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士之梅到家国之梅
——论李龏《梅花衲》集句咏梅模式之一

2014-03-11 15:11张福清
阅江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林逋咏梅梅花

张福清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对于中国古代梅花文学和梅花文化来说,南京师范大学程杰先生的《宋代咏梅文学研究》、《梅文化论丛》、《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三本精心撰构之作是至关重要的成果。如何超越已有的咏梅文学研究成果,这本身就是一大难题。而更困难的是,从《梅花衲》产生至今,几乎没有人论及它。然而,在宋代大量原创诗歌都佚亡的情况下,却偏偏留下了被人们认为是游戏之作的几部集句诗,其中就有《梅花衲》,这一事实就已肯定了它们存在的价值。

关于咏梅模式,程杰先生在《宋代咏梅文学研究》之中卷探讨了六种咏梅模式:“梅花的习性、色香、枝干、品格与德性”;“梅与雪”;“梅花的伴偶、奴婢、朋友及其他”;“梅与水、月”;“‘美人’与‘高士’”;“江梅、红梅、蜡梅、古梅和墨梅”[1],基本上涵盖了宋代所有的咏梅文学。程先生在《宋代咏梅文学繁荣及其意义》一文之“其他专题创作”中介绍了李龏《梅花衲》[2],可见其对集句诗有一定的重视。但他在论述过程中忽略了南宋末江湖诗人用集句咏梅这一种文学模式,我姑且就把它当作第七种咏梅模式吧!在《全宋诗》中咏梅作品达100首以上者有7人,居榜首的便是李龏,共217首;其次是方蒙仲178首、陆游159首、杨万里140首、刘克庄137首、赵蕃123首、宋伯仁108首。单从这一保存和流传的数量,李龏的《梅花衲》就值得后世重视。更重要的是,南宋是“各类咏梅专集、梅史梅谱类编著也开始产生,咏梅文学乃至于整个梅花审美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3],而李龏的梅花集句是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一,因而更有必要作解读和研究。

李龏《梅花衲》集句诗有七言绝句147首,五言绝句65首,另加上其本人创作的《题丁吉父梅扇》、《梅》、《喜宥寺梅屋》、《山崦早梅》、《野梅叹》5首,共217首。我们关注的集句梅花诗除了形式上分五七言之外,看不出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它是一大型组诗,亦被学者称之为“连章体”。但通过对文本反复细读和梳理,从中发现某些一致的倾向或规律。

一、从林逋到苏轼:咏梅诗的价值走向经典

(一)《梅花衲》所集林逋咏梅诗句

李龏《梅花衲》集林逋咏梅诗句共8句,它们分别见于:

1. 其三“寄语”句:出自林逋《又咏小梅》:“寄语清香少愁结,为君吟罢一衔杯。”

2. 其五“占尽”句、其六十“暗香”句、其一百四十六《墨梅》“忆著”句:出自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其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二:“忆著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3. 其五十六“绕著”句、其一百二十三“每见”句:出自林逋《梅花三首》其二:“几回山脚又江头,绕著孤芳看不休。”其一:“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

4. 其八十六“孤根”句:林逋《梅花二首》其二:“孤根何事在柴荆,村色仍将腊候并。”[4]

程杰先生在《林逋咏梅在梅花审美认识史上的意义》一文就林逋咏梅诗“孤山八梅”做了详尽梳理,认识层层推进,鞭辟入里:“从‘疏影横斜’,林逋发现了梅花‘枝’‘影’美”到“梅与‘水’‘月’,一个经典组合。‘水’‘月’为梅花‘表德’”再到“‘处士梅’,林逋以隐士心性咏梅,开创了咏梅重在品格意趣的新境界。‘说着梅花定说君’”[5]说出了人人心中有而笔下从未写出的新见,把林逋咏梅诗所展示的精神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林逋“对于咏梅题材的创作来说,以越世隐逸的心理开创了梅花作为高洁人格象征的主题新境界,为宋代士大夫日益高扬的道德人格意识推出了一个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一个精神寄托的新意象。”李龏《梅花衲》集林逋咏梅诗句8句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通过集林逋喜梅、爱梅、赏梅、以诗酬梅等诗句,表达了其隐士心性,进一步推动了梅花人格化意趣的发展。

