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利敏 张燕
摘 要: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成因的基础上,对照志愿服务的特征和功能,阐述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就业能力 影响
随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成为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而大学生志愿服务由于其特有的紧扣育人主题、注重社会实践、形式新颖多样等内在特点,决定了它必将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活动载体。同时,志愿服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目前,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原因之一。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观念落后,心理素质不高
受社会及家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还是把就业方向放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大企业、外资企业上,不愿到中小、私营企业工作。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或过于悲观,或盲目乐观,缺乏主见与“屡败屡战”的勇气,直接影响就业的积极性和效果。
2.理论知识偏重,实践能力欠缺
很多大学生在长久以来的教育机制与理念的影响下,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虽然很需要专业知识,但更需要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有形效益的实际能力。很多高分低能的“好学生”在择业时无法向用人单位展示知识转化的能力,最终导致不能就业。
3.职业规划不明确,自身期望值过高
当前,大学生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仍十分模糊,对自己的将来感到迷茫,也没有认真地思考和审视自己。由于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而是一味地从理想出发,眼高手低,造成虚高的就业期望值与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强烈反差,大大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岗位的难度。
4.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大学生就业现状显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已经不是特殊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长期依赖家庭和父母;缺乏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善言谈、羞于开口、表达不清等问题突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关心他人与社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成功率。
二、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
志愿服务与职业活动在某些特征与功能上是一致的,每个人分配在不同的岗位,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和目标。这其实就是一种准职业活动,学生在类似于职场的环境中培养各种职业素养,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准备。
1.志愿服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志愿服务是无偿奉献的,大学生在为他人、为社会提供帮助的同时,会得到心灵上的触动和满足,增强自信心。在志愿服务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个很好的考验,能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志愿服务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
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以理论知识转化的实际应用能力。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和过程中会有相关的专业培训,这就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能够拓展专业知识,增强今后的就业竞争能力。
3.志愿服务有利于明确大学生自我定位
志愿服务能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体验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评价,激励大学生反省自身和正确定位,形成独立自主意识,从而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和领域的志愿服务,可以真实地了解各种职业的工作内容,从中切身体验不同的职业感受,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和方向,从而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4.志愿服务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在志愿服务中,大部分工作需要与人打交道,无论是与同伴还是服务对象,都需要不断地沟通和交流。如碰到某些群众或服务对象不理解的情况时,更考验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志愿服务活动条件非常艰苦,让温室中长大的大学生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这使其学会换位思考和学会感恩。而学生与社会各界、各阶层人群的接触,不仅有利于社交能力的增强,还能建立起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积累社会资本。
参考文献:
[1]胡凤飞,储志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及科学发展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2]王顺茗.志愿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J].今日南国,2010(8).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