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正中
(天津外国语大学 国 际交流学院,天津300204)
在口语中,我们经常听到这类句子,“大学生就是大学生”、“美国大片就是美国大片”、“小孩就是小孩,一会哭,一会笑”、“事实就是事实”等。我们不妨把这类结构相同的句子形成的固定句式称之为“N就是N”构式。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类句式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主要有:吴硕官(1985)[1]、高文利(2004)[2]和邱峰(2012)[3]。吴硕官(1985)[1]将“N 是 N”句式区分为两大类:A类(只有一个“N是N”的句子)和B类(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N是N”形式的句子),并根据谓语前和表语前是否有修饰语将A类进一步区分为三个小类,1)“N+修饰语+(是+N)”(如:“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骆驼祥子》);2)“N+是+(修饰语+N)”(如:“你呀!心是好心,就是话说得过头些。”《现代汉语八百词》);3)“N+是+N”(如:“亲戚是亲戚,可是不能破坏原则”《现代汉语八百词》)。高文利(2004)[2]主要探讨了“N毕竟是N”出现的语境、语义和语用价值;认为“N毕竟是N”往往作为分句,出现在表因果关系或转折关系的复句中;出现在主语位置的“N”表示事物的外延,而出现在表语位置的“N”则表示该事物的内涵;“N毕竟是N”主要“表达印证性的分辨”。邱峰(2012)[3]则从构式的角度分别探讨了“N(就)是 N”和“N1(就)是 N1,N2(就)是 N2”两类构式的语义生成机制。
预期是对未知事物的推测和判断。预期有可能与客观实际相符,也可能与客观实际相反。
反预期指的是客观实际背离主观预期的情况。吴福祥(2004)[4]认为,从言谈者的角度来看,话语传递的信息有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等三种类型。预期信息和反预期信息既可以通过特定的词语来表示,如:邱闯仙(2010)[5]对预期标记“瞧”、胡德明(2011)[6]对反预期话语标记“谁知”进行了分析,也可以用特定的构式来表示,如:吴福祥(2004)[4]对反预期构式“X 不比 Y·Z”、杨玉玲(2004)[7]和郑娟曼(2009)[8]对反预期构式“还 NP呢”、宗守云(2011)[9]对反预期结构式“X比 Y 还 W”、易正中(2013)[10]对反预期构式“哪里是A,而是B”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常用构式“N就是N”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用特征、形成机制以及认知框架加以分析和探讨。
从构成成分来看,“N就是N”构式由固定部分“就是”和两个可以替换的“N”组成,其中“N”由相同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前面的“N”为主语,“就是”为谓语中心语,后边的“N”充当句子的宾语,三者构成一个判断句式。例如:
1)“朋友就是朋友,论什么年纪呢!”(欧阳山《三家巷》)
2)“你认为在革命到来之时将会发生什么呢?你想那时人们就不会习惯于暴力?战争就是战争。”(《牛虻》)
3)我给他解释说,我不准备做一个画家,而是要做一个商业艺术家。但这无济于事。“艺术家就是艺术家,他总要挨饿。”他嘟嘟哝哝地说。(《读者》)
4)丁香苦笑道:“一个男人就是男人,尽管他不能做什么了,但是他的心里还是个男人,他的眼睛仍是男人。”(古龙《圆月弯刀》)
例句1)-3)中,充当“N”的“朋友”、“战争”和“艺术家”均为名词,例4)中的“一个男人”为名词短语,“男人”为名词。
“N就是N”构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个或多个“N就是N”构式并列使用。例如:
5)其实,事实就是事实,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评估。(《1994年报刊精选》)
6)他说,汪精卫明明是汉奸,但仍打着国家和党的招牌,但汉奸就是汉奸,希望退役军人不要为这种言论所迷惑。(1995年《人民日报》)
7)他清楚在很多人眼里,演习就是演习,战争就是战争,本来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柳建伟《突出重围》)
8)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就是男人,“区别万岁”。但对我来说,没有比对百分之百的女性或男性更为感到厌烦的了。(《读者》)
