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城市形态发展研究

2014-03-11 08:29钱文静
建材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城市形态石家庄铁路

钱文静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00)

城市形态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下的社会过程,还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它包含一个城市所有实体的组成,是在一定的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存在的环境因素与人类各种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城市形态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根据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城市实体环境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总体结构,关联到城市空间组织及分布发展的最终走向。

1 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界定

城市形态(Urban Morphology)普遍意义上是指城市的某一段时间内,在各种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互动影响下,最终形成的空间形态特征。

广义的城市形态根据城市的外在表现形式,分为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两种形式,具体表现在物质环境形态和社会形态两个方面。显性形态是指如空间布置方式、空间形态以及居住区等物质环境形态,隐性形态是指如城市文化特色、精神面貌、民俗等社会形态。

狭义的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空间物质形态。在城市规划的范围之内,城市形态概念包含了城市空间形态,两者研究的主题思想基本相同,都是以表现城市空间物质形态为主。该文研究的范围就属于石家庄城市的具体空间物质形态。

2 石家庄城市现状简介

石家庄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毗连,南与邢台接壤,西与山西为界,北与保定为邻。常住人口977.41万人,其中市区面积455.8km2,人口250多万人(2010年)。

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发展进程而言,石家庄是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发展形成的,它是在原有的城市结构中不断进行改造和扩充,从而导致城市内部空间紧张,人均用地指标偏低。石家庄目前是圈层式的空间格局,即中心明显的城市形态。这种形式的优势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城市中心地位突出,人口密度和商业紧凑度高;城市各区块都能得到均等的发展机会;较易形成大且整合的劳动力市场,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种形式同样也会带来不少问题:由于市区人口的高度密集,从而导致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等。石家庄目前这种落后的空间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需求,工业区域和居住区域相互交错干扰,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3 石家庄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

近代石家庄由铁路而兴,仅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实现了由一个自然村扩展为市区面积455.8km2的新兴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较为特殊的例子。

近代(建国前)石家庄先后经过四期较为明显的区域拓展,第一期拓展由1901年新世纪开始,至1912年清朝灭亡;第二期拓展由1912年民国成立,至1925年石家庄自治市成立;第三期拓展由1925年石家庄自治市成立后,至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石家庄沦陷前;第四期拓展由1937年日本占领石家庄之后,至1949年10月1日建国前。

这四期城市空间拓展的总特征是:城市发展缺乏科学规划指导,城区空间任其自由发展,带有明显的自然蔓延色彩,城市空间拓展的实际范围与城市行政界线往往不一致。前三期拓展使城区实际发展空间,已经突破了原有行政管辖的实际范围,最后一期拓展则在制定城市规划之后的空间拓展,城市行政管辖范围给城市实际拓展面积留了充分的余地。

3.1 向石家庄村东南方向的拓展

从1901年到1911年是石家庄农村城市化启动时期,也是城市空间拓展的第一个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家庄全村拥有532人,村落建成区面积约为0.5km2。

京广线和正太线两条铁路交汇于石家庄村、栗村、休门村之间,而建成的铁路枢纽区域更靠近石家庄村一侧,铁路枢纽的整体布局对石家庄村建成区的影响最大,因此,石家庄村被视为新兴城市的原点和新生城市的母体胚基。石家庄是“因路而兴”的城市,兴起的最直接原由是铁路枢纽的形成,所以铁路枢纽区域的建设对石家庄农村城镇化具有直接的启动意义。

1902年京汉铁路修到石家庄村,自北向南由石家庄村的村东穿过,1903年建成京汉铁路石家庄火车站(取名为枕头站),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至此完成了近代石家庄铁路枢纽区雏形的建设。从1907年铁路枢纽形成,到1911年民国成立,石家庄空间扩展主要集中在长条形的铁路枢纽区两侧进行,铁路枢纽区形成了石家庄空间发展的核心原点。从石家庄第一期空间拓展的总体看,主要集中在京汉铁路以西区域,拓展的新区位于石家庄村东南,铁路以东地区只有很少量的建筑。1911年的石家庄,整个建成面积大约为1.5km2。

3.2 向铁路枢纽东西两侧的拓展

从1912年民国成立到1925年北洋政府批准石门自治市制,实现了由乡村向城镇的转变,这是石家庄农村城市化初兴阶段。第二期空间拓展以铁路枢纽区为中心,以自然蔓延方式向东西两个方向逐步拓展。整个新建城区以京汉铁路为界,被长条形的铁路枢纽区划分成了桥东、桥西两部分。从1912年到1925年城市空间拓展的第二时期,石家庄新建区域有了长足发展,石家庄村东南已经形成比较密集的工商业区。拓展第一期形成的“东西狭而南北长”的特点已经得到根本的改变,当时全市城市空间的总体面积达到了11660亩,约合7.78km2。

3.3 由市中心向四周蔓延的拓展

从1925年石门自治市成立,到1937年沦陷之前,是石家庄城市空间新建拓展的第三个时期。在此阶段,石家庄城市人口增加了一倍,空间拓展仍是延续了以铁路枢纽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的发展态势。这个时期石家庄工商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完全具备了小城市的规模,从而实现了从小城镇向小城市的转变,全市面积约为11km2。