(二)《梅花衲》所集苏轼咏梅诗句

李龏《梅花衲》集苏轼咏梅诗句共10句,它们分别见于:

1. 《梅花衲》(以下省略)其二“一枝”句、其一百二十八“虽老”句:出自苏轼《忆黄州梅花五绝》其二:“一枝价重万琼琚,直恐姑山雪不如。”其三:“虽老于梅心未衰,今朝谁赠楚江枝。”“心”集句作“亦”。

2. 其十五“人间”句:出自苏轼《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其二“阆苑千葩映玉宸,人间只有此花新。”

3. 其二十“相逢”句:出自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二:“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樽连夜开。”

4. 其六十“夜寒”句、其六十七“不堪”句、其一百三十二“北客”句:出自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四:“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其四:“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其十:“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

5. 其九十一“东风”句:出自苏轼《阮郎归梅词》:“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东风”二句化用唐人薛维翰诗:“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枝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

6. 其九十六“蕙死”句:出自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

7. 其一百四十三“雪里”句:出自苏轼《红梅三首》其二:“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6]

首先,所集诗句描写最多的是月下之梅,“这是苏轼咏花诗中常见的情境。不仅是月下赏花,其实整个苏轼文学作中,月下幽思徘徊的形象是一个基本的情结。怨情值芳菲,幽人对孤株,渲染出几分凄艳秾挚,几分孤独寂寥,又有几分幽雅清逸的华妙意境。这是苏轼一个独具个性的审美倾向。”[7]其次,突出梅花花期之早的特点。“人间只有此花新”、“蕙死兰枯菊亦摧”、“雪里开花却是迟”,强调其在春花中的超越性,不与世俗同流,自甘寂寞,不屑繁暄,更不趋炎附势。[8]第三,苏轼开创了大型组诗兼次韵于一体的诗歌形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两组诗,还有上述《忆黄州梅花五绝》、《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等。苏轼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月下之梅的比拟,进一步彰显了超然脱俗的品格,即“梅格”[9]。

(三)林逋咏梅诗意象经典化

霜晴十月玉溪村,占尽风情向小园。

采石浪寒青冢暗,是谁招此断肠魂。(《梅花衲》第5首,以下只标数字,汉字省略。)

本是离骚国里人,更无人为作招魂。

谁家玉笛吹春怨,占断孤山水月村。(7)

深院无人独倚门,暗香浮动月黄昏。

夜寒那得穿花蝶,疑是西湖处士魂。(60)

羡君潇洒有余清,密雪无端苦见侵。

长使诗人动幽兴,平生和靖最知音。[10](74)

第5首用晁补之《和东坡先生梅花三首》、林君复《山园小梅二首》等诗句描写梅花不同凡花之处。用“断肠魂”来形容对梅花的喜爱程度,可谓刻骨!方回《题张长卿竹梅用苏黄各二句》也引过黄庭坚句,云:“西湖处士骨应槁,不复龙蛇看挥扫。是谁招此断肠魂,竹外一枝斜更好。”[11]第7首写山野之梅,用高翥《拜林和靖墓》“玉函香骨老云根,占断孤山水月村”,来凸显其生长地之幽静,有如林逋隐居之地。而更重要的是,“孤山水月村”成了林逋的代名词。第60首用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和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四“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来写梅花,怀疑它是西湖处士即林逋的魂魄,同时,亦可看出,《梅花衲》的另一个特点,虽用梅花诗句来写梅花,但与原作已完全不同。第74首用李觏《雪中见梅花》其二“数枝斜出短墙阴,密雪无端苦见侵”,写梅花的潇洒风神。用谢薖《梅花四首》其三“长使诗人动幽兴”句,写不与桃李争春,才是使人动情之处。梅花平生知音看来只有林逋了。还有第78首:“琼酥滴滴缀斜枝,莫恨东风剪拂迟。花底自从和靖死,临流谁复赋新诗。”用谢逸《梅》中句等描写晶莹剔透的露珠滴满梅枝;自从林逋在梅花下死去后,还有谁能写出《山园小梅》这样的诗歌呢!此诗表达情感自然妥贴,是集句诗中不可多得的好诗。第112首:“南枝先暖北枝寒,便领东风到世间。宝髻斜簪光照座,暗香终不似孤山。”用观梅女仙《题壁》“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花有两般”、陆游《芳华楼赏梅》“金壶倒(《剑南诗稿》作‘列’)置春满屋,宝髻斜簪光照坐”、铦朴翁佚句“暗香终不似孤山”写梅花,又用林逋梅花典故突出此地梅之“暗香”不似“孤山”之梅香。五言之第56首:“问得梅花信,新晴花气香。戏赓和靖句,炙背负斜阳。”新晴花气飘散,显得格外香,这是梅花绽放的信息,游戏赓和林逋的诗句,背着斜阳,晒着脊背。日子过得是如此悠闲自在!