例5)、6)中,“事实就是事实”、“汉奸就是汉奸”主要用来凸显“N就是N”构式中
“N”的某一属性或内涵义,与预期信息有关。例7)、8)中,“演习就是演习,战争就是战争”、“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就是男人”主要强调“演习”与“战争”、“女人”与“男人”之间的根本区别、不可混为一谈,与“N就是N”构式相关,但不属于同一构式。本文只探讨与预期信息相关的“N就是N”构式,不深入探讨“N1是N1,N2是N2”构式。
首先,进入构式的N主要为表示人物的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人们较高预期和评价的人,如:军人、大学生、老师、教授等;(2)人们预期和评价较低的人,如:小孩、傻子、坏人等;(3)表亲属或人际某种关系的名词,如:朋友、父子、兄弟等。
9)姑娘重又说,兄弟就是兄弟,她简直不能想象向警察告发他。(翻译作品《生活在别处》)
10)“朋友就是朋友,用心灵来沟通的人,不是见面打招呼,也不是咧开嘴笑一笑的,就像是我和你,我和爱琳——”(岑凯伦《青春偶像》)
11)波拉契奥:呸!那简直就像说,傻子就是傻子。可是你不知道这个时髦是个多么坏的贼吗?(翻译作品《无事生非》)
12)作家同任何人都不该进行竞争,无论是同神甫、记者,还是同摇滚歌手。作家就是作家。作家作为预言家的作用,在当代世界是微乎其微的。但没有文学,生存并将停止。(《读书》)
例9)、10)中,“兄弟”和“朋友”都表示亲属关系或社会关系,他们中的一方往往对另一方肩负着一定的义务或责任;例11)中,“傻子”在能力、水平、智力等方面有些欠缺,人们对他们的预期普遍较低;例12)中,“作家”最为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有着显著的不同:虽然不是称职的预言家,但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次,一些表动物的名词和表具体事物的名词也可以用于这类构式。能进入该构式的表动物的名词有狗、狐狸、豺狼等,表具体事物的名词有农村、大城市、首都等。例如:
13)陆小凤又叹了口气,道:“狗就是狗,狗皮里面当然只有狗肉和狗骨头,当然不会有人!”(古龙《陆小凤传奇》)
14)话没说完,梁必达的脸色就黑了:“怎么回事?什么不是一般的狗?狗就是狗,未必是条神犬?”(电视剧《历史的天空》)
15)我买了票进场,电影很快就开始了,美国大片就是美国大片,绝对让你“5分钟入戏”(这是美国的商业片制作理念)。(《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16)“给您房卡了吗?”“就给了俺这个。”(她把房卡给大堂看)“这就是钥匙,把这面插进去,灯变绿了就行了,这个卡上盖了章,拿着它到餐厅用早餐就行了”“哦……盖个戳就能吃饭,一个塑料片就能开屋门,北京就是北京……”(《看完没笑?!你绝对够狠!》)
例13)、14)中,前句中的“狗”主要突出狗贪吃的本性,后句强调“狗”的本领虽然有所不同,但即使本领再强的狗本领也很有限。例15)中,“美国大片”为具体名词,“美国大片就是美国大片”主要强调其情节引人入胜的特点;例16)中,“北京”为具体名词,“北京就是北京”主要强调其作为首都优越的一面。
第三,有些抽象名词也可以用于这一构式,如:真理、谎言、规律、现实、幻想等。例如:
17)事实就是事实,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解释它,总不能因为人们目前不无法解释就不否认它。(《1994年报刊精选》)
18)“麦赫利斯同志,请坐下谈吧.战争就是战争啊!”(《读者》)
19)捕风捉影,给人乱戴帽子,是有些唯我独“革”的人的老伎俩,但谎言就是谎言,终有被拆穿的一天。(《读书》)
20)“对我说来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一天啊,先生,是我一生里的一个大喜的日子,”他不停地格格地笑着,一面喊道,“我已了结两件案子了。我一定要教训一下这里的人们,让他们知道,法律就是法律。这儿竟还有个不怕打官司的人呢。——”(《福尔摩斯探案集》)
例17)-20)中,“事实”、“战争”、“谎言”和“法律”均为抽象名词,“N就是N”凸显了“N”某一方面的内涵意义。例句中“事实就是事实”主要强调“事实”不可改变的一面,“战争就是战争”主要突出的是“战争”残酷性的一面,“谎言就是谎言”强调的是“谎言”没有根据、经不起检验的一面,“法律就是法律”主要突出的是“法律”铁面无私、不畏强权的一面。
