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正民
在一次学科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了初中物理沪科版教材《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浮力)的内容,进行了三点有益的尝试。
尝试之一:利用课程资源,渗透价值观教育
本节课的课题是《阿基米德原理》,而本节课的内容只是浮力的定义与影响因素,以往的经验是通过实验、视频或图片,或者直接引入,当我通读教材之后,特别是看到课后对阿基米德的介绍,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设计了这样的引入方式:课前两分钟,先对学生做一个关于“你最崇拜谁”的测试,并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然后教师说出自己的崇拜者,也交流一下理由。学生说出的大都是周杰伦等歌星、成龙等影星或科比等球星,崇拜周杰伦是崇拜时尚,崇拜成龙是崇拜武力,崇拜科比是崇拜技巧。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里面也有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对此发表评论,而是指出我的崇拜者是阿基米德,并说明:我崇拜他,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物理学中的两大成就,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他总结出的阿基米德原理,得益于一次洗澡时看到澡盆里的水溢出的经历,这也许仅仅是一个传说,但它至少给我们透露出一个信息:只要我们留心生活,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养成习惯,一定会有所成就。
设计这个引入,除引入本节课题外,还有另外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崇拜的偶像要健康向上,有理有据,不能盲目。时尚、技巧固然重要,但立足现实,善于观察和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更重要。二是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观察,并坚持不懈地思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尝试之二: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中的学习难点有两处。一处是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另一处是“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区别。
针对浮力的方向中的“竖直”,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此有关的力,学生很快就会想到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然后让学生描述“竖直向下”是怎样的方向,学生能感受到这个方向,但很难说出“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就是竖直方向”。于是,我就将一个小气球,用红线与一重物系在一起,然后放入装有适量水的大玻璃容器中,使小球静止在水面以下。让学生观察,此时的竖直方向就是红线所示的方向,然后问学生:如果容器倾斜一个角度,小球和连着的红线是否也跟着一起倾斜呢?学生会有一些猜想。接着为学生演示,容器倾斜时的小球与红线的方向,学生会很容易发现红线所示的竖直方向与水平面是垂直的。
针对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区别。在通过实验创设情境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环节中,让学生将矿泉水瓶逐渐压入水中,瓶底浸入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加的同时,感到瓶子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学生因此就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于是,我就追问观察到的现象,并通过篮球吹气球实验,让学生辨别这两种说法的区别。矿泉水瓶逐渐向下压时,除改变瓶底所在的深度外,还改变了什么?最终改变了什么?篮球把气球吹起来,是什么最终改变了浮力的大小?为了让学生明确物理学中的深刻含义,我又为学生演示了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实验。学生逐渐认识到V排的改变对浮力的影响。
尝试之三:充分挖掘生活素材的教育作用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转变。体现在实验器材的选取上,就是实验所用器材越来越趋于生活化。在这次课堂教学活动中,选取实验器材时,注重了实验效果和生活化。比如,在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的实验中,用小西红柿代替浮沉子,代替鸡蛋,实验效果明显。在准备实验阶段,我尝试了好多种物品,土豆、地瓜、苹果、香蕉、橘子、橙子,甚至还有鸡蛋,但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都没有用小西红柿效果好:实验时,用少许盐就能看到西红柿上浮;实验过程中,西红柿亮丽的色彩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留有悬念,做实验时,由于西红柿比较小,可以多用几个,由于失水的原因,有些西红柿已经漂浮,而有的西红柿仍沉在底部,还有的悬浮其中,这个宝贵资源可以应用到“物体的浮沉”中,为学生留下了课后思考的问题。
另外,这个实验,让学生想办法,如何使沉下去的西红柿浮上来,既是对浮力定义的再体验,又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深受教育,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