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设计“接地气”,课堂传递“正能量”

2014-03-11 02:38翁留弟
文理导航 2014年1期
关键词:接地气正能量案例教学法

翁留弟

【摘 要】思德课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品课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案例设计需要“接地气”入手,剖析案例特性,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人格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使思品课教学名副其实为当前学校教育释放、传递“正能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接地气;课堂教学;正能量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述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克服讲授法在教学中,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说理”,轻情感体验;重“结论”,轻学习过程……等不足。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是师生互助互学的“共同体”。积极引导学生去感悟、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的修养注入“正能量”。

一、案例如何“接地气”?

撰写案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归纳、推理,案例的设计是发挥教学效果的保障。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教学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选择的案例要“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怎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撰写教学案例呢?案例必须“接地气”,就是案例的选择应该体现“短”“平”“快”的特性。

1.“短”就是说内容要少而精。案例的“接地气”,强调案例的内容尽可能短小,具备典型性。案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足够的事实和事例演绎所要阐述的主题,不能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在理解“材料”上。案例应体现“事虽小,理却大”。因此,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轻易地抓住知识重点、突破难点。

2.“平”就是说内容来自平常生活,但不缺少趣味性。案例的“接地气”,还要强调教学的案例应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特别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案例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尽可能于平凡中体现不平凡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符合学生内在需求的,与学生现有经验值相称的,才能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愉快地进入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环境中来,展开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之中,从而轻松获取知识。

3.“快”就是说学生对案例的探究及师生之间交流都应该是快乐的。案例的“接地气”,还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创设平等对话的课堂,尊重每位学生,引导学生自由思考、愉快地彼此分享,超越课本知识、拓展已有经验。案例教学法也是基于创设问题上的教学,它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和感性化,题材和呈现方式要新颖而有趣,变枯燥为神奇,吸引学生,激发热情,促进思维,唤起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在思想碰撞中明辨是非,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思想道德熏陶。

二、如何使案例教学释放正能量呢?

案例教学释放正能量,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好教学。教师必须坚持正面案例引导,拒绝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资源。坚持准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必须坚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有效的讨论。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并适时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教师必须坚持有针对性地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给予学生最大的激励。教师的总结和评价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依靠师生相互总结、相互评价及生生评价完成教学目标,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案例教学成功的着力点在学生身上。释放正能量更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进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并提高其实践能力。释放正能量,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应该从全体参与到人人探究、深入体验到个个有所收获的过程。释放正能量的主角应该是学生,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任的一代。那么,教师如何有效依托案例这个抓手,培育学生优秀的品性、道德、人文素养并传递正能量呢?

1.教学过程应是以生为本,尊重差异。以生为本,就是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问题是诱发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教师在案例中设置问题时注重:(1)设置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只有富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对学困生来说,应该有话可说,对学优生更能深刻领悟。(2)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争论,以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愉快地构建知识。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哪怕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或结果发生了错误;要体现师生在学习中的平等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即兴发挥;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切忌教师处处包办代替。

2.教学过程更是体验角色,激发情感的过程。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在情感体验和思想矛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3.教学过程更是渗透生活,“化礼成俗”的过程。“化礼成俗”就是强调:真正的道德行为,就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人的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教师就要通过思想品德课这一主渠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进行诚信、自律、开放……等美德教育。学生虽然具备德育认知,实际生活中往往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道德内化,强调知行统一,重要的在“行”,也就是真正去身体力行、践履。把案例作为切入点,开展班会、板报、演讲、辩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把课堂教育功能推延到课外,通过不断体验和实践,实现学以致用,道德践行的教学目标。

思品课的案例是教师自己制作或撰写的预设的资源,教师更要善于捕捉在教学中生成的案例。“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帮助者和“平等中的首席”。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的能力,提高道德涵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注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毕红轶.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2]刘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山东教育》,2010年第25期

[3]王丹.浅谈“时事热点焦点案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前沿》,2012年2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接地气正能量案例教学法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