二、《梅花衲》多方面刻画了梅的立体形象

(一)凸显梅花之冰雪精神与高洁品性

冰姿元住藐姑山,一落风尘即厚颜。

寄语清香少愁结,春光不度玉门关。 (3)

冰壶骨相自清臞,流落荒郊道转孤。

正是花中巢许辈,风标高古汉唐无。 (9)

无热天中第一仙,幽姿高韵独萧然。

画图省识春风面,莫遣孤芳老涧边。 (11)

云为肌骨玉为神,耐尽冰霜破俗尘。

政尔玉壶相俎豆,寄言幽谷可终身。[12](121)

第3首用欧阳凯士句“冰姿元住藐姑山”描写梅花的冰雪容貌,不同凡花。藐姑山,我国道教的发源地。又用林逋《又咏小梅》“寄语清香少愁结,为君吟罢一衔杯”作自我安慰。第9首用韩驹 “冰壶骨相自清臞”、陆游《雪中寻梅二首》其二“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句形容梅花品质高洁,犹如巢父、许由辈。《世说新语·排调》刘峻注:“《逸士传》曰:‘巢父者,尧时隐人。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号巢父。’”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尧让天下于许由,……不受而逃去。……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第11首用义铦“无热天中第一仙”句之佛教语“无热天”写梅花此天无热恼,清凉自在,表现了梅花“幽姿高韵”、宠辱不惊的品格。第121首用张孝祥句“云为肌骨玉为神”、铦朴翁佚句“耐尽冰霜破俗尘”刻画梅之精神与气骨。用谭望佚句“寄言幽谷可终身”表明不与世俗同流。此外,第71首:“仙衣襞积素中单,物外风尘不染颜。世上几时曾好古,孤标只合在孤山。”写梅之品性,末句用黄景说句点明梅之品格清高,不同世俗。第111首:“玉女精神不尚妆,一身尽着雪衣裳。只应尚有骄春意,浅笑微颦尽断肠。”用张耒《梅花》“月娥服御无非素,玉女精神不尚妆”,黄景说断句“一身尽着雪衣裳”,王安石《证圣寺杏接梅花未开》“只应尚有娇春意,不肯凌寒取次开”,李缜断句“浅笑微颦尽断肠”,虽然黄景说、李缜二人诗歌不见全篇,只留下断句,但从此集句可以推断二人诗歌亦写梅。这是以梅花诗写梅的典型,刻画了梅花的高洁品性,不与凡俗之花同流。五言之第4首:“上苑春何早,百花犹未知。逢春多霰雪,玉性肯磷缁。”用王表《赋得花发上林》“御苑春何早,繁花已绣林”、熊皎《早梅》“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句写梅花绽放得早,百花都还不知道。这是早春时节,天空多飘洒着小雪。梅的坚贞品性不会因为气候而改变。《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13]表明诗人坚贞不屈的品质。

