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料类型及颗粒级配对RPC性能的影响

2014-03-11 08:29万惠文董群喜
建材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河砂硅灰石英砂

万惠文,戴 鹏,王 银,董群喜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

1993年,法国布伊格公司实验室以Pierre Richard为首的研究小组,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高韧性、超高强、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优良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由于其在制备过程中增加了组分的细度与反应活性,因此其被称为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缩写为RPC)[1-3]。RPC是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设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制备的。粒径范围在0.15~0.60mm的石英砂作为集料(不含粗集料),水泥为胶凝材料,硅灰、粉煤灰等作为活性粉末组分,通过优化颗粒级配,改善匀质性,增加密实度,提高组分活性;掺入高效减水剂,降低水胶比;硬化后通过加压、热处理等工艺来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加入微细钢纤维来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和韧性[4,5]。

在RPC体系中,各组成材料分布均匀,密实度高,抗压、抗折、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好,非常适合制作人行道挡板、盖板以及电缆槽盖板等制品。由于RPC具有以上优异性能,它一问世就受到了材料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如法国科学家使用RPC对一座核电厂的冷却塔进行了改造[6]、美国材料研究者将RPC用于下水道系统工程中[3]。我国对RPC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成果也不多。白泓、高日[7]除利用水泥和硅灰外,还加入粉煤灰作为活性组分,对RPC的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主要研究了原材料配合比对RPC流动性和强度的影响,同时也对成型时加压强度、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对RPC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工程应用方面,如北京市五环路石景山转体斜拉桥隔离带使用的无配筋RPC空心板、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上使用RPC材料开发出的新型人行道体系等。

其实,集料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普通混凝土性能的优劣是由基体相决定的,而集料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如各种高强、超高强混凝土材料的问世),集料在这些材料中的作用逐渐突出,并备受关注[1,8]。在配制这些混凝土材料时,集料的选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8-11]。RPC作为一种超高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其集料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研究了细集料(砂)的不同颗粒级配和不同类型对RPC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集料(石英粉)对RPC性能的影响(文献[12]的研究表明,在温度200℃下RPC中的石英粉不参与反应,可视为微集料),其中包括了四种不同粒径的石英粉。研究为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推广与应用RPC水泥基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1 试 验

1.1 原材料

水泥:采用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为374m2/g,密度为3210kg/m3,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见表1和表2。

硅灰:采用湖北省京山县硅铁厂,灰色粉末,根据 GB/T 27690—2011《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测得其需水量比为123%,火山灰活性指数为109%,化学成分见表3。

细集料(砂):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砂对RPC性能的影响,分别是:①普通河砂:采用武汉当地普通河砂,砂粒磨圆度中等,呈次棱角-次圆状,砂粒粒度欠均匀,表面较光滑,含有少量的白云母和黑云母,SiO2含量为66.2%;将河砂用自来水清洗干净,晒干,剔除粒径>1.18mm和粒径<0.15mm的颗粒,其粒级、实测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见表4。②石英砂:采用武汉华夏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石英砂,颗粒多呈多棱形,表面粗糙,SiO2含量为99.8%;剔除石英砂中粒径>0.60mm和粒径<0.15mm的颗粒,其粒级、实测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见表5;③标准砂:采用厦门艾思欧标准砂有限公司生产标准砂,颗粒多呈次圆形,表面较光滑,SiO2含量约为96.5%;剔除标准砂中粒径>0.60mm和粒径<0.15mm的颗粒,其粒级、实测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见表6。

表1 水泥的化学成分 w/%

表2 水泥的物理性能

表3 硅灰的化学成分 w/%

表4 河砂粒度分析结果

表5 石英砂粒度分析结果

表6 标准砂粒度分析结果

石英粉:采用武汉华夏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磨细石英粉,研究了四种不同粒径石英粉对RPC性能的影响,粒级分别是:100目、200目、325目、400目,其SiO2含量约为99.8%,实测密度为2.630g/cm3。

高效减水剂:北京世纪洪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其特征状态为黄色透明液体,固含量25%,减水率在27.6%。

钢纤维:武汉新途工程纤维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表面镀铜光面平直钢纤维,直径为0.22mm,长度为13~15mm,长径比为58~68,抗拉强度约为1200MPa。

