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金
摘 要: 作者在对传统教学与参与式教学的相互对比过程中发现,参与式的教学主要是机械基础教学的方式之一,于是对参与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作了分析。
关键词: 《机械基础》 课程教学 参与式教学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计划。《机械基础》的课程融合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等多种课程,虽然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但是与之相对的课程非常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中职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能力较低,缺乏兴趣,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讲课,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对知识学习逐渐失去动力,使机械基础课程无法更好地展开。如何提高我国中职教育过程中教师机械基础的教育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我通过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改革的方法。
一、参与式教学的指导理念
(一)参与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是知识的接收者,老师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对于所学知识,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会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虽然有的学生在考试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并没有熟练掌握知识。在参与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可以融入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对于某一项任务的设定,可以分组完成,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完全相信自己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参与教学的主要指导理念
在《机械基础》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参与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并且以学生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尊重学生的经验及能力。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通过主观意愿学习。还应该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体验学习的方式方法,总结出一套学习计划,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习,才会在真正意义上会学习。
二、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一)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与分析内容
中职学生对于齿轮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形象化地介绍,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其感到陌生,对《机械基础》的学习不感兴趣,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技能得到提高。下面以兰青所编的《机械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与分析内容为例。首先是课前准备,将一个班上的学生按成绩的好坏均匀分组,可以是四个人一组,也可以是六个人一组。教师分别给每个组的学生发一把游标卡尺、百分百和一个已经制作好的表格(如表一),当然,每一个组也要发放一个塑料的齿轮模型和已报废的金属齿轮,让各小组的学生对其进行数据的分析及统计,测量好相关的尺寸并完成表格。其次是学生活动环节,对于所发放的两种不同的齿轮,各小组之间要独立完成尺寸的测量工作,并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每个小组的内部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相互讨论,并推举一人作为代表发言。再次是教师在上课前要准确测量不同齿轮的大小,在学生测量时仔细观察他们的讨论重点,适时给予正确指导,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发言。最后是教学评价环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记录到学生的平时表现中,对在学习过程中有突出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发挥。
表1 学习记录卡1
(二)在参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各小组的成员不宜太多,可以是四到六个人。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普遍偏低,学生的自律性相对较低,小组成员如果相对较多,就会让学生之间产生依赖性,也会造成混乱的场面。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要做到深入浅出,项目的设计不宜太难,根据班级的整体水平全面分析。在课程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知识,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先做趣味性较强的活动,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要严格强调安全问题,活动结束后,在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共同点,各小组要发表见解,及时得到结论。
(三)参与教学中的优势
在参与教学的活动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运用学到的知识,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可以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很好的途径,让学生敢于说出观点,教师的赞美及表扬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中职教育的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在参与式教学的模式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会学习、爱学习。通过不断表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陆齐芳.探索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2010(26).
[2]王鉴.申群英.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10).
[3]兰青.机械基础[J].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