(二)以梅花来寄托漂泊不定的身世之感

梅花是诗人的精神家园,它能够让漂泊不定的心灵得到安顿。梅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梅花,它已成为李龏心目中的精神意象。如第10首:“东君借与好风光,穷巷无人亦自芳。谁念故都花落尽,客愁春恨两茫茫。”以梅喻人,表达了“客愁春恨”之情。第12首:“南园北园花满风,南枝与客两飘蓬。平生一点调元意,都在吟情句眼中。”以梅花来写漂泊不定的身世之感,直接用陆游《分韵作梅花诗得东字》“北客同春俱税驾,南枝与我两飘蓬”句。第17首:“孤舟江上畏春寒,故国烟花想已残。沈醉不愁归路远,凭君传语报平安。”在异国他乡,总会时时冒出思乡之情,只好借酒消愁,让梅花传语报平安。第28首:“闰月今年春意赊,年光误客转思家。夜来有梦登归路,侵岸疏梅已放花。”客子长期流落他乡,忽然梦中回到故乡,两岸的梅花已经开放。直接用曾诚断句“侵岸疏梅已放花”。第48首:“残灯无焰影幢幢,人世心形两自降。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吹到读书窗。”写身世之感,借问梅花何处落,却因春风吹到了读书窗。而更让人再三玩味的还有:

不拟寒山不广骚,春风藜杖起诗豪。

霜鸿入夜惊还止,人立梅花月正高。 (18)

暗香时复过窗纱,不是桃花与李花。

试问花枝何处好,病来帘外是天涯。 (49)

孤根何事在柴荆,苕水相逢眼便青。

尽日问花花不语,穷途阮籍几时醒。[14](86)

第18首用张良臣《酒熟》“不拟寒山不广骚”句,表明自己为文的态度。寒山,唐代诗僧,自号寒山子,与国清寺僧拾得为友。其诗多类佛家偈颂,宣扬看穿一切、忘情世事、与世无争的思想。广骚,西汉扬雄作《反离骚》哀屈原不遇于世,又依屈原《离骚》原意作《广骚》,与赵师秀《呈蒋薛二友》“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句正吻合。贺裳《载酒园诗话》评此联:“神骨俱清,可谓脱西江尘土气殆尽。”第49首用朱雍佚句“暗香时复过窗纱”和陈与义《梅花二首》其二“梦回映月窗间见,不是桃花与李花”写梅花,并发出身世之感。第86首用林逋《梅花二首》其二 “孤根何事在柴荆”句写梅流落尘世间,又用“青眼”典表达对尘世的厌恶,轻蔑。用严恽《落花》“尽日问花花不语”表明对梅的深情。而末句用“阮籍穷途”典表现诗人对前途的无望,心中悲愤压抑,难以诉说。

(三)以凋落之梅花寄寓无限感伤

玉笛谁家叫落梅,夜来春病不胜怀。

傍人未必知心事,惟有君恩白燕钗。 (35)

遮莫江头柳色遮,随风好去落谁家。

江春不肯留归客,马踏春泥半是花。 (36)

九衢风土带花香,月到枕前春梦长。

天意最饶惆怅事,残花残雪尚交光。 (38)

一树春花千万枝,恋花行步步迟迟。

可怜日暮嫣香落,直似山阴雪下时。 (64)

镂冰迭雪斗轻盈,片逐银蟾落醉觥。

惆怅晚来风定后,隔林横笛两三声。 (80)

一树笼(“髟”字头下加“龙”字繁写)松玉刻成,月中还似日中明。

等闲只怕花零乱,何处人家笼解盛。 (83)

旧国迷江树,羞将泪对花。

老魂招不得,明月落谁家。[15](171)

第35首写听到别人吹奏《梅花落》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心思,只知君恩难忘。尾句用殷尧藩《汉宫词三首》其一“可怜玉貌花前死,惟有君恩白燕钗”来表白内心的痛苦。第36首写梅花凋落,不知她随风到了谁家,表现了作者的惜花之情。第38首用王初《春日咏梅花二首》其二“青帝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一联之后句,暗写梅花将凋落殆尽,心里无限惆怅。第64首写山野观梅,流连忘返。见梅花片片凋落,就像下起的雪花。第80首用谢逸《梅六首》其三“镂冰迭雪斗清盈,莫笑肌肤太瘦生”、辛夤逊断句“片逐银蟾落醉觥”等句描写梅花花落的情形,令人惆怅。第83首描写一树梅花完全开放,就像雕刻的白玉,只怕凋零的时候,没有哪家的笼子或容器能盛得下。第171首写故乡被江树遮住了望眼,面对着落花,羞愧难当,不知明月会落到谁家?尚有多首诗从同不角度描述梅花的神态,传达着作者无限感伤的情怀:或看到梅花凋零,随风飘落,感叹时光流逝之快;或因为春天的来临,梅花不得不凋落,愿为梅花的品性而醉倒在烛花前;或因为梅花在严寒独开,愿喝着酒,嗅着梅花的香味,欣赏着梅花的容姿,那是一件多么快活的事;或写自己寂寞孤独的旅程;或写梅花被抛在“旧业丛台废苑东”很多年,有无限惋惜之情;或点明梅花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或写客游之人见春而愁苦的心情;或写梅花凋落在曲江池边,当春天来临,百花竞放之时,它像客子的眼泪,化作了泥。诸如此类,伤感良深。

