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峰 邢 健 马 杰 (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文化惠民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石家庄市群艺馆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始于2009年,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创新、深入、扩大,在培训辅导、馆舍开放、完成政策性导向型群众文化活动任务等各方面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无论是距离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是和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笔者亲身参与和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汇总,仅从群众文化活动方面进行分析。
近年来,石家庄群艺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服务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充分发挥优势,抓准定位,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扩充“文化活动菜单”,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权益搭建平台。
1.工作方法日趋完善。2011年,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精神,尝试推出了一系列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在工作方法、阵地建设上为“文化惠民工程”下大力、出实招。一是进一步明确思路。从制定、完善制度入手,跳出传统的群文工作模式,走向全面开放的大文化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多功能向综合功能的转变、由单项供给向多项互动的转变、由看门守馆向开门办馆的转变”,使群艺馆不单是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内容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强大引擎。二是完善设施建设。首先将开馆时间延长至每晚21:30,并把馆内5个排练厅(室)免费开放列入服务内容;与此同时,开辟、打造出百姓展厅、百姓讲堂、戏曲票友之家、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室等多个场地,常年举办各类公益性展览、讲座、戏曲票友演唱等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
2.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积极开展“送文化”服务。采取艺术知识普及与特色培训相结合、市区和各县市区联动相结合、公益辅导与社会培训相结合、阵地与基层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不断延伸培训触角,拓展培训范围,定期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公益性辅导活动,足迹遍布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社区、农村、建筑工地及农民工子弟学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直接享受文化服务。先后举办“深入基层、文化惠民”公益辅导,农民工子女免费艺术培训,石家庄市基层文化培训工程文艺骨干培训班,农民免费舞蹈、声乐、书法、美术培训,留守儿童免费舞蹈培训等各类公益辅导、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三年来,累计辅导(授课)达10000多课时,先后有近4万人(次)参与其中,并从中直接受益。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种文化”活动。馆内现有群星艺术团、青年艺术团、老年艺术团等馆办团队近20支,包含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艺术门类,总人数达3000多人。为向这些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服务,并使其在“文化惠民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不但免去他们在馆内活动的一切费用,而且安排专业老师定期对其进行辅导,排演出多个文艺作品,常年跟随“彩色周末”、文化游园、基层慰问等活动下基层、到厂矿、进社区以及建筑工地进行演出,激发他们的文化创造力。同时,这些文艺团队也大力开展自办文化展演活动,展示“种文化”活动成果。
3.活动内容、形式不断创新。一是常年不断坚持开展广场活动。先后在省会主要广场、公园举办“庆新春·欢乐大广场”,“鼓王争霸赛”、群众舞蹈“千人大比舞”表演赛,“盛世欢歌”文化游园、“彩色周末”文化活动、戏曲票友(剧社)演唱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立足于我市基层文化生活,并充分与建党90周年活动、省会“三年大变样”建设成就、展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新农村建设成果以及繁荣省会夜经济、丰富市民夜生活等内容相结合,形成了一批群众参与度高、认可性强、覆盖面广的文化品牌。二是坚持发挥职能,送文化下基层。充分发挥定位准、创意新、活动“零门槛”的特点,打造了常设与巡演(展)结合、名家与草根齐聚、鉴赏与交流并举的多样格局,先后在桥西区中山广场、裕华区石门小区、66448部队、正定县三里屯建筑工地、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行唐县执阳村等地,组织举办了“文化下基层 万‘福’送百姓”公益活动,“光荣的劳动者”慰问农民工大型公益演出,石家庄市农民工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庆八一”慰问部队文艺演出,群文摄影作品回顾展,群艺馆美术家作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活动6项70余场(次),真正做到了“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尽管我们在“文化惠民工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建设文化强市目标仍有差距。
1.文化惠民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有待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人民、普及大众文化工程。我市陆续开展的一些文化惠民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其实施方案还停留在创办之初,缺乏进一步规划和完善。
2.公共文化覆盖面不够大,还有不少市民无法直接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在各类活动中,参加者总是相对固定的部分人群,如少儿、老年,在很多人群特别是在中、青年、弱势群体当中还有“盲区”。
3.对市民个性化文化需求分析不够。在当前城市建设中,不同社会成员在知识结构、职业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差异性很大,使得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由于缺乏对市民真实文化需求和活动形式、服务内容贴近性的研究,造成活动的片面性,无法完全满足市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这无疑是以推动文化发展为己任的群艺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职能,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抓紧完善更加切合发展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应体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龙头,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以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化、实事化为手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参与难的问题,使全市城乡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成果。
2.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文化惠民工程的关键。要加扩大“工程”建设规模和影响力,就必须重视投入、扶持和建设。同时,倡导和探索社会办文化的思路,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社会力量,以社会投资、个人或企业捐款和民间集资等形式参与。
3.全力推进文化惠民服务多样化、均等化。要将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作为民生福利的重要指标,落实各项文化惠民措施,尤其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文化权利问题,要制定专门计划、采取倾斜措施,实现他们的文化权利,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让广大群众都能同等参加文艺演出、享受文化成果、接受文艺培训、发表文艺作品、进行文艺研究。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创造力。通过加强资源管理、组织各个层面的教育培训活动,创造各种机会对群众文化工作者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与此同时,积极拓展文化惠民工程的服务触角,发现、培养以社区群众文化辅导员为主体的服务群体,还要从合理运用、监督管理等方面,专题研究基层群众文化人才建设问题,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服务、监督机制,使其更好地适应文化惠民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