刘正光(2011)[11]将“N1就是 N2”的构式义概括为“表态度”,认为“N1”表类指意义,“N2”表特征意义描述意义,即“态度意义”;构式“N1就是N2”的态度义来自“N2”的态度义,而“N2”的态度义来自“转喻的视觉化”。邱峰(2012)把“N就是N”当作判断构式,认为:判断构式所表达的抽象意义类型是“前项在某个角度上的特征”,是“前项(之所以是后项)的特征”。我们赞同他们对构式中“N1”和“N2”的区分,但不赞同他们对其构式义的表述。当某个博士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和能力时,我们可以说“博士就是博士”,这时,我们并不是对所有博士进行评价,而是评价眼前这个博士水平高、能力强,符合我们对博士的预期。
“N就是N”构式表达的是“预期信息”,是说话人对某个成员达到所属类别“N”预期时做出的评价,或者说,判定表类别的“N”中的某个成员在某些方面满足了说话人对“N”的某种预期。说话人根据社会共识或者个人的认识对表示某类人或事物的“N”带有某种期待,当“N”中某个成员在某些方面满足了说话人的这种期待时就可以用“N就是N”这一构式表达对“N”中某个成员的评价。人们在使用构式“N就是N”时表现的对“N”的预期有的来自社会成员的共识,有的来自发话人的个人偏见,有的来自发话人在特定情景下对某个特定对象的认识。
首先,“N就是N”表达的预期信息可以是某种社会共识。任何事物都具有共性,人们对这种共性的认识形成对某类事物的共识。就拿人来说,我们对某种身份或职业的一类人有某种共识,如:男人勇猛刚强、女人温柔细腻、医生救死扶伤、教师为人师表、博士学识渊博等等。这种共识一旦形成,人们往往会对这类人中的某个成员产生某种预期、期待。在言语作品中,这种预期信息可以通过“N就是N”构式来传达。例如:
21)德来斯笑着说,“我们对你们一点恶意也没有。生意就是生意,买卖就是买卖。欠债还钱,孩子也知道这个道理。”(翻译作品《地球杀场》)
22)李:是亲人,那没错儿。判的时候儿,法官也是挥泪判的。可是他跟我说,咱们虽然是哥们儿吧,但法律就是法律,你下去打我一顿都行。但法庭上就得这么判。否则就是徇私罔法,国法难容。我还有什么说的。(《编辑部的故事:侵权之争》)
例21)中,人们对“生意就是生意,买卖就是买卖”中的“生意”、“买卖”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公平合理、互利互惠;句中传达的预期信息“欠债还钱”正是这一共识的体现。例22)中,“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是“法律”的基本准则,“法律无情”是人们对“法律”的共识,也是对法官执法的基本要求;“法律就是法律”传达的预期信息“法律无情”来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共同认识。
其次,“N就是N”表达的预期信息也可能是某种偏见,这种偏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体现了社会共识。事物大多不但有共性的一面,还有多样性的一面,这种多样性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截然相反的评价。拿“女人”这个群体来说,人们对“女人”的看法既有好的一面,如:温柔体贴、有爱心、细心等,也有不足的一面,如:脆弱、感情用事等,甚至还有对女人的偏见,如“头发长见识短”、“水性杨花”等。“N就是N”表达的预期信息也可能是个人看法或偏见。
23)“女人就是女人,女人还能有什么别的作用?”(翻译作品《敦煌》)
24)方怡用抹布仔细揩揩茶几,咕哝一句:“农民就是农民,连个茶几都擦不干净。”(柳建伟《突出重围》)
例23)中,发话人对女人带有偏见,把女人当成生育工具,“女人就是女人”传达的预期信息为:除了生孩子,女人没有别的作用。例24)中,发话人对农民带有某种偏见,而见到的这个农民“连个茶几都差不干净”正好在某个方面印证了对农民的预期:不讲卫生或做事马虎,所以用“农民就是农民”来表达对农民的蔑视。
第三,“N就是N”表达的预期信息还可能来自发话人对某个特定对象的认识。前面说的两种情况中,“N就是N”构式中的“N”都表示一类人或事物,全体社会成员才有可能形成对某类“N”共同的看法。有时,专有名词或者不代表某个类别的个体名词也可以进入“N就是N”构式。这时,“N就是N”传达的预期信息来自发话人个人或少数成员的认识。例如:
25)但是,小齐就是小齐,他经过短暂的迷乱之后,马上就清醒过来。(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26)潘玉华就是潘玉华,手里无兵无将,蒋介石可以拿来当杀。副司令的身后有这么大一堆兵将,蒋介石是不敢乱来的。(李尔重《赵四小姐》)例25)中,“小齐”身份特征不明显、不代表任何一类人,社会成员不可能对他达成共识;句中“小齐就是小齐”传达的“思想觉悟高”、“意志品质好、能挡住诱惑”等预期信息来自发话人或某些人。例26)中,“潘玉华”为知名度不高的个体,社会成员不可能对他达成共识;句中“潘玉华就是潘玉华”传达的“无足轻重”、“任人宰割”等预期信息来自发话人或一部分人。