三、从梅之精神到人生志趣、家国之恨

诗人喜爱梅花也代表其人生志趣。第25首:“空倚梅花说住山,他乡风景亦相关。北窗人物羲皇上,身与浮云处处闲。”用张武子(良臣)《留题吴兴投老庵》“空倚梅花说住山”句,表明自己喜欢清幽之地,如同梅花一般。住山,佛家语,指修行。李汉老(邴)“北窗人物羲皇上”句,典出晋陶潜《与子俨等疏》:“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点明自身与浮云一样,随处飘荡,处处闲情。第31首:“青帝来时值晚芳,有时经雨乍凄凉。玉笙声里鸾空怨,细嚼花须味亦长。”用王初《春日咏梅花》“青帝来时值远芳”句写梅花花期早。青帝,古代传说五方天帝之一,主宰东方;东方为春,故为春神。也叫“苍帝”、“东帝”。又用苏辙《茶花二首》“细嚼花须味亦长”句写细嚼梅花香味之悠长。第32首:“洞天谁道却归难,浩思蓝山玉彩寒。常是腊前欺雪色,等闲莫遣俗人看。”用梅尧臣《依韵和叔治晚春梅花》“常是腊前混雪色”句,而将“混”字改“欺”字,显现了梅花之魅力,谓其不是凡俗之靠可欣赏的。第34首:“小桥分路入青苔,冰萼琼华次第开。欲识春风最奇处,空林月落始应回。”写赏梅,用宋庠断句“冰萼琼华次第开”描写梅花之盛开;用李端《题云际寺准上人房》“空林月落始应回”句写自己赏梅流连忘返。第56首:“江边身世两悠悠,绕着瑶芳看不休。月淡烟深听牧笛,冰肌销瘦为谁愁。”用林逋《梅花》其二“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和陆游《看梅绝句五首》其二“月淡烟深听牧笛,死生常事不须愁”联中句,来写梅之“冰肌销瘦”,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梅之多情。第97首:“候得南枝腊后芳,斩新气象敞书堂。几回醉嚼春风骨,清杀玉川文字肠。”用周邠断句“候得南枝腊后芳”、谢逸《陪通守承议游铁山书堂》“斩新气象旧书堂,堂里幽人璧一双”,写梅花开放。而最让人回味的是李缜断句“几回醉嚼春风骨”, 想象奇妙而富有创见。玉川子卢仝曾作《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在此借用形容梅花,恰到好处。