3.4 奠定中等城市雏形的拓展

从1937年石家庄沦陷到1949年建国前,是石家庄市空间拓展的第四个时期。城市随着军事行政地位的提高,行政辖区得到扩大,市域建成区面积得到扩充,铁路枢纽功能得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速,城市基础干道初具规模。石家庄在1939年颁布了《石门市都市计划大纲》,它是石家庄的第一个城市规划。在规划中,城市的西北处作为当时的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重点,并由此制定了南北向为主轴的城市发展,以满足军事战略上的需求。这是石家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阶段。石家庄城市空间的实际范围第一次突破获鹿县域的界限门槛,使全市行政管辖范围迅速达121.8km2。

建国后石家庄城市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a)城市向东发展时期(1953年制定第一期规划后)。石家庄市于1953年编制了建国后第一期正式的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中认为发展的主要城市主轴为城市的东南轴。由于政治等客观因素,原先第一期规划没有持续进行,城市建设缺少规划导向,自然地以石家庄火车站为中心点进行扩张,东西向轴线反而成为城市事实上的发展主轴。b)城市向北发展时期(2010年之后)。

4 石家庄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

4.1 实体环境因素

在城市发展进化过程中,城市的伸展轴会产生三种形式变化—延伸伸展轴、出现副伸展轴、出现新的主伸展轴。城市外部交通的变化是改变城市的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过境交通改变了城市土地的区位优势度,从而引发城市地域的扩张,不仅大大缩短了各区块之间的时间距离,并且还减少了经济距离。

外部交通的变化是影响石家庄市实体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从1903年建成京汉铁路石家庄火车站和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开始,石家庄近代铁路枢纽雏形形成。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各种轻、重工业和工商业进入石家庄,直至发展壮大。所以说,石家庄的城市形成和发展立足于铁路。

4.2 社会环境因素

4.2.1 政策型和规划型控制

在城市管理进程中,可以通过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法令和城市规划等方法引导城市健康发展,这些方法尤其是城市规划在不同程度上也在调节着城市形态的演变。

4.2.2 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1)石门都市计划大纲(1935年) 1939年,日伪建设总署北京工程局石门施工所制定了“石门市都市计划大纲”,其中规划面积约38km2,人口规模约50万人。规划要求以石家庄火车站为圆心向外扩展,向北7 km,向东10km,向西14km,向南发展距离尚未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向西。其中,规划的公共建筑项目主要有学校、公园、医院、体育场、娱乐场所等。1939年石家庄都市计划一般图,如图1所示。

2)一期城市总体规划(1955-1975年) 1953年,石家庄市纳入“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行列,于是编制了为期二十年的第一期城市总体规划(1955—1975),其中城市用地面积约54km2,规划人口约50万人。城市以环状放射型的方式连接到城市各个区域,政策规划的主要发展方向定为铁路以东。1955-1975年石家庄市规划图,如图2所示。

3)二期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 在第一期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1983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着手实施编制第二期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城市性质定位为河北省省会,铁路交通枢纽和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城市规模定位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km2左右,规划到2000年城市人口控制在80万人以内。在现有建成区的基础上,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向东南发展,形成南北为工业区、中心为生活居住区,由方格网形成主次干道从而进行划分的城市布局。1981-2000年石家庄市区规划图,如图3所示。

4)1997年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 1997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到2010年城市规模达到142km2,提出了组团城市(主城圈)布局结构,旨在疏解主城区人口,协调产业发展。1997-2010年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如图4所示。

5)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287km2,居住人口约300万。中心城区以京珠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老城区规划面积207km2,人口230万。保留行政职权,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对外贸易、物流等第三产业,形成相对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东部产业新区规划面积80km2,人口约70万。以已建成的高新区产业作为基础,石津渠以北以建设科技服务基地为主,而石津渠以南以建设科学研发处及生物医药基地为主要方向。

4.2.3 行政区划调整

石家庄原本是一个典型的小郊区城市,原市内五区面积仅为251km2。2001年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市区面积由原来的251km2增加到400km2,城市的建设速度加快,规划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

4.3 经济影响因素

城市中所有的内部活动,都是在各种基本的城市物质要素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作用来平衡发展的,不同的城市功能常常会对城市物质要素产生一定变化,刺激着城市形态不断更新,从原始向高级逐渐发展行进。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两者相互影响,导致城市形态与功能活动产生矛盾,在此过程中,城市中出现新的功能或者原有的部分功能减弱消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石家庄目前已完全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生产方式也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过渡。这种经济结构上的变化一方面阻碍了城市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为城市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另外的可能性。

5 结 语

城市形态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下的社会过程,还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它由一个城市的所有实体组成,是在一定的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存在的环境因素与人类各种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城市形态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根据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城市实体环境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总体结构,关联到城市空间组织及分布发展的最终走向。该文以石家庄城市形态演变为实例,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城市形态发展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苏 静.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以山东潍坊市为例[J].重庆建筑,2007,23(11):48-50.

[2]石家庄志编纂委员会.石家庄市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3]张 权,高文杰,赵荣山,等.石家庄城市空间发展分析[J].四川建筑,2006,26(1):6-8.

[4]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空间的拓展[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32(3):114-120.

[5]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石家庄市规划局编.石家庄市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7]宛素春.城市空间形态解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城市形态石家庄铁路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梁丛
高密度城市形态下的规划探索
抽象与现实
人民币缘何诞生在石家庄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长三角地区城市形态对区域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分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