水:自来水。

1.2 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众所周知,水泥与水拌合后,水泥熟料矿物首先发生水化反应,其中,C3S和C2S的水化产物为水化硅酸钙和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凝胶粒子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及刚性凝胶特征,且其粒子间存在范德华力与化学结合键,具有较高的强度;而氢氧化钙晶体往往仅是起到填充的作用,又因其为层状构造,层间结合程度较弱,在受力较大时,其为裂缝的策源地。若要使氢氧化钙全部转化成雪硅钙石,钙和硅的摩尔比为0.83,则换算成氧化钙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0.78。把水泥中已含有的氧化钙和氧化硅计算在内,大致得到氧化硅的加入量应为水泥质量的0.613~0.644[13]。有文献建议氧化硅的掺入量为水泥质量的0.62[1],即磨细石英粉和硅灰的总用量与水泥用量质量比为0.62。当硅灰和水泥的质量之比为0.25左右时,硅灰和水泥构成的二元体系浆体的密实度基本达到最高值[14],表明此时硅灰能够充分地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因此,硅灰和水泥的质量之比取为0.25,磨细石英粉和水泥的质量之比为0.37,则基准配合比(质量比)为:硅灰∶磨细石英粉∶水泥=0.25∶0.37∶1。在该试验中取砂的掺量与水泥的掺量相同,钢纤维掺量采用体积掺量计算,掺量为1.0%,高效减水剂的掺量为1.0%(折固后),水胶比为0.25。

1.3 试件的制备及测试方法

1.3.1 搅拌方式

采用水泥胶砂搅拌机,手动控制搅拌时间,将水泥、硅灰、石英粉、砂倒入搅拌锅内,先预拌3min,然后加入溶有减水剂的90%用量的水,搅拌3min;最后倒入剩余的溶有减水剂的水,再搅拌3min;若掺有钢纤维,则最后加入钢纤维再搅拌3~5min。

1.3.2 成型及养护

试样搅拌完成后,将拌合物分两次浇注于40mm×40mm×160mm三联胶砂试模中,每层在砂浆振动成型试验台上振动120次成型试件;拌合物成型后对其进行抹面,并用保鲜膜覆盖,静停24h后拆模。采取两种养护制度:①标准养护:将脱模的试件放入混凝土标准养护箱中进行标准养护,湿度95%以上,温度(20±2)℃,养护至28d;②蒸汽养护:将脱模的试件放入水泥混凝土快速养护箱中进行蒸汽养护,养护温度(90±5)℃,水温在6h内从室温升温到90℃,试件恒温蒸养48h,降温速度约为15℃/h,冷却到室温再进行力学性能的测试。

1.3.3 测试方法

试件的抗折、抗压强度根据《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进行测定,拌合物的流动度根据《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419—2005)进行测定。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细集料颗粒级配组成的确定

RPC是在最大密实理论的基础上制备出来的,因此必须要考虑到所使用的细集料(砂)的级配,用以确定最有利于RPC强度的颗粒级配。试验采用表4中河砂(3种粒级)、表5中石英砂(2种粒级)和表6中标准砂(2种粒级)的4种不同组合:(a)1#+2#+3#(河砂);(b)1#+2#(河砂);(c)4#+5#(石英砂);(d)6#+7#(标准砂)。各级砂子的用量基于集料的最大密实度[15]进行计算。

设粗砂、中砂和细砂的表观密度分别为ρ1、ρ2、ρ3,堆积密度分别为ρ11、ρ22、ρ33,则单位体积粗砂的质量为:M1=1×ρ1=ρ1;

粗砂的空隙率为:V1=(1-ρ11/ρ1)×100%;

单位体积粗砂内的空隙率为V1,可以掺入中砂的质量为:M2=ρ2×V1;

则中砂的空隙率为:V2=V1×(1-ρ22/ρ2)×100%;

V1体积内中砂的空体积为V2,可以掺入细砂的质量为:M3=ρ3×V2;

则颗粒级配为:粗砂∶中砂∶细砂=M1∶M2∶M3;

组合(a)、(b)、(c)和(d)按上述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见表7。

表7 各粒径范围砂的质量比

2.2 普通河砂颗粒级配对RPC性能的影响

细集料颗粒级配及类型对RPC性能影响的试验配比及结果见表8。

表8 细集料级配及类型对RPC性能的影响

由表8中组A1、组A2的对比可知:粒径范围在0.15~1.18mm的普通河砂配制的RPC拌合物的流动性要优于粒径范围在0.15~0.60mm之间的该种砂配制的RPC拌合物的流动性,在蒸汽养护条件下,后者配制的RPC试件的抗折强度高出前者约8.3%,抗压强度高出约10%,表明粗颗粒的存在有利于提高RPC拌合物的流动性,但不利于RPC强度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与细颗粒相比,粗颗粒的比表面积小,有利于提高RPC拌合物流动性,但其内部存在较多的缺陷,不利于提高RPC的力学强度。相同配比试件采用蒸汽养护得到的抗折、抗压强度要高于标准养护,其主要原因在于,蒸汽养护提高了RPC组分的活性,并改善了其内部的微观结构。