应该说,将梅花由隐之梅的“清气”发展到士大夫之梅的“骨气”,再推向家国之梅的“节气”,李龏是做出了应有贡献的。程杰先生在《牡丹、梅花与唐、宋两个时代》一文中说:“宋人着意于梅花的‘比德’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超越流俗的格调(清气);一是坚毅不屈的意志(骨气)。前者以林逋等人的隐者意趣为代表,同时又是广泛意义的个性自由和精神超越祈向。后者以儒家入世的气节品格为代表,体现着责任义务的自觉与道德意志的自律。两者一阴一阳,一柔一刚,既有着不同的价值理想和现实风格,又互补融通,相辅相成,整体上构成了一种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道德意志结构。”[16]《梅花衲》的“比德”意义就在于“超越流俗的格调(清气)”,这与诗人的生活环境与社交活动联系十分密切。我们从其创作的诗歌标题就可窥见一二:《赠摘阮道士》、《赠陈簶士》、《寄从弟道士惟中》、《寄张公洞黄宫主》、《说经道者》、《送柳炼师归台山》、《题赠秋洞周炼师》、《题赠高士章少机》、《寄北山僧》、《寄心禅人》、《送僧归杼山》、《送僧广明》、《春日题吴兴岘山寺》等,看出李龏主要是与道士和僧人交往,所以他的人格价值取向,是以“清气”为主的,这也决定了其集句诗《梅花衲》的主题,也是以“超越流俗的格调(清气)”为主。关于这一点,程杰先生在《两宋时期梅花象征生成的三大原因》中已有进一步论述:“南宋中期以来。由于广大江南理学名士、江湖清狷之流以及宋末遗民贞士的友结盟约,表德高视,倍加矜重,有关认识进一步深入,‘清’、‘贞’义不断强化:‘天边差有雪堪亚,世上更无花敢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两者高度融合:‘违物行归廉士洁,傲时身中圣人清。’‘御风栩栩臞仙骨,立雪亭亭苦佛身。’‘涅而不缁兮,梅质之清;磨而不磷兮,梅操之贞。’由此梅花成了道德至范,‘花中有道须称最,天下无香可斗清’,梅花成了完美无缺的全德形象,被推尊为至高无上的品德象征。”[17]我们在此要补充的是,正是李龏梅花集句将梅花由人格象征再推向家国之恨,为梅花意象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李龏也为梅花文化的形成做出了一些贡献。

冷艳孤光照眼明,暖风不为惜轻盈。

江南破后无词客,吟破愁肠句不成。(106)

玉河仙子下云逵,探请东皇第一机。

莫道春归无觅处,年年魂傍陇头归。(107)

蜂撩蝶奸不相饶,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惜屈原吟泽日,不并香草入离骚。(118)

雪里开花却是迟,羞归应为负花期。

即今耆旧无新语,独立苍苔自咏诗。[18](143)

第106首首句出自张孝祥词《卜算子》词,其云:“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这是一首专写梅的词,“冷艳孤光”刻画了梅的精神。后两句将梅与国破家亡联系在一起,有家国之恨之感,将梅之精神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第107首首句用“玉清仙子”比拟梅花,次句用黄鲁直《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其二句来写梅花是报春的第一信使。它的到来,年年让人想起“魂傍陇头”的那些卫国捐躯的将士。第118首言蜂与蝶不会来侵扰自己,只有似剪刀的二月春风相伴;就像当年被流放的屈原,没有鲜花相随,只有家国忧愁入怀。第143首用苏子瞻《红梅三首》其二“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写梅在雪里开花还是迟到的。用苏子瞻《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复次一首送赴阙》其一“羞归应为负花期,已见成阴结子时”写梅害羞归去,因为迟开而负了花期。最后用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六、《乐游园歌》句写自己这样的耆旧老人,也只好站在苍茫之中独自咏诗。家国之恨,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定格成一幅永恒的画面。

从隐士之梅到家国之梅,李龏以《梅花衲》集句的形式,作了不同凡响的解读。可以看出,从林逋到苏轼咏梅诗的价值走向经典,尤其是拓展了林逋咏梅诗意象的经典化过程。《梅花衲》凸显了梅花之冰雪精神与高洁品性,以梅来寄托漂泊不定的身世之感,来寄寓无限感伤之情,多方面刻画了梅花的立体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一条从梅之精神到人生志趣、家国之恨的梅花诗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3][5][7][9] 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206-350,31,77-97,117,223.

[2] 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繁荣及其意义[J].阴山学刊,2002,(1):31.

[4][6][10][12][14][15][18] 张福清.宋代集句诗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88-426,388-433,389-410,388-426,393-414,398-442,421-433.

[8][16][17] 程杰.梅文化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2007:63,16,61-62.

[11]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66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1716.

[13] 朱喜.论语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176.

猜你喜欢
林逋咏梅梅花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林逋:独立独行,寄情梅鹤度余生
点绛唇·咏梅月
林逋,北宋第一“宅男”是网红
梅花
林逋梅妻鹤子
梅花引
梅花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