主观性是言语中留下的言谈者的印记。客观事物既具有抽象的、概括的本质属性,又具有丰富的、生动的非本质特征。“N就是N”构式既可以表达“N”的本质特征,也可以表达“N”的非本质特征,这取决于说话人对“N”的认识与态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作为一个群体,“女人”具有性别、身体、心理、情感、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特征,不同的人可以用“女人就是女人”这一句式表达“女人”不同的特征。由于“N”特征的多样性,所以“N就是N”构式具有表义丰富性、生动性的特点。例如:
27)女人就是女人,永远和男人不同。(古龙《小李飞刀》)
28)此刻,我深深体会到了母亲的舐犊之情,此刻我觉得女人就是女人,不管她多么名声显赫。(《1994年报刊精选》)
29)在刘氏家族中女人就是女人,女人不是揣在男人口袋里就是挂到男人脖子上。(苏童《罂粟之家》)
30)马参谋吸了一口冷气,说:“厉害什么?女人就是女人。女人再厉害也还是女人。你以为她厉害,那就要看什么人什么事了。女人都有两张脸,当兵的女人更是这样。你是读书人,知道什么是情吗?我跟你讲,再厉害的女人也斗不过一个情字。”(《历史的天空》)
例27)表达的主要是“女人”与“男人”的两性差异,例28)表达的主要是女人的“母爱”,例29)表达的主要是女人地位的卑微,例30)表达的主要是女人常为情所困的特点。
“N就是N”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单独成句,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复句的一个分句使用。在复句中,“N就是N”既可以用于前一分句,也可以用于后一分句。“N就是N”可以用于前一分句,表示因果关系和并列关系。例如:
31)“党员就是党员,要啥提拔哩!”(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32)作家就是作家,发表作品就得署名,文责自负嘛。(《1994年报刊精选》)
33)菲利普,作为一个朋友,我一向很喜欢你。朋友就是朋友,旁的我想都不忍去想。(《人性的枷锁》)
34)关于雅科夫的最终结局,俄罗斯《莫斯科新闻》前不久透露:当时,希特勒提出用雅科夫交换被苏军俘虏的德军元帅保卢斯,斯大林断然拒绝说:“战争就是战争,我决不会用一位元帅换一名上尉。”(周梦罴《斯大林与儿子被俘事件》)
35)观点、人的标准尺度有关,甚至往往以它们为转移。其实,事实就是事实,真实就是真实,写真实就是写真实,写得真实就是写得真实……(《读书》)
36)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我相信伍尔夫所说,女性若兼有男性的某个特点,或男性兼有女性的某个特点,对创作来说,都是一件不坏的事情;但我更喜爱她所说的,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读书》)
例31)-34),“N就是N”都用于因果复句表示原因,例35)、36)都用作并列复句的分句。
“N就是N”也可以用于第二分句,表示结论。例如:
37)“不管她信不信,事实总是事实”(《赵树理文集》)
38)我们是同胞,同胞就是同胞。(《小说选刊》1985年第5期)
例37)中,“事实总是事实”用于条件复句表示结果,例38)中,“同胞就是同胞”用于因果复句表示结果。
转喻在修辞学中叫作借代,是两个相关概念之间彼此替代的现象。转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一般的思维和认识方式。人类思维和行动所依赖的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说具有转喻的性质。“既然转喻是一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头脑中的概念和概念结构本质上具有转喻的性质,那么语法中的语法概念和语法结构自然也具有转喻的形式。”(沈家煊,1999[12])“N 就是 N”的形成与转喻有关。
“N就是N”构式中两个“N”虽然同形,但却表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系统,前者表示事物本身,而后者表示与事物“N”相关的特征,是一种转喻现象。当人们第一次用“N就是N”表达两个相关概念时,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现象;当这一结构能表达越来越多的两个相关概念时,“N就是N”就固化为一种构式。可见,“N就是N”构式是一种转喻性质的句法结构。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的两个概念必须在同一个认知框架内。“‘认知框架’是人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对人来说,各种认知框架是‘自然的’经验类型。”(沈家煊,1999[12])概念之间的认知框架主要有:容器—内容、整体—组成部分、领有者—领有物、劳动者—工具、物体—形状等。
