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4-03-11 15:20高上雅乔艳华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农村居民居民

高上雅,乔艳华

(1. 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 河北大学期刊社,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上雅1,乔艳华2

(1. 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 河北大学期刊社,河北 保定 071000)

近年来健康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健康素养,它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重要的一环。提高健康素养在中国以致国际上都被认为是维持居民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利用文献阅读法,从健康素养的含义、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研究提出展望。希望能得到政府和相关人士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关注。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研究现状;展望

居民的健康问题一直都是各国政府重视的焦点。近几年,关于居民健康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突破口,即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而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了政府各部门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健康素养是需要伴随公众一生的,通过搜集并且使用健康信息进行健康决策的方法来降低自身存在的健康风险,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素养是一种多维度技能[1]”。

1 关于健康素养

1.1 健康素养的定义

Simonds在1974年发表的《把健康教育视为社会政策》(Health Education as Social Policy)一文中最早提出了 “健康素养”一词。文章指出健康教育属于政策问题,而且提出健康教育对卫生保健和卫生教育以及大众传播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还指出应该为学生制定最低的健康素养标准[2]。1995年,美国健康教育标准联合委员会在1995年颁布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The 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其中提出了对健康素养的定义:“健康素养是个体去获取、解释并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的一种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能够通过使用这些信息和服务的方式促进健康。[3]” 同年,美国卫生部《健康国民2010》(Healthy People 2010)中对健康素养的定义采用的是国家医学图书馆(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所提出的概念,即“个体去获取、理解、利用信息并做出正确的与健康有关的决定所需要的基本水平[4]”。1999年,美国医学协会下属的健康素养协会对健康素养也有自己的定义:“在医疗环境下执行基本的阅读和计数等相互影响的一系列能力[5]”。2005年召开了第六届世界健康促进大会,会上通过了“把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行动和目标”的《全国健康促进的曼谷宪章》。现在被广泛承认并引用最多的对于健康素养的定义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使用信息,并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6]。

1.2 中国在健康素养领域的发展

中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提出: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健康素养,并将健康素养与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一并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之后,中国卫生部于2008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份能够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7]——《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并于同年使用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调查,从而也推动了中国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2008年居民健康素养的调查结果中显示,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84%[8],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具备健康素养的还不到7人。这也说明了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高,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

2 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检索条件中选“主题”,并输入“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检索出495条结果,检索时间为2014年9月13日。在检索出的文献中发现,大部分的文献研究都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的居民健康素养状况的调查及分析,缺乏对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进行整体深入、全面研究的有关资料。

陈国永等[9]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广东、云南、浙江、湖北、甘肃和吉林6省18~69岁城乡居民进行健康素养调查后研究发现,在对慢性病和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基本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相关知识掌握方面,中国城市居民的水平都要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在其他健康行为(尤其是体检和体育锻炼行为)方面,虽然城市居民要略高于农村居民,但是二者的形成率都较差。肖瓅等[10]采用陈国永等人相同的数据库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学历越高的人群健康素养分指数和综合指数越高,反之亦然;在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高健康素养分指数和综合指数越低。冷艳等[11]对山东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研究后进行总结: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分别是2.18%,14.93%)。

江洁等[12]对中国农村健康素养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发现虽然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卫生保健意识也有所加强,但是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和自我防病意识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且在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中显示,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所具备的健康素养。严丽萍等[13]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得出:仅8.36%的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而且总的来说,江苏省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高于河南省和陕西省的。黄相刚等[14]对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进行调查并得出研究结果: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在居民基本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了解到,城乡居民健康素养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得到重视的研究领域。同时也可以发现,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这与经济水平和文化教育等因素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东部地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是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却都普遍偏低。

农村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而城市是国家的中坚力量,因此,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问题也不容忽视,而且理应得到极高的重视。

3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研究重点中就包括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文献阅读发现了很多在进行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均有指导性作用的理论观点。

