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全科医生培养现状分析

2014-03-10 15:16:12王丽丹吴雨静江启成
医学与社会 2014年9期
关键词:岗位培训培训基地全科

刘 露 王丽丹 任 嵩 吴雨静 蔚 晗 江启成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合肥,230032

我国正处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其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的目标之一。要实现该目标,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对基层卫生人员,尤其对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科医生是以先进的全科理论体系为基础,能将80%-90%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病拦截在基层,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化、个体化的综合服务[1]。在国外,全科医生占专科医生总数30%-60%,卫生业务量占一半以上,但是我国仅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就有近10万人的缺口[2]。为缓解全科人才短缺的现状,安徽省已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全科医生的培养,具体包括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岗位培训等。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全科医学中心的一些数据以及各部门的若干信息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安徽省在不断扩大全科医生队伍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全科医生政策提出建议。

1 安徽省全科医生培养现状

1.1 培养现状

2000年10月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成立,之后全国大部分省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各类全科医学培训工作[3],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已经明确以“5+3”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为主导,以“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路径,以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生的学历层次、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为渠道的顶层设计,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统一全科医生执业准入条件,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各省市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

2005年,安徽省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全面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工作。主要培训渠道为几方面。①以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为培训对象开展的岗位培训。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现从事医疗工作的、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五年及以上高年资医师或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注册执业医师开展的骨干培训。③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开展的转岗培训;④针对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毕业后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开展的为期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徽省全科医生培训取得不错的成绩。从安徽省全科医学中心得知,2012年底,安徽省有8707名学员获得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合格证书,641人获得全科医生骨干岗位培训合格证书,1419人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2013年底,首批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已完成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和社区实践培训,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正积极着手组织考核工作。

1.2 培养目标

1.2.1 大力推进岗位培训工作的开展。2005年省卫生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工作的通知》,制订了一系列文件,实行全省在课程设置、培训学时、师资标准、教材使用、临床教学、技能考核的“六统一”,规范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工作。岗位培训是安徽省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开展1年左右的全科专业知识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快速获得全科医生资格证书,达到全科医师岗位基本要求。全科医生岗位培训作为一项过渡性的措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扩大全科医生数量,提高全科医生专业全科医学的技能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医学卫生人才缺乏的现象。

1.2.2 重视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和发展。为了满足全科医生培养的需要,安徽省卫生主管部门按照卫生部《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基本要求》和《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基本要求》,开展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的审查、批准认定工作,并组织专家对省市级医疗机构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申报全科医学临床或社区培训基地工作进行资料审核和现场考核。在全科医学中心了解到,2013年底,全省已建立全科医生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101个,社区培训基地244个。此外,安徽省共有19家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其中三甲医院17家,三乙医院1家,二甲医院1家。这19家医院由中央资金支持重点用于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教学用房和学院宿舍建设,以全面提高安徽省全科医生培养能力。

2 全科医生培养存在问题

2.1 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缺口较大

从服务人群上看,按照国际标准,每名全科医生应服务2000—3000人。在《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截止到2011年底,安徽省共有5968万人,以1位全科医生服务3000人来计算,安徽省全科医生需求量超过19800名。目前,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共有10746名,仍有较大的需求缺口。从医生所占比上看,全科医学教育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全科医生在医学人才队伍中占有重要地位[4]。据统计,在美国,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34%,英国、加拿大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比例更是高达40%-50%[5]。但是根据统计年鉴,2011年,安徽省共有315514名医生,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有133747名,全科医生只占医生总数的3.41%,占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数量的8.03%,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2.2 全科医生培训层次低,质量失衡

目前我国不仅仅是全科医生的数量缺乏,而且具有医学本科学历且通过严格的、规范的、全科医师培训的全科医生少之又少[6]。现阶段安徽省乃至全国针对全科医生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基层医生开展的短期在职培训,即转岗培训及岗位培训。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正处在由一般的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的过渡期,这种短期培训方式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且快速见成效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培训内容与全科医生的职责部分脱节,培训质量与全科医生的标准存在差距[7],培养过程中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使得那些专科医生难以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难以符合提供高质量、综合性的全科医疗服务的要求。