为了区分构式中的两个“N”,我们将这一构式表述为“N1就是N2”。弄清表不同概念“N1”与“’N2”的认知框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构式的意义,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的形成动因。确切地说,两个“N”属于“物体—形状”这一认知框架,为了更好地解释和理解这一构式,我们不妨把二者理解为“容器—内容”的关系:如果把“人”当作“容器”,这里的“内容”不是只人的内脏或肚子里的东西,而是只与“人”相关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征。在“容器—内容”这一认知框架内,“N1”与“’N2”密切相关,“N1”表示事物或“容器”,“’N2”表示“N1”的特征或“内容”,由于“N1”的激活,内容“N2”也被附带激活了。例如:
39)战争就是战争,你不但自己得有当烈士(或炮灰)的决心,还得有让别人当烈士(或炮灰)的狠心。(《读书》)。
40)人毕竟是人哪——在利害攸关的时刻,没有一个人真正虔诚地服从那平日挂在嘴上的崇高道德和信念。(马立诚,凌志军《交锋》)
例39)中,说话人对“战争”的特点非常了解,由于眼前这场战争激活了抽象的“N1”,同时也附带激活了“N2”,即:战争的残酷、流血牺牲。例40)中,由于眼前某个人激活了表类别的容器“N1”,同时也激活了容器“N1”的内容“N2”,即:贪婪、自私自利等。
这样,我们也能合理解释这一构式的生成动因:一般来说,容器比内容显著,人们更习惯用容器转喻内容;从经济原则来看,容器能包含丰富、复杂的内容,“N就是N”不但可以在不同语境下表达不同的内容,而且在同一语境下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从语言表达效果来看,这一构式具有表义含蓄、生动的特点,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把握其意义。
与“N就是N”类似的构式还有很多,如:“N还是N”(兄弟还是兄弟)、“N到底是N”(博士到底是博士)、“N毕竟是N”(决心归决心,现实毕竟是现实)、“N不愧是N”(总统不愧是总统)等,它们都表示预期信息意义,但意义又有细微的差别。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虽然已有学者进行过一些研究,但还都是一些初步的探讨。与对反预期信息构式的研究相比,学者们对预期信息构式的研究还非常薄弱。汉语里到底有多少表预期信息的构式、它们在形式和意义上有何特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本文从句法特征、构式义及其语用特征等方面对预期信息构式“N就是N”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引起学者们对预期信息构式的关注。
[1]吴硕官.试谈“N是 N”格式[J].汉语学习,1985,(3).
[2]高文利.浅议“N毕竟是 N”[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邱峰.构式“N(就)是 N”的语义生成机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0).
[4]吴福祥.试说“X不比 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3).
[5]邱闯仙.预期标记“瞧”[J].语文研究,2010(2).
[6]胡德明.话语标记“谁知”的共时与历时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3).
[7]杨玉玲.说说“还 NP呢”构式[J].修辞学习,2004,(6).
[8]郑娟曼.“还 NP呢”构式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2).
[9]宗守云.说说反预期结构式“X比 Y还 W”[J].语言研究,2011,(3).
[10]易正中.反预期构式“哪里是 A,而是 B”[J].云梦学刊,2013,(2).
[11]刘正光.“非理想”的语言事实在理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构式语法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11.
[12]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