一群人。因此,领导者Peter Harteloh就大胆选择了相对比较专业的,来自东方和西方哲学家各式各样的语录。在漫步开始前,领导者把写有语录的纸条发给参与者,每一位参与者在漫步开始之前拿到一条语录。
其次是设计路线。虽说是漫步,但不能自由散漫地乱走。在漫步之前一定要设定一条路线,在漫步时要按照路线走。漫步的长短取决于参与的人数,平均每个人有5分钟的时间。然而路线也不要设计得太远,因为漫步其间会有停顿的交流时间。例如,南京大学的哲学漫步有11位参与者,则需要设定一个55分钟的漫步,其中包括长时间的叫停。需要注意的是,设定的路线只有领导者或者带路人知道,其他参与者不能提前知道路线。这是为了给参与者营造一种未知的氛围,使参与者在未知中前进和思考。
最后要制定漫步进程中的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哲学漫步也是如此。哲学漫步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我们要么就是走路,要么就是交流”。这就是说,走路和说话不要同时进行。走路的时候参与者要保持沉默专心走路,想要说话交流的时候就叫停。有人叫停后,大家都停下来听叫停的人讲话。漫步还要求参与者在漫步开始时从语录中抽象出一个他认为的最重要的概念,并找到这一概念最重要的理由以及在走路过程中选择一个与之相关的地点。
(2)漫步阶段
漫步的大致过程如下:由领导者带领我们沿着路线走。当一个人碰到概念化的地点时,我们停下。参与者叫停,读这句引语,提到他想到的概念并且解释概念、地点和引语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小组的人允许问问题、评论、判断或者讨论。他只是从中选出一个他认为的最好的问题,不用回答问题。在叫停之前,参与者走路时头脑中有一个概念;叫停之后一直到漫步结束,他走路时头脑中有一个问题。哲学中问问题、解释、概念化等这些基本能力都是在我的哲学漫步中构建起来的。在概念化的地点我拍照留念,然后我们继续走。
可以看到,哲学漫步是一种走路与站立、安静与交谈、内在与外在对话的动态与静态的交替过程,也是一个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心智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漫步中有走路和停歇的交替,这是生理上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按照规则,走路时要保持沉默,走路和讲话不能同时进行,这就是说安静与交谈是在静态与动态中交替进行的。在走路时虽没有开口说话,参与者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我对话。按照要求参与者还要联系外在环境思考问题,这也是参与者与自然风光、城市街道进行对话。当叫停后,大家按要求进行哲学化的交流,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话。这也是心智活动三大方面。漫步中的心理活动就更多了。参加时,对漫步的一切充满好奇,对哲学漫步能否哲学化能否有所收获的猜疑。因为参与者不知道路线,这一挑战使漫步有了未知的兴奋感。参与者不得不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选择,他们必须下决定并证实自己的决定,就像在真正的生活中。
(3)总结阶段
漫步结束后Peter Harteloh安排一个以苏格拉底对话原则式的小组讨论。这个讨论是不可或缺的。讨论的主题有两项,一是给参与者机会去解释他们的概念化的过程以及说出他们在漫步中的体验;二是处理参与者所选择的问题以及研究概念化的方法。在漫步时所拍的照片在讨论时会用到,它们帮助我们回忆当时的地点和场景,以致于讨论关于个别事例、问题、原则和概念的对话能顺利进行。
解析:由纯合灰体菜粉蝶和纯合黑体菜粉蝶交配,子代全是灰体可知灰体对黑体为显性。由题意可知,该题必须先用哈迪-温伯格定律定律:p2+2pq+q2=1,p+q=1,其中p、q分别表示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p2、2pq、q2分别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出F1中A、a的基因频率。由于自由交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亲代A、a的基因频率与F1相同,然后再利用方程思想解题,如下:
讨论会结束后希望参与者能记录漫步中的收获和感悟,学习概念化的不同方法,并能对自己概念化的方式有所反思,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考方式。
由此可见,哲学漫步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促进思考;二是提供概念化的方法。概念化可理解为使思考系统化条理化,使认知体系保持前后一致、条理更清晰、内容更丰富。这两点都是旨在掌握哲学化的方法,把哲学用于生活中,让哲学指导生活,使生活更美好。