2.3 实践培训不够规范,与基层实际工作存在偏差

安徽省参照卫生部全科医生培训教学大纲,统一设置全省培训课程,统一制定了全科医生理论课堂学习、自学、临床各科室轮转和社区实践的教学进程表和实习轮转表。但由于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不完善、社区实践培训基地带教师资水平不高,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轮转不规范仍然存在,导致培训学员对全科医疗综合服务模式、社区医患沟通技巧、全科医疗基本技能等尚无法完全掌握,使得培训内容与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工作存在偏差[8]。

2.4 师资力量缺乏,培训能力不足

注重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是全科医生培养必备的基础条件。但大部分即使具备培训条件的大型综合医院,其基础设施条件和专业师资力量也普遍较差,基层实践基地建设更是薄弱[9]。师资队伍是搞好全科医学培训、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10]。安徽省举办多期各类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但是部分参加省级培训的老师回去以后并没有从事全科医学的带教工作,导致培训和使用脱节。此外,一些学历、专业技术职称较高的理论老师缺乏基层工作经历,还有部分实践带教老师不仅学历和职称方面较为薄弱,业务能力也明显不足[11]。

3 对策和建议

3.1 规范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模式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仍然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依照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全科医生培养将逐步统一规范为“5+3”规范化培训模式,培养方法和内容也将实现逐步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应以提高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实践技能为主,培训学员在国家认定的培养基地进行临床科室、社区实践平台逐科轮转。在临床实践基地,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从事疾病诊查、参加医院值班,按规定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在社区实践基地,加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培训,培养良好的医患交流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能力,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深刻领会和学习全科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元、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宗旨[12]。

为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医学人才短缺严重以及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周期较长的情况,在当前的过渡期内,鼓励推行“3+2”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即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完成2年的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培训,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具备向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以及预防保健工作能力,以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助理全科医生[13]。

3.2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全科医生培训内容

全科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全科医生培训内容中,依照培训大纲规定的培训科目,注重培养和提高全科医生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等问题的能力,强化临床操作技能,重视公共卫生知识,增加康复医学技术和慢性病防治知识,加强人文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将授课、案例讨论、临床实践三者相结合,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法,形成以问题为中心、实践为手段、社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14-15],加深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解决常见的难题和问题,使全科医生真正成为居民信任的健康“守门人”[16]。

3.3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高培训基地建设质量

师资力量建设是强化全科医生培训的基础,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骨干人员作为带教老师十分必要。针对师资队伍也应对其开展学习培训,提高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知识,保证全科医生培训的教学质量。在培训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案,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确保培训学员达到培训要求,真正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学以致用,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除了提高带教师资素质外,也要重视基地的硬件建设,为全科医生的培训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按照国家对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项目的要求,充分利用临床医院现有资源,针对全科医生培训的需要,建设专门的培训场地、技能操作室、图书阅读室、配备基本的教学设备等,为全科医生在培期间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便利。通过软硬件设施的不断提升,使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整体质量得以提高。

[1]王健.全科医疗在健康保险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1):971-972.

[2]饶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师培养现状及探索[J].华西医学,2012,27(11):1717-1720.

[3]肖纯怡,程晓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42-644.

[4]金晶,马亚楠,何钦成.英美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及对我国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J].现代医院管理,2007(3):76-78.

[5]祝丽玲,张艺潆,王佐卿,等.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3):69-70.

[6]吴帅.全科医生补数量更要补质量[EB/OL]. [2011-09-16].http://www.news.xinhuanet.com/midx/2011-09/16/c 131141256.htm

[7]张运利,李文.关于建立新型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计划之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466-467.

[8]纪艳,夏晓萍,朱传波,等.安徽省全科医学培训现状、问题及建议[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90-91.

[9]陆君.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中硬件建设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2):14-16.

[10]马维红,李琦,杨丽莎,等.新形势下做好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0):87-88.

[11]于先清,李迎春,胡传来.安徽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7):933-936.

[12]虞建荣,王大定,蔡文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践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9):691-694.

[13]宋国华,王福青,高凤兰,等.“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3-4.

[14]景汇泉,李君,孟群.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1036-1038.

[15]何江,江淼芹,尹钰.概念图教学法在全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4):76-78.

[16]范珍贤,钟梦,李君,等.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3275-3277.

猜你喜欢
岗位培训培训基地全科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相关因素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0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14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8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中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