2.3 细集料类型对RPC性能的影响

细集料类型对RPC拌合物流动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粒径范围在0.15~0.60mm之间的标准砂配制的RPC拌合物的流动性最好,同粒径范围的普通河砂配制的RPC拌合物的流动性次之,同粒径范围的石英砂配制的RPC拌合物的流动性最差。上述试验结果主要与细集料的外观形貌有关,标准砂颗粒多呈次圆形,普通河砂颗粒多呈次圆形、部分呈片状,而石英砂颗粒多呈多棱形、部分为次圆形,圆形颗粒有利于提高流动性,片状、多棱形颗粒不利于提高流动性。

细集料类型对RPC抗折、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结果分别见图2和图3,由图2和图3可知:相同配比试件采用蒸汽养护得到的抗折、抗压强度要高于标准养护,表明了蒸汽养护有利于提高RPC的强度;粒径范围在0.15~0.60mm之间的3种细集料配制的RPC的抗折、抗压强度相差不多,蒸汽养护条件下,采用石英砂配制的RPC试件的抗折强度比采用普通河砂的高出约9.2%,抗压强度高出约8.4%,采用标准砂的抗折强度比采用普通河砂的高出约3.1%,抗压强度高出约3.7%,表明可以采用普通河砂代替石英砂或者标准砂进行RPC的配制。

2.4 微集料粒径对RPC性能的影响

微集料粒径对RPC性能影响的试验配比及结果见表9。

表9 微集料粒径对RPC性能的影响

微集料粒径对RPC拌合物流动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未掺石英粉的RPC拌合物的流动性最好,随着石英粉粒径的减小,RPC拌合物的流动性逐渐降低;原因在于:随着石英粉粒径的减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增加,不利于流动性的提高。

微集料粒径对RPC抗折、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结果分别见图5和图6,由图5和图6可知:相同配比试件采用蒸汽养护得到的抗折、抗压强度要高于标准养护,表明了蒸汽养护有利于提高RPC的强度;未掺石英粉配制的RPC的抗折、抗压强度最低,随着石英粉粒径的减小,RPC的抗折、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石英粉粒径为325目时,其强度达到最大,蒸汽养护条件下,抗折强度为19.8MPa,抗压强度为135.4MPa,比未掺石英粉时的抗折、抗压强度分别高出16.5%、17.2%,表明制备RPC时需掺入石英粉,且石英粉的适宜粒径为325目。

3 结 论

a.在RPC制备过程中,应剔除细集料中的粗颗粒(粒径>0.60mm),通过优化颗粒级配,可以采用普通河砂代替石英砂或者标准砂作为细集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b.制备RPC时,应掺入石英粉作为微集料,以提高RPC的力学性能,且石英粉的适宜粒径为325目;

c.采用蒸汽养护制度,有利于增加RPC活性组分的活性,提高RPC的力学性能。

[1]Richard P,Cheyrezy M.Composi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995,25(7):1501-1511.

[2]Richard P.Reactive Powder Concrete:New Ultra-high Strength Cementit Ious Material[M].The 4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Utilization of High Strength/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Paris,1996:1343-1349.

[3]Bonneau O,Poulin C,Dugat J,et al.Reactive Powder Concrete:From Theory to Practice[J].Concrete International,1996,18(4):47-49.

[4]王苏岩,籍凤秋.配合比因素对 RPC强度影响正交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1):9-11.

[5]方 志,杨 剑.FRP和 RPC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4):54-61.

[6]Gerard B,Jerome D,Arnnud B.The use of RPC in cross-flow cooling towers[A].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and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C].Sherbrooke,Canada:University of Sherbrooke,1998.59-73.

[7]白 泓,高 日.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J].混凝土,2003,11:39-41.

[8]LARRARD F de,BELLOC A.The influence of aggregate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normal and high strength concrete[J].ACI Materials Journal,1997,94(5):417-426.

[9]BANU Z,NAGARAI T S.Synergetic roles of concrete ingredients in strength development[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1996,10(4):251-253.

[10]GIACCO G,ROCCO C,DVIOLINI,et al.High strength concretes incorporating different coarse aggregates[J].ACI Materials Journal,1992,89(3):242-246.

[11]ZHOU F P,LYDON F D,BARR BIG.Effect of coarse aggregate on elastic modulus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995,25(1):177-186.

[12]何 峰.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0.

[13]吴炎海,何雁斌.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配制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2003,16(4):45-50.

[14]龙广成,谢友均,王新友.矿物掺合料对新拌水泥浆体密实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2,5(1):21-25.

[15]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河砂硅灰石英砂
水动力因素对砷在河砂中迁移影响的柱试验与模拟
鸣律
硅灰沥青胶浆抗剪切性能的试验研究
材料组成对常温养护UHPC基体性能的影响
滇东北地区中泥盆统缩头山组石英砂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铁选废石人工砂替代天然河砂配制预拌混凝土的研究
硅灰对硫铝酸盐水泥砂浆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河砂表面形貌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河砂耦合石灰沉淀法处理高浓度酸性含氟废水的研究
石英砂岩矿浮选降铁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