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的教育名言,为当前"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做了注脚。然而,以读为本,并非一味地强调多读,将阅读教学倒退到那种私塾式的教学形式。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读,整堂课都是学生捧着书,不知所云地摇头晃脑读课文,这也是不可取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和水平是各有不同的,由此我们应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心理机制,让他们从自己擅长的那一方角度切入阅读,让更多的孩子从多方面寻找他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带动学生通过读,引发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读课文的高涨热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通过“读书百遍”而达到“其义自见”获得读书的本领。
年级课文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大部分插图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称赞》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刺猬和小獾为什么能得到别人的称赞?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二到六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学生就说那个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么他感人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再说,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读好,把感人之处读出来。这里通过观察与表达,阅读的效果得以展现,思维的火花想互碰撞,童心得到升华与启迪。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教学《清澈的湖水》中,我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我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把垃圾扔进湖里吗?”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构建的意义与传统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问题有时可以是教师点拨的,但更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文与先前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联系起来,就能找到所学课文的异点,从而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标明确,就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以及优美的句段。为唤起合理的想象,让学生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一起来说说秋天的美丽,接着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看看谁写得最棒,结果学生兴致勃勃,动手写作。虽然是低年级的学生,但也喜欢观察生活中一些事物,有时也观察得十分细致,写出的话自然形象生动,充满了童稚。
朗读、表演、背诵是学生理解内化文章意境的外显表现。通过熟读、表演、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个性化的表达,在读书与表演中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先分小组自读课文的2-6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分工(我、小男孩、旁白)。几个人轮流交换角色反复练读、表演。鼓励学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文中人物的语言背下来,真正实现"演"的感觉。再找两三个小组分别上台演读,结果学生受到小男孩纯真、执着、珍爱小动物的优秀品质的感召,使表演活灵活现,将课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宽松的表演情境,民主的评议氛围,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表现意识,促进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我常将背诵穿插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品读一个段落后,由于学生充分理解了语言结构,体悟到文章的美,就有一种读背课文的愿望,也很容易背诵课文。如在教完《秋天的图画》第一段时,我说:“多美的文章,你想把它背下来吗?”我一煽动,学生跃跃欲试。学生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境引趣:我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金色的草地》《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去年的树》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兴趣的导引,学生才能全身心地调动自己的热情,阅读时的童真、创意之火花就会不断迸发出来。
概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读为本,就应通过多种阅读形式,调动多种身心机能,充分重视阅读兴趣与情感的培养。渐渐地,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自然会突破常规,收到明显效果,课堂的天空就是一片五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