禅就是道,就是本体,就是天道自然。禅是哲学追求的境界。修,是修行、修练,就是一种作为,一种行为方式。或者像道家讲的要得道成仙,或者像佛家讲的修练成佛,或者像儒家所追求的内圣外王。修是一种通达到这一哲学境界的行为方式。可见,禅修无疑是一种哲学践行。
禅修包括很多形式,例如:山水禅、打坐、跑堂、瑜珈、吃茶、用点心、出坡做务、棒喝等等。打坐又称为坐禅,是禅修的主要形式。打坐又分为双盘、单盘、散盘。双盘难度最大却是最易开悟的姿势。对初学者一般要求单盘,若单盘也坚持不住也可散盘。山水禅其实就是在大自然中的坐禅。清新空气、鸟语花香提供了宜人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更容易做到心平气和、气息通畅。跑堂是指绕着一个圆圈昂首阔步向前走。坐禅时间一长,就会腰酸腿疼,跑堂就是缓解这一症状的最好方法。
提到吃茶,唐代赵州禅师有一段著名的公案。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5禅就在吃茶中,意思就是:“你自己去品味吧”。禅理不是用语言能表达清楚的,只有你自己慢慢的悟,细心琢磨,反复推敲,向品茶一样的去“品”,在吃茶中慢慢品味茶的苦与香,功夫到了,自然就悟到禅了。
此外,禅修还有一项是出坡做务。出坡做务一般是打扫庭院、修剪花草等,是人与自然接触,感悟内心、感悟自然,并从中发现自我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联系。还有一种广泛的出坡做务就是指劳动,包括打扫净房6、侍茶倒水、打扫禅堂、行堂7等。通过这些劳动让人学会无私奉献,从而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可见,从打坐到跑堂,从吃茶到出坡做务,从用点心到瑜珈,从沉寂到当头棒喝都是静态与动态的交替过程。
禅修很多讲究,这些规矩都是帮助人们开悟的。比如:禅修期间禁语、严格遵守时间流程、除吃饭外不得离开禅堂、严禁与外界联系、没收一切非生活必需品等等。
禁语是指在禅修期间不准与他人交谈,否则会被师父挂上饶舌牌以示警戒。不与他人交流的目的是让自己反观其心,从而达到与外界无纷争的静心状态。从身处无物、反观自身的修行来看,我们很难想像禅修期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严格按时间流程走的。起床时间、坐禅时间、跑堂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到睡觉时间都是固定的,并且每天都如此。这也是为了符合人类活动的规律性。禅修期间,除了吃饭外,其它所有时间都是在禅堂中度过的。禅堂的外围就是睡觉休息的宿舍,所以晚上也是守着禅堂的。每天都按时间安排好了,禅修者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去做。进禅堂前,把所有的非生活用品全部没收,包括手机、相机、钱包、钥匙、证件、手饰、书刊杂志等等,只留下最最简单的生活用品。这也就杜绝了与外界联系的可能。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一切杂念,关注自我的内心。
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以及心智活动都是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哲学漫步以走路的方式实现了以生理活动的动态带动心理活动和心智活动的动态,坐禅修行以打坐的方式实现了以生理活动的静态平抚心理活动和心智活动的静态。这些哲学化的方式和手段有效地促进了动态下身体的成长、心理的健康、思维的活跃,也同样提供了一种让身体休养生息、内心平静祥和、减缓认知紊乱病痛的人文关怀路径。这种意义上的哲学践行也是一种哲学治疗,帮助人们摆脱痛苦的折磨,走出思想的困境。哲学漫步和禅修都是哲学践行和哲学治疗的路径。个人觉得在这两种路径进入的哲学践行中受益颇多。本文旨在把哲学漫步和坐禅修行中的哲学思考和心得体会和读者分享,让哲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信念深入人心,促进国内的哲学践行活动进一步发展壮大。
注释:
1.奥斯卡·博列尼菲尔,龚艳. 哲学践行:从理论从向实践的哲学运动[J].南京大学学报,2013(3).
2.潘天群.哲学践行的分析哲学路径[J].南京大学学报,2013(1).
3.丁晓军.哲学使生活更美好——第一届哲学践行工作坊综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1).
4.Peter Harteloh, “The Nine steps of a Philosophical Walk”(未出版).
5.出自《赵州禅师语录》
6.净房,是佛门中对厕所的称谓。
7.行堂,在佛门中是指给吃饭的人增减饭菜这一劳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