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4-03-11 23:46郭喜梅
语文天地 2014年9期
关键词:情思工具书自学

郭喜梅

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的一种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应因势利导,激起他们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上下工夫,教学《山中访友》时,激情导入后,我说,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文。(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2)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让学生学会设疑,释疑。

2.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学习《桂林山水》时,我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1.利用工具书进行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教学伊始,我们就应该向学生们介绍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的使用方法,并要求学生上课的时候一定带着,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训练后,开展查字典、词典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尽快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掌握了方法还要养成习惯,要从课内入手,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讲读课文时,遇到重点词、多义词、不理解的词,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来解决。作业练习中也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来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经常请教这位“老师”,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2.给出自学提示,培养自学能力。要想让学生自学,教师必须先让学生弄清学习目标,给出自学提示。如在教《梅花魂》一课时,我出示第二部分的自学提示:快速默读并思考:(1)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2)哪几件与梅花有关?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这样学生们就能依据提示进行自学了,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阅读分析课文的一般方法。

3.勇于质疑,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要做好引导工作。一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二要进行恰当的启发提示,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教师点播在刀刃上,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层层设疑,逐节给自己提出问题。

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教师首先要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智力基础和已经具有的良好习性,有的放矢。任何一篇课文,字、词、句、段、篇,学生总有一部分是理解的,根本用不着教师讲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值得思考的预习题,让学生凭借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动手、动口、动脑,在课本上做一些圈圈点点。每人都要有摘录笔记,周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

总之,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培养出较好的自学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才能达到。教师对此应当“心中有数”,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怎样“教方法”,还要从学生角度研究怎样落实“用方法”,怎样提高自学能力。平时要做到“教”中有“用”,“用”中有“教”,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猜你喜欢
情思工具书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拗九粥情思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