严丽萍等[15]分析发现,在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中,年龄因素是最突出的差异:城市居民的年龄大小与健康素养的高低成正相关;而农村居民正好相反。佟丽等[16]认为,除贫穷、性别、缺乏教育和政治都是影响个体健康素养的因素以外,还应包括年龄、语言障碍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孙琦等[17]在分析后发现,个体文化程度差异和信息可读性差异也对居民的健康素养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刘丽等[18]提出了个体和传播信息两方面影响着健康素养的水平。其中,文化、语言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健康素养;制约和影响群体健康素养的因素有医疗体系、教育体系、文化与社会环境等。王晓杰等[19]发现: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在影响山区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徐静等[20]分析后发现,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对健康素养方面也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而且相应地提出,健康信念也会通过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干预从而间接对健康素养的高低造成影响作用。江洁等[21]还发现,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高的原因一部分是由健康传播极度缺乏造成的。应该更好的重视起农村的健康传播问题。牛建林[22]认为,城乡间人口的流动同样会对农村常住居民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产生重要影响。魏文娟等[23]发现,城镇和农村的周围环境差异也会对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产生影响。邹思梅等[24]提出,个体自身条件、健康信息的可读性和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以及社会需求都会对居民健康素养的高低造成影响。Benyon博士认为,低水平的健康素养与更高水平的住院费、急诊出诊费以及筛查和疫苗普及率的降低有关[25]。此外,低健康素养与更低的大众健康和增长的死亡率也有关。田大将等[26]补充了宗教信仰和种族等都会造成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与此同时应该动态的去研究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各因素之间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因为这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发现:在进行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时,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是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而且一般是最主要的因素。与此同时,大部分都是从文化教育、年龄、经济水平、家庭环境等几个重点方面着手,分析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才能找出不同地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影响健康的众多因素中健康素养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健康素养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在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方面,健康素养也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而且较高的健康素养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健康素养知识的普及在大城市中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并蔓延开来。但是像农村这样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大城市的地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然迫在眉睫。在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方面还有很多东西亟待研究,需要得到政府及更多相关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城乡地区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这决定了在进行及强化健康知识的普及时应采用因地制宜的综合性措施,以此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水平。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定期的对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进行监督和测量。最好是建立一个专门观测居民健康素养的网络,并把城市、城镇和农村区分开,建立相适宜的调查指标体系,既能反应出不同行政区域居民健康素养的状况,又能反应出相应行政区域中不同因素对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结果和相互作用,与此同时,所得的研究成果又具有真实性和可比性。

在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研究问题上,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卫生等各方面提高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视程度,并从各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此同时,还应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各部门的合作与支持,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推动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稳步增长,不忽视城镇居民健康素养的发展,带动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的目标。

[1] 孔燕, 沈菲飞. 健康素养内涵探析[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9, 30 (3): 17-19.

[2] SIMONDS S K. Health education as social policy[J].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 1974, 2: 1-25.

[3] Joint Committee on National Health. 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J]. Current Health Teens: Teacher's Edition, 2007, 2(1): 8-10.

[4]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Health literacy: report of the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99, 281: 552-557.

[5] BUTLER J T. Principle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M]. 3rd Edition. San Francisco: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 2000: 145-181.

[6] NUTBEAM D. Health promotion glossary[J]. Health Promot Int, 1998, 13(4): 349-364.

[7] 王萍. 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4): 298-302.

[8] 王萍, 毛群安, 陶茂萱, 等. 2008 年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4): 243-246.

[9] 陈国永, 马昱, 胡俊峰, 等.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比较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3): 163-174.

[10] 肖瓅, 马昱, 李英华, 等. 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5): 323-326.

[11] 冷艳, 刘忠华, 孙桐, 等. 山东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2): 38-39.

[12] 江洁, 杨金侠, 韩萍萍, 等. 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展望[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5): 394-396.

[13] 严丽萍, 许玲, 田向阳, 等. 中国三省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个体和社会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5): 660-662.

[14] 黄相刚, 严龙鹏, 严丽萍, 等. 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及患病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 2014, 42(1): 43-45.

[15] 严丽萍, 魏南方, 解瑞谦, 等. 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1): 8-11.

[16] 佟丽, 胡俊峰, 侯培森. 健康素质与健康素养[J].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4): 293-295.

[17] 孙琦, 陈俊国. 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4): 316-317.

[18] 刘丽, 高晶蓉, 胡亚飞, 等. 健康素养的进展、挑战及展望[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2, 7(3): 38-41.

[19] 王晓杰, 林小邀, 张骑奔, 等. 山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8): 84-86.

[20] 徐静, 杨金侠, 周洋. 浅析健康信念模式在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中的应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2): 28-30.

[21] 江洁, 杨金侠. 基于健康传播视角的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高策略[J]. 公共卫生, 2012, 302(7): 49-51.

[22] 牛建林. 人口流动对中国城乡居民健康差异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2): 46-63.

[23] 魏文娟, 陈少贤, 耿巍, 等. 三亚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对比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 29(1): 43-44.

[24] 邹思梅, 方小衡, 林德南, 等. 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 (7): 537-545.

[25] BENYON K. Health literacy[J]. InnovAiT: Education and inspiration for general practice, 2014, 7(7): 437-440.

[26] 田大将, 王高玲. 公民健康素养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3): 69-72.

(责任编辑:高艳华)

China'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ealth literacy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GAO Shangya1, QIAO Yanhua2
(1.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Scienc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2. Periodical Press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ence of a new popular research fields in health is health literacy,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To improve health literacy in China to international level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economic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sustain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health problems are paid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ading, exploring the domestic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health literacy, focusing o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ealth literacy research status. From the meaning of health literac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ealth literacy research and influence factors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ealth literacy outlook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get the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personage attention to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ealth literacy.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ealth literacy; research status; prospect

R193

A

1674-490X(2014)05-0059-05

2014-09-15

高上雅(1989—),女,河北承德人,在读硕士。

乔艳华(1964—),女,河北遵化人,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tingtingshuo@163.com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农村居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石器时代的